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焊接用管道支撑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23957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5: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道焊接用管道支撑工装,包括管道支撑悬臂,设置在该管道支撑悬臂两端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第一立柱包括第一底板、固定在该第一底板上的第一固定立柱、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该第一固定立柱上的第一活动立柱及第一升降机构,第一活动立柱的上端与管道支撑悬臂相对应的一端连接;第二立柱包括第二底板、固定在该第二底板上的第二固定立柱、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该第二固定立柱上的第二活动立柱及第二升降机构,第二活动立柱的上端与管道支撑悬臂相对应的一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管道焊接用管道支撑工装,可适用不同管径管道的焊接生产,适用管径范围广,而且,高度连续可调,操作方便,结构牢固耐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焊接用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管道焊接用管道支撑工装
技术介绍
目前,大口径直缝焊管通常采用悬臂式管道支撑工装来固定工件。市面上现有的焊接工装其高度绝大部分是固定不可调的,这样的管道支撑工装只能生产管径范围很小的管道,不能适用于各种不同管径的焊接生产。有少数的管道焊接工装是采用了高度可调的结构,但设计过分简陋,这样的高度调整结构一来调节范围小,二来结构不稳固,而且在调节过程中需反复调节两个螺杆才能使悬臂水平(因焊接小车轨道是与地面水平固定安装的,若管道支撑悬臂与地面不水平,则焊接时焊炬与工件的高度就不能保持一致,影响焊缝质量),操作不方便。·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管道焊接用管道支撑工装,该管道支撑工装高度可调,且操作方便,适用管径范围广,结构牢固耐用。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管道焊接用管道支撑工装,包括水平设置的管道支撑悬臂,设置在该管道支撑悬臂两端的用于支撑该管道支撑悬臂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包括第一底板、固定在该第一底板上的第一固定立柱、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该第一固定立柱上的第一活动立柱及第一升降机构,所述第一活动立柱的上端与所述管道支撑悬臂相对应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立柱包括第二底板、固定在该第二底板上的第二固定立柱、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该第二固定立柱上的第二活动立柱及第二升降机构,所述第二活动立柱的上端与所述管道支撑悬臂相对应的一端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活动立柱的上端与所述管道支撑悬臂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动立柱的上端与所述管道支撑悬臂活动连接,且该第二固定立柱的下端通过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底板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固定立柱上设置有一条或多条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轨,所述第一活动立柱为套筒式结构,其活动套接在所述第一固定立柱的外部,在该第一活动立柱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滚轮机构,每个滚轮机构均包括一个或多个与所述导轨的导轨面配合的滚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轨的横截面为矩形,其具有第一导轨面、第二导轨面及第三导轨面,所述滚轮机构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导轨面、所述第二导轨面及所述第三导轨面配合的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及第三滚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升降机构为蜗轮丝杆升降机构,其包括蜗轮、蜗杆、丝杆及螺母,所述螺母固定在所述第一活动立柱上,并且与所述丝杆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活动立柱的上端设置有托架,所述管道支撑悬臂放置于该托架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立柱为套筒式结构,所述第二活动立柱活动套接在所述第二固定立柱的内部,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立柱上的第一定位孔、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二活动立柱上的一排与该第一定位孔相对应的第二定位孔及穿过该第一定位孔和该第二定位孔的调节螺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升降机构还包括调节螺杆,该调节螺杆的上端与所述托架固定连接,下端与所述第二活动立柱螺纹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调节螺杆上设置有供工具旋转的旋转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提供的管道焊接用管道支撑工装,由于管道支撑悬臂的高度可调节,因此可适用不同管径管道的焊接生产,适用管径范围广;另外,还具有高度连续可调,操作方便,结构牢固耐用的优点。·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管道焊接用管道支撑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的滚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以上各图中,100-管道支撑工装,110-管道支撑悬臂,120-第一立柱,121-第一底板,122-第一固定立柱,122a_导轨,123-第一活动立柱,124-第一升降机构,124a-蜗轮,124b-蜗杆,124c-丝杆,124d-螺母,125-滚轮机构,125a-第一滚轮,125b-第二滚轮,125c-第三滚轮,130-第二立柱,131-第二底板,132-第二固定立柱,132a-第一定位孔,133-第二活动立柱,133a-第二定位孔,134-调节螺杆,134a-旋转部,135-托架,136-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I所示,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管道焊接用管道支撑工装100包括水平设置的管道支撑悬臂110,设置在该管道支撑悬臂110两端的用于支撑该管道支撑悬臂110的第一立柱120和第二立柱130,所述第一立柱120包括第一底板121、固定在该第一底板121上的第一固定立柱122、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该第一固定立柱122上的第一活动立柱123及第一升降机构124,所述第一活动立柱123的上端与所述管道支撑悬臂110相对应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立柱130包括第二底板131、固定在该第二底板131上的第二固定立柱132、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该第二固定立柱132上的第二活动立柱133及第二升降机构,所述第二活动立柱133的上端与所述管道支撑悬臂110相对应的一端连接。优选地,为了在焊接之前方便所述第一活动立柱123的上端与所述管道支撑悬臂11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动立柱133的上端与所述管道支撑悬臂110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立柱132的下端通过转轴136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底板131上。当焊接工件插入时,将管道支撑悬臂110的左端抬起,把第二立柱130放倒,以便工件的插入。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固定立柱122上设置有一条或多条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轨122a,所述第一活动立柱123为套筒式结构,其活动套接在所述第一固定立柱122的外部,在该第一活动立柱123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滚轮机构125,每个滚轮机构125均包括一个或多个与所述导轨122a的导轨122a面配合的滚轮。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导轨122a横截面为矩形,其具有第一导轨面、第二导轨面及第三导轨面。如图2所示,所述滚轮机构125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导轨面、所述第二导轨面及所述第三导轨面配合的第一滚轮125a、第二滚轮125b及第三滚轮125c。调节高度时,滚轮机构125上的滚轮在导轨122a上移动,以保证第一活动立柱123上下移动时使管道支撑悬臂110始终保持水平。优选地,所述第一升降机构124为蜗轮丝杆升降机构,其包括蜗轮124a、蜗杆124b、丝杆124c及螺母124d,所述螺母124d固定在所述第一活动立柱123上,并且与所述丝杆124c连接。蜗轮丝杆升降机构可大范围精确调节立柱小车的高度。优选地,在所述第二活动立柱133的上端设置有托架135,所述管道支撑悬臂110放置于该托架135上。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立柱132为套筒式结构,所述第二活动立柱133活动套接在所述第二固定立柱132的内部,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立柱132上的第一定位孔132a、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活动立柱133上的一排与该第一定位孔132a相对应的第二定位孔133a及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132a和第二定位孔133a的调节螺钉。通过调节螺钉、第一定位孔132a和第二定位孔133a调节第二立柱130的高度。优选地,为了精确调节第二立柱130的高度,所述第二升降机构还包括调节螺杆134,该调节螺杆134的上端与所述托架135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道焊接用管道支撑工装,包括水平设置的管道支撑悬臂,设置在该管道支撑悬臂两端的用于支撑该管道支撑悬臂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包括第一底板、固定在该第一底板上的第一固定立柱、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该第一固定立柱上的第一活动立柱及第一升降机构,所述第一活动立柱的上端与所述管道支撑悬臂相对应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立柱包括第二底板、固定在该第二底板上的第二固定立柱、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该第二固定立柱上的第二活动立柱及第二升降机构,所述第二活动立柱的上端与所述管道支撑悬臂相对应的一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裕存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新维焊接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