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扇与门框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28879 阅读:3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门扇与门框的连接结构,它包括明铰链、门框固定板、门扇固定板及衬件,所述门框固定板上第一螺纹孔,所述门扇固定板上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衬件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具有一长半轴及一短半轴;所述衬件的上端及下端分别设有一与衬件垂直的边缘板,所述边缘板上设有一卡口,所述卡口内;衬件固定连接于门扇上,门框固定板固定连接于门框上;明铰链的一侧与门框连接,另一侧与门框连接。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调节螺钉与门扇的锁紧固定位置,进而实现门扇与门框上下边缘缝隙的自由调整,即门扇与门框的铰链连接方式由传统的点对点连接变为点对线连接,减少了装配工序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成品合格率大大提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门扇与门框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钢质门,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钢质门上门扇与门框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多种多样的钢质门,例如防盗安全门等。铰链是该种钢质门的重要配件,通常由不锈钢明铰链、门框固定板、门扇固定板构成。明铰链是门框与门扇的连接部件,门框与门框固定板在钣金工序冲固定工艺孔05. 2mm并焊接,门扇与门扇固定板在钣金工序冲固定工艺孔05. 2mm并焊接。门框与门扇通过明铰链螺丝连接。该种门框门扇连接方式存在如下不足之处1、受门框焊接工序、门扇胶合工序加工误差影响,装配时,由于工艺孔位置固定,门扇与门框上下配合间隙较大,甚至无法装配。2、门扇与门框上缝与下缝间隙不一致,严重影响钢质门外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有效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自由调节门扇与门板上下边缘缝隙的门扇与门框的连接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门扇与门框的连接结构,它包括明铰链,所述门框设有至少两个第一通孔,门扇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二通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门框固定板、门扇固定板及衬件,所述门框固定板上设有与所述门框上的第一通孔对应的至少两个第一螺纹孔,所述门扇固定板上设有与所述门扇上的第二通孔对应的至少两个第二螺纹孔;所述衬件上与门扇固定板上所述第二螺纹孔的对应位置分别设有一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具有一通过所述安装孔中心的长半轴及一通过所述安装孔中心的短半轴;以安装孔长半轴的方向为Y轴方向,以安装孔短半轴的方向为X轴方向,以同时垂直于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方向为Z轴方向,所述衬件的上端及下端分别设有一与Y轴方向垂直的边缘板,所述边缘板上设有一开口朝X轴方向的卡口,所述门扇固定板可沿Y轴方向滑动的卡设于衬件的卡口内;衬件固定连接于门扇上,门框固定板固定连接于门框上;明铰链的一侧通过穿过第一螺纹孔及第一通孔的螺纹紧固件与门框连接,另一侧通过穿过第二通孔、安装孔及第二螺纹孔的螺纹紧固件与门框连接。上述结构中,所述门框固定板与门框通过埋头螺钉连接。上述结构中,所述衬件与门扇焊接。上述结构中,所述安装孔为长条形或椭圆形。上述结构中,所述安装孔、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均为四个。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采用了上述连接结构,通过增加一衬件,在衬件上设置一安装孔,而该安装孔具有通过所述安装孔中心的长半轴,即该安装孔为条形结构或椭圆形结构,当通过穿过该安装孔的螺钉连接门扇与明铰链时,螺钉可沿安装孔的长半轴滑动,可通过调节螺钉的松紧来调节螺钉与门扇的锁紧固定位置,进而实现门扇与门框上下边缘缝隙的自由调整,即门扇与门框的铰链连接方式由传统的点对点连接变为点对线连接,连接面积得到很大的提高,由原来的21. 2mm2增大为94. 9mm2,极大的提高了框、扇之间的装配间距,提升它们之间的配合间隙。此外,由于门扇上下位置可调整,减少了装配工序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成品合格率大大提升。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门扇与门框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明铰链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明铰链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门扇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衬件的主视图 图6为本技术中衬件的左视图图7为本技术中衬件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参照图I至图7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应用于钢质门上的门扇10与门框连接结构,钢质门上的门框20与门扇10—般均是由钢质薄板焊接形成的空心板状结构,该连接结构包括明铰链1,所述门框20设有至少两个第一通孔,门扇10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二通孔,所述的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均用于在与明铰链I连接时,作为螺钉等紧固件的连接孔,还包括门框固定板3、门扇固定板2及衬件4,一般的,门框固定板3及门扇固定板2具有较厚的厚度,该厚度大于所述钢质薄板厚度;所述门框固定板3上设有与所述门框20上的第一通孔对应的至少两个第一螺纹孔301,所述门扇固定板2上设有与所述门扇10上的第二通孔对应的至少两个第二螺纹孔201 ;所述衬件4上与门扇固定板2上所述第二螺纹孔201的对应位置分别设有一安装孔401,所述安装孔401具有一通过所述安装孔401中心的长半轴及一通过所述安装孔401中心的短半轴;该安装孔401为长条形或椭圆形等等。以安装孔401长半轴的方向为Y轴方向(即竖直方向),以安装孔401短半轴的方向为X轴方向,以同时垂直于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方向为Z轴方向,所述衬件4的上端及下端分别设有一与Y轴方向垂直的边缘板402,即该边缘板402垂直于衬件4,所述边缘板402上设有一开口朝X轴方向的卡口 403,较佳的,在门扇固定板2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一局部向上和向下延伸的凸板,所述门扇固定板2上凸板可沿Y轴方向滑动的卡设于衬件4的卡口 403内,即卡设于卡口 403内的门扇固定板2具有一 Y轴方向上的自由度,可在Y轴方向上上下移动或滑动一定距离(该距离即为门扇10上下可调的最大间距),在Z轴方向上无法移动;衬件4固定连接于门扇10上,较佳的,所述衬件4与门扇10焊接,可以理解,也可采用其他固定连接方式;门框固定板3固定连接于门框20上,较佳的,所述门框固定板3与门框20通过埋头螺钉连接,可以理解,也可采用其他固定连接方式。明铰链I包括通过转轴连接的第一叶片及第二叶片,第一叶片及第二叶片上分别设有四个对称的固定孔,其中,第一叶片通过穿过第一螺纹孔301及第一通孔的螺纹紧固件(螺钉、螺栓等)与门框20连接,第二叶片通过穿过第二通孔、安装孔401及第二螺纹孔201的螺纹紧固件与门框20连接,较佳的,衬件4及门扇固定板2安装于门扇10侧边的内部,衬件4位于门扇10的钢制薄板与门扇固定板2之间。较佳的,所述安装孔401、第一螺纹孔301、第二螺纹孔201、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均为四个,使得门扇10锁紧牢靠。制作工艺先将门框20、门框固定板3冲孔,用螺柱等连接门框20和门框固定板3并用螺丝帽锁紧。再将门扇固定板2插入衬件4内,使衬件4与门扇固定板2成为组合件,然后将门扇10冲孔,对准位置,焊接组合件与门扇10,保证门扇10上第二通孔的中心线、衬件4上安装孔401中心线及门扇固定板2上第二螺纹孔201的中心线重合。最后用螺丝锁紧门框20与不锈钢明铰链1,用螺丝锁紧门扇10与不锈钢明铰链I。综上所述,通过增加一衬件4,在衬件4上设置一安装孔401,而该安装孔401具有通过所述安装孔401中心的长半轴,即该安装孔401为条形结构或椭圆形结构,当通过穿过该安装孔401的螺钉连接门扇10与明铰链I时,螺钉可沿安装孔401的长半轴滑动,当门 扇10距门框20上下边高度不对称时,可通过调节螺钉的松紧来调节螺钉与门扇10的锁紧固定位置,进而实现门扇10与门框20上下边缘缝隙的自由调整,保证门扇10与门框20位置对称。即门扇10与门框20的铰链连接方式由传统的点对点连接变为点对线连接,连接面积得到很大的提高,由原来的21. 2mm2增大为94. 9mm2,极大的提高了们框、门扇之间的装配间距,提升它们之间的配合间隙。此外,由于门扇10上下位置可调整,减少了装配工序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成品合格率大大提升。以上所描述的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上述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门扇与门框的连接结构,它包括明铰链,所述门框设有至少两个第一通孔,门扇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二通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门框固定板、门扇固定板及衬件,所述门框固定板上设有与所述门框上的第一通孔对应的至少两个第一螺纹孔,所述门扇固定板上设有与所述门扇上的第二通孔对应的至少两个第二螺纹孔;所述衬件上与门扇固定板上所述第二螺纹孔的对应位置分别设有一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具有一通过所述安装孔中心的长半轴及一通过所述安装孔中心的短半轴;以安装孔长半轴的方向为Y轴方向,以安装孔短半轴的方向为X轴方向,以同时垂直于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方向为Z轴方向,所述衬件的上端及下端分别设有一与Y轴方向垂直的边缘板,所述边缘板上设有一开口朝X轴方向的卡口,所述门扇固定板可沿Y轴方向滑动的卡设于衬件的卡口内;衬件固定连接于门扇上,门框固定板固定连接于门框上;明铰链的一侧通过穿过第一螺纹孔及第一通孔的螺纹紧固件与门框连接,另一侧通过穿过第二通孔、安装孔及第二螺纹孔的螺纹紧固件与门框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东牟云涛
申请(专利权)人:抚顺市亨易金属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