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铝-硅-镁系合金铸锭的熔铸方法。铝合金扁锭熔铸工艺方法:把合金原料加热到740~760℃,同时搅拌和扒渣,各元素为Si0.60~0.8%、Fe0.4~0.7%、Cu0.15~0.40%、Mn0~0.15%、Mg0.8~1.2%、Cr0.04~0.35%、Zn0~0.25%、Ti0~0.15%、其他单个杂质≤0.05%,其他杂质合计≤0.10%,其余为Al;向合金熔液的底部通入氯气熔炼;把合金熔液向铸锭模1中浇注,1置放于由液压系统3驱动的滑动平台2上,2在导轨4上运动,1随2运动,合金熔液从型腔的一端浇注到型腔的另一端,在2运动的同时向合金熔液中匀速插入Al-Ti-B丝,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具有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铝-硅-镁系合金铸锭的熔铸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各个铝合金铸锭的生产厂家往往要提高生产线的生产能力,效率低的生产线和生产工艺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新的生产线和生产工艺,其中使用25吨油炉来熔炼合金浇铸6061合金扁形铸锭的生产线就是新开发的一种生产线。该生产线的优点是生产效率高,生产的铝锭是长度为1320毫米、宽度为300毫米、厚度为150毫米左右的扁锭。这种形状的铝锭具有加工、运输和仓储方便的优点,因此很受用户的欢迎,但存在的缺点是这种形状的铝锭制造质量不容易得到保证,铝锭中容易带有裂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用25吨油炉来熔炼合金浇铸6061合金扁形铸锭的生产线生产出的铝锭容易出现裂纹的缺陷,提供一种成品铸锭不会出现裂纹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下述步骤实现一、把合金原料加热到740~760℃,加热的同时进行搅拌和扒渣,合金中各元素的质量百分比控制为Si0.60~0.8%、Fe0.4~0.7%、Cu0.15~0.40%、Mn0~0.15%、Mg0.8~1.2%、Cr0.04~0.35%、Zn0~0.25%、Ti0~0.15%、其他单个杂质≤0.05%,其他杂质合计≤0.10%,其余为Al;二、向合金熔液的底部通入氯气,同时保持合金熔液的温度在700~740℃之间熔炼25~35分钟,然后静置15~25分钟;三、把合金熔液向铸锭模1长条形的型腔1-1的一端中浇注,铸锭模1置放于由液压系统3驱动的滑动平台2上,滑动平台2在导轨4上运动,铸锭模1随滑动平台2运动,合金熔液从型腔1-1的一端浇注到型腔1-1的另一端,在滑动平台2运动的同时向合金熔液中匀速插入Al-Ti-B丝,使Al-Ti-B丝中的各元素沿型腔1-1的长度方向均匀熔入合金熔液中。由于本铸锭的合金元素中Fe的含量基本控制在0.4%以上,Si的含量基本控制在0.6%以上,使合金晶体的显微组织较致密,减少了裂纹发生的可能性;合金熔液的底部通入氯气把熔液中的氢或其它气体置换出来,有效提高铸锭的质量。液压系统具有传动平稳、速度控制精确、安全可靠的优点,使得铸锭模1移动既平稳准确又速度可调,因此铸造过程非常平稳,减少了铸锭弯曲的可能性,避免了铸锭内部出现应力,减少了裂纹出现的可能。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具有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的优点,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方法所使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下面结合图1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由下述步骤实现一、把合金原料加热到740~760℃,加热的同时进行搅拌和扒渣,合金中各元素的质量百分比控制为Si0.60~0.8%、Fe0.4~0.7%、Cu0.15~0.40%、Mn0~0.15%、Mg0.8~1.2%、Cr0.04~0.35%、Zn0~0.25%、Ti0~0.15%、其他单个杂质≤0.05%,其他杂质合计≤0.10%其余为Al;二、向合金熔液的底部通入氯气,同时保持合金熔液的温度在700~740℃之间熔炼25~35分钟,然后静置15~25分钟;三、把合金熔液向铸锭模1长条形的型腔1-1的一端中浇注,铸锭模1置放于由液压系统3驱动的滑动平台2上,滑动平台2在导轨4上运动,铸锭模1随滑动平台2运动,合金熔液从型腔1-1的一端浇注到型腔1-1的另一端,在滑动平台2运动的同时向合金熔液中匀速插入Al-Ti-B丝,使Al-Ti-B丝中的各元素沿型腔1-1的长度方向均匀熔入合金熔液中。Al-Ti-B丝选用市场上销售的组分为Ti5%,B1%,Al余量的Al-Ti-B丝。Al-Ti-B丝的添加量为每吨合金熔液中加0.9~1.1千克Al-Ti-B丝。浇注过程中点Al-Ti-B丝,以实现对合金熔体进行细化。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是在步骤三中,滑动平台2移动距离从0至90毫米时,滑动平台2的移动速度为50毫米/分钟,滑动平台的移动距离大于90毫米后移动速度变为55毫米/分钟。如此设置使合金熔液开始与铸锭模1接触速度较慢,避免开始时冷却速度太快在铸锭中产生不均匀收缩的应力,减少裂纹的发生。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是在步骤一中,把合金原料加热到740℃,加热的同时进行搅拌和扒渣,合金中各元素的质量百分比控制为Si0.60%、Fe0.4%、Cu0.15%、Mg0.8%、Cr0.04%、其余为Al;在步骤二中向合金熔液的底部通入氯气,同时保持合金熔液的温度在700℃之间熔炼25分钟,然后静置15分钟;其它的步骤与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是在步骤一中,把合金原料加热到760℃,加热的同时进行搅拌和扒渣,合金中各元素的质量百分比控制为Si0.8%、Fe0.7%、Cu0.40%、Mn0.15%、Mg1.2%、Cr0.35%、Zn0.25%、Ti0.15%、其他单个杂质≤0.05%,其他杂质合计≤0.10%,其余为Al;在步骤二中向合金熔液的底部通入氯气,同时保持合金熔液的温度在740℃之间熔炼35分钟,然后静置25分钟;其它的步骤与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是在步骤一中,把合金原料加热到750℃,加热的同时进行搅拌和扒渣,合金中各元素的质量百分比控制为Si0.7%、Fe0.55%、Cu0.27%、Mn0.075%、Mg1.0%、Cr0.20%、Zn0.12%、Ti0.075%、其他单个杂质≤0.05%,其他杂质合计≤0.10%,其余为Al;在步骤二中向合金熔液的底部通入氯气,同时保持合金熔液的温度在740℃之间熔炼30分钟,然后静置20分钟;其它的步骤与实施方式一相同。在铸锭中取若干试样经高倍组织检查,没有发现显微组织疏松,用定量金相显微镜测量枝晶间距,第二相体积分数(均匀化状态试样不能测平均晶粒尺寸),其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各试样平均枝晶间距为65.46μm,第二项尺寸平均值为3.81μm,说明枝晶网较小。Mg、Si元素成分偏析结果见表2,可以看出铸锭断面上的化学成分基本均匀。力学性能检查结果见表3,从表中可以看出,屈服强度平均值为114N/mm2,抗拉强度平均值为188N/mm2,而绝对延伸率平均值为18.0%,其铸造和加工工艺塑性均非常良好。表1 表2 表3 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它通过下述步骤实现一、把合金原料加热到740~760℃,加热的同时进行搅拌和扒渣,合金中各元素的质量百分比控制为Si0.60~0.8%、Fe0.4~0.7%、Cu0.15~0.40%、MnO~0.15%、Mg0.8~1.2%、Cr0.04~0.35%、Zn0~0.25%、Ti0~0.15%、其他单个杂质≤0.05%,其他杂质合计≤0.10%,其余为Al;二、向合金熔液的底部通入氯气,同时保持合金熔液的温度在700~740℃之间熔炼25~35分钟,然后静置15~25分钟;三、把合金熔液向铸锭模(1)长条形的型腔(1-1)的一端中浇注,铸锭模(1)置放于由液压系统(3)驱动的滑动平台(2)上,滑动平台(2)在导轨(4)上运动,铸锭模(1)随滑动平台(2)运动,合金熔液从型腔(1-1)的一端浇注到型腔(1-1)的另一端,在滑动平台(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铝合金扁锭熔铸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它通过下述步骤实现:一、把合金原料加热到740~760℃,加热的同时进行搅拌和扒渣,合金中各元素的质量百分比控制为Si0.60~0.8%、Fe0.4~0.7%、Cu0.15~0.40%、Mn0~0.15%、Mg0.8~1.2%、Cr0.04~0.35%、Zn0~0.25%、Ti0~0.15%、其他单个杂质≤0.05%,其他杂质合计≤0.10%,其余为Al;二、向合金熔液的底部通入氯气,同时保持合金熔液的温度在700~740℃之间熔炼25~35分钟,然后静置15~25分钟;三、把合金熔液向铸锭模(1)长条形的型腔(1-1)的一端中浇注,铸锭模(1)置放于由液压系统(3)驱动的滑动平台(2)上,滑动平台(2)在导轨(4)上运动,铸锭模(1)随滑动平台(2)运动,合金熔液从型腔(1-1)的一端浇注到型腔(1-1)的另一端,在滑动平台(2)运动的同时向合金熔液中匀速插入Al-Ti-B丝,使Al-Ti-B丝中的各元素沿型腔(1-1)的长度方向均匀熔入合金熔液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堪祥,王德满,吴欣凤,单长智,周庆波,郝志刚,王丽娟,王贵福,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