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罐式含油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27250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罐式含油污水生化处理装置。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油水沉降分离效果差的问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立柱(11)中部周向固定生物填料单元,生物填料单元包括填料本体(3)以及支撑填料本体的钢制框架(12),填料本体(3)上附着有微生物;生物填料单元下部置有气体释放单元(2),气体释放单元(2)下部有斜板箱(7),斜板箱(7)上部与集水管(8)连通;生物填料单元上部设有布水器(6)。该罐式含油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充分利用现有工艺设备,成本低,大大提高了油水沉降分离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油田采出污水处理装置,特别是一种罐式含油污水生化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油田开发方式从水驱到聚驱及三元复合驱开发,注入介质的多元性导致采出水的成分复杂。三次采油的采出水包括聚合物、三元剂、聚表剂,以及低温集输进站污水;洗井水、注水管线冲洗水、落地油处理污水都进入污水系统处理,使得采出水水质越来越复杂,处理难度加大。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原油、悬浮固体乳化严重,形成稳定的胶体体系, 导致沉降除油效率低,以及后续过滤段的滤罐滤料表层常有一层薄厚不等的黑色粘稠物,滤料也具有粘性相互粘结。目前油田采出水处理的主要工艺流程是“原水一自然沉降一混凝沉降一缓冲升压一一级压力过滤一净化水”。三次采油开发的采出水中含有聚合物、表活剂等化学物质后,水相粘度增加,油水乳化严重,在水中呈乳化状态,导致油水沉降分离效果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油水沉降分离效果差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罐式含油污水生化处理装置,该罐式含油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充分利用现有工艺设备,成本低,大大提高了油水沉降分离效果。本技术解决其问题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达到该罐式含油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包括罐体、呼吸阀、气体释放单元、布水器、斜板箱、集水管;罐体顶部接有呼吸阀,罐体中部轴向固定有中心立柱,中心立柱顶部连接径向出水管,出水管下部的中心立柱垂直连接进水管道的出口端,进水管道的开口端置于罐体外部,所述的中心立柱中部周向固定生物填料单元,生物填料单元包括填料本体以及支撑填料本体的钢制框架,填料本体上附着有微生物;生物填料单元下部置有气体释放单元,气体释放单元下部有斜板箱,斜板箱与集水管连通;生物填料单元上部置有布水器。所述的中心立柱与周向的生物填料单元及气体释放单元间的空间为中心筒,中心筒内分布有填料本体以及支撑填料本体的钢制框架,填料本体上附着有微生物。本技术与上述
技术介绍
相比较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罐式含油污水生化处理装置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充分利用罐内原有设备,在不新建站的情况下,将微生物技术引入到了老站中,该设备与传统的沉降、沉降气浮和过滤工艺结合,可以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节省了设备投资,解决了三次采油污水中乳化油难以去除的难题。附图说明附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中心筒,2-气体释放装置,3-填料本体,4-呼吸阀,5-进水管,6-布水器,7-斜板箱,8-集水管,9-出水管,10-罐体,11-中心立柱,12-框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将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附图I所示,该罐式含油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包括罐体10、呼吸阀4、气体释放单元2、布水器6 ;罐体10顶部接有呼吸阀4,罐体10中部轴向固定有中心立柱11,中心立柱11顶部连接径向出水管9,出水管9下部的中心立柱11垂直连接进水管道5的出口端,进水管道5的开口端置于罐体10外部,所述的中心立柱11中部周向固定生物填料单元,生物填料单元包括填料本体3以及支撑填料本体的钢制框架12,填料本体3上附着有微生物;生物填料单元下部置有气体释放单元2,气体释放单元2下部有斜板箱7,斜板箱7与集水管8连通;生物填料单元上部置有布水器6。所述的罐内填充的填料本体3可以是组合纤维填料、立体弹性填料、软性或半软性填料。如图I所示,其气体流程为来自罗茨风机的气体通过空气管路输送,在罐内由气体释放装置2释放到水体中,为罐体内附着在填料本体3上的微生物3提供生长所需的溶氧,罐内外气压由呼吸阀4调节。其水体流程为来水通过进水管5输入,再由布水器6释放到罐体内,水体往下运动经过附着在填料本体上的微生物反应去除乳化油和溶解油;处理后的水由气体释放单元2下部的斜板箱7进入集水管8,并由出水管9输出到罐外。如图2所示,所述的中心立柱11与周向的生物填料单元及气体释放单元2间的空间为中心筒I,中心筒I内分布有填料本体3以及支撑填料本体的钢制框架12 ;填料本体3上附着有微生物。其气体流程为来自罗茨风机的气体通过空气管路输送,在罐内由气体释放装置2释放到水体中,为罐内微生物提供生长所需的溶氧。罐内外气压由呼吸阀4调节。其水体流程来水通过进水管5输入,首先进入中心筒I内经过中心筒内的微生物处理后,再由布水器6释放到中心筒外区域,水体往下运动经过附着在填料上的微生物反应去除乳化油和溶解油;处理后的水由下部的斜板箱7进入集水管8,并由出水管9输出到罐外。该罐式含油污水生化处理装置所采用的罐体结构为立式沉降罐(自然沉降罐或者混凝沉降罐)的罐体,罐内原有布水、集水、伴热、集泥坑、收油槽、出水箱和进出水管等结构不变,立式沉降罐内设有曝气系统和生物填料,立式沉降罐顶部设有呼吸阀。曝气气体量可根据污水的水质状况进行核算后设定。权利要求1.一种罐式含油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包括罐体(10)、呼吸阀(4)、气体释放单元(2)、布水器(6)、斜板箱(7)、集水管(8);罐体(10)顶部接有呼吸阀(4),罐体(10)中部轴向固定有中心立柱(11),中心立柱(11)顶部连接径向出水管(9),出水管(9)下部的中心立柱(11)垂直连接进水管道(5)的出口端,进水管道5的开口端置于罐体(10)外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立柱(11)中部周向固定生物填料单元,生物填料单元包括填料本体(3)以及支撑填料本体的钢制框架(12),填料本体(3)上附着有微生物;生物填料单元下部置有气体释放单元(2),气体释放单元(2)下部有斜板箱(7),斜板箱(7)与集水管(8)连通;生物填料单元上部置有布水器(6)。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罐式含油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立柱(11)与周向的生物填料单元及气体释放单元(2 )间的空间为中心筒(I),中心筒(I)内分布有填料本体(3)以及支撑填料本体的钢制框架(12),填料本体(3)上附着有微生物。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罐式含油污水生化处理装置。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油水沉降分离效果差的问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立柱(11)中部周向固定生物填料单元,生物填料单元包括填料本体(3)以及支撑填料本体的钢制框架(12),填料本体(3)上附着有微生物;生物填料单元下部置有气体释放单元(2),气体释放单元(2)下部有斜板箱(7),斜板箱(7)上部与集水管(8)连通;生物填料单元上部设有布水器(6)。该罐式含油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充分利用现有工艺设备,成本低,大大提高了油水沉降分离效果。文档编号C02F3/02GK202671296SQ201220394440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0日专利技术者蒋立民, 盖忠辉 申请人:黑龙江吉纳森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罐式含油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包括罐体(10)、呼吸阀(4)、气体释放单元(2)、布水器(6)、斜板箱(7)、集水管(8);罐体(10)顶部接有呼吸阀(4),罐体(10)中部轴向固定有中心立柱(11),中心立柱(11)顶部连接径向出水管(9),出水管(9)下部的中心立柱(11)垂直连接进水管道(5)的出口端,进水管道5的开口端置于罐体(10)外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立柱(11)中部周向固定生物填料单元,生物填料单元包括填料本体(3)以及支撑填料本体的钢制框架(12),填料本体(3)上附着有微生物;生物填料单元下部置有气体释放单元(2),气体释放单元(2)下部有斜板箱(7),斜板箱(7)与集水管(8)连通;生物填料单元上部置有布水器(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立民盖忠辉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吉纳森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