超限位探测触点,涉及位移监测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支撑架(1)固定于待测物(2)下平面的正下方,支撑架(1)上并排安装两个方向朝上的接触针,两个接触针与待测物(2)下平面安装的两个接触片分别形成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该超限位探测触点利用常开触点可以监测待测物向下移动是否超限,利用常闭触点可以监测待测物在水平面前后、左右移动和向上移动是否超限,并可以监测角位移是否超限,结构更加简化,实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限位探测触点,涉及位移监测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超限状态的取样和信号输出的探测装置。
技术介绍
在某些报警类控制检测中,需要对位置变化超出限度带来的风险做应对,仅仅探测是否超过限度,不关注其位移的具体数值的大小,这样的位移监测装置往往设置多个触点,如果检测三个线位移和三个角位移,设置的触点则更多、信号处理回路复杂,需要进行简化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只需两个触点便可以检测正交系三个轴线方向上的位移是否超限的超限位探测触点。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超限位探测触点,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支撑架固定于待测物下平面的正下方,支撑架上并排安装两个方向朝上的接触针,两个接触针与待测物下平面安装的两个接触片分别形成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常开触点可以监测待测物向下移动是否超限,常闭触点可以监测待测物水平面上前后、左右移动和向上移动是否超限,结合两触点的位移变化可以计算得出待测物角位移是否超限。所述的常开触点包括固定在支撑架上的常开接触针和固定在待测物下平面的常开接触片,常开接触针端头朝向常开接触片中心点并与常开接触片之间留有一定距离。所述的常开接触针端头与常开接触片之间的距离为待测物允许向下移动的最大距离。待测物向下位移超限后,常开接触针端头与常开接触片接触,发出预警信号。所述的常闭触点包括固定在支撑架上的常闭接触针和固定在待测物下平面的常闭接触片,常闭接触针伸入固定在支撑架上的导向筒内,常闭接触针上套有可以使其弹起的压缩弹簧,压缩弹簧使常闭接触针端头顶在常闭接触片中心位置。所述的常闭接触针可上升的最大距离等于待测物允许向上移动的最大距离。待测物向上位移超限后,常闭接触针端头接触不到常闭接触片,发出预警信号。所述的常闭接触片为四方形薄片,四方形薄片的边长为待测物允许水平面上前后或左右移动最大距离的2倍。待测物水平位移超限后,常闭接触针端头接触不到常闭接触片,发出预警信号。所述的常闭接触片为圆形薄片,圆形薄片的半径为待测物允许水平面上前后或左右移动的最大距离。待测物水平位移超限后,常闭接触针端头接触不到常闭接触片,发出预警信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超限位探测触点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I、简化结构,仅应用两个触点便能检测正交系三个轴线方向上的位移是否超限只需要设置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常开触点可以监测待测物向下移动是否超限,常闭触点可以水平面上前后、左右移动和向上移动是否超限;2、可监测角位移是否超限当需要以角位移提出限值时,可以根据角位移限定数值换算成相应的触点的线位移限值,根据线位移限值设定接触片和接触针的相关尺寸和安装配置,可监测角位移是否超限并完成超限信号的采集。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其中1、支撑架2、待测物3、常开接触针4、常开接触片5、常闭接触针6、常闭接触片 7、导向筒 8、压缩弹簧9、卡子10、螺钉。图I是本技术超限位探测触点的最佳实施例,以下结合附图I对本技术 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I参照附图I :该超限位探测触点,包括支撑架1,支撑架I固定于待测物2下平面的正下方,支撑架I上并排安装两个方向朝上的接触针,两个接触针与待测物2下平面安装的两个接触片分别形成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常开触点包括固定在支撑架I上的常开接触针3和固定在待测物2下平面的常开接触片4,常开接触针3通过卡子9和螺钉10固定在支撑架I上,常开接触针3端头朝向常开接触片4中心点并与常开接触片4之间留有一定距离。常开接触针3端头与常开接触片4之间的距离为待测物2允许向下移动的最大距离。常闭触点包括固定在支撑架I上的常闭接触针5和固定在待测物2下平面的常闭接触片6,常闭接触针5装入固定在支撑架I上的导向筒7内,导向筒7通过卡子9和螺钉10固定在支撑架I上,常闭接触针5上套有可以使其弹起的压缩弹簧8,压缩弹簧8使常闭接触针5端头顶在常闭接触片6中心位置。常闭接触针5可上升的最大距离等于待测物2允许向上移动的最大距离。常闭接触片6为四方形薄片,四方形薄片的边长为待测物允许水平面上前后或左右移动最大距离的2倍。图中,省略了各触点、各接触片与安装配套件之间的绝缘技术处理,省略了各触点、各接触片的导线引线技术处理。上述处理为通用设置技术,简单易行。此外,各触点、各接触片的表面防锈蚀处理按照待测物所处环境做选择。实施例2常闭接触片6设计为圆形薄片,圆形薄片的半径为待测物2允许水平面上前后或左右移动的最大距离,其他设置均与实施例I中的相同。工作原理常开触点可以监测待测物2向下移动是否超限,常闭触点可以监测待测物2水平面上前后、左右移动和向上移动是否超限,监测过程中,待测物2向下位移超限后,常开接触针3端头与常开接触片4接触,发出预警信号;待测物2向上位移超限后,常闭接触针5尽管在压缩弹簧8的作用下可以继续伸出,保持常闭接触片6的接触,但这种伸出有一个最大值,超过最大值,常闭接触针5上的盘型部分被导向筒7的端部阻挡,常闭接触针5接触不到常闭接触片6,发出预警信号;待测物2水平面上前后或左右位移超限后,常闭接触针5端头接触不到常闭接触片6,发出预警信号。当需要以角位移提出限值时,可以根据角位移限定数值换算成相应的触点的线位移限值,根据线位移限值设定接触片和接触针的相关尺寸和安装配置,可监测角位移是否超限并完成超限信号的采集。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技术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 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超限位探测触点,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支撑架(I)固定于待测物(2)下平面的正下方,支撑架(I)上并排安装两个方向朝上的接触针,两个接触针与待测物(2)下平面安装的两个接触片分别形成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超限位探测触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常开触点包括固定在支撑架(I)上的常开接触针(3)和固定在待测物(2)下平面的常开接触片(4),常开接触针(3)端头朝向常开接触片(4)中心点并与常开接触片(4)之间留有一定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限位探测触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常开接触针(3)端头与常开接触片(4)之间的距离为待测物(2)允许向下移动的最大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超限位探测触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常闭触点包括固定在支撑架(I)上的常闭接触针(5 )和固定在待测物(2 )下平面的常闭接触片(6 ),常闭接触针(5)伸入固定在支撑架(I)上的导向筒(7)内,常闭接触针(5)上套有可以使其弹起的压缩弹簧(8),压缩弹簧(8)使常闭接触针(5)端头顶在常闭接触片(6)的中心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限位探测触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常闭接触针(5)可上升的最大距离等于待测物(2 )允许向上移动的最大距离。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限位探测触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常闭接触片(6)为四方形薄片,四方形薄片的边长为待测物(2)允许水平面上前后或左右移动最大距离的2倍。7.根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超限位探测触点,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支撑架(1)固定于待测物(2)下平面的正下方,支撑架(1)上并排安装两个方向朝上的接触针,两个接触针与待测物(2)下平面安装的两个接触片分别形成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会亭,田绪峰,巩曰新,田昭春,张志新,孙茂波,周锫,黄琪亮,巩天涛,巩方涛,田昊,穆冠帅,田连超,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起凤建工股份有限公司,张会亭,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