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连铸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连铸中间包的气幕防絮流上水□。
技术介绍
生产实践表明,连铸生产过程中影响铸坯和钢材最终质量及生产能力的最大问题之一是结晶器水口絮流堵塞。浇注时的水口絮流、结瘤造成的水口堵塞现象将无法满足正常拉速的浇注作业,严重时水口絮死,造成断浇、钢水回收事故;水口絮流堵塞还会引起中间包内钢水流入结晶器的流速不稳、湍流加剧,使结晶器内钢水液面波动过大,增加钢水卷渣几率,从而引起铸坯夹杂物缺陷,影响铸坯和成品质量。可以说,水口絮流堵塞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整个炼钢工序的生产节奏。因此,各钢铁厂普遍采用从中间包上水口吹入氩气 的方法,以减轻和防止水口絮流堵塞现象,延长浇注时间。但是,目前普遍使用的吹氩上水口,大部分属于弥散型,即整个上水口材质均具有一定的弥散性,通过吹氩吹入的气体由上水口内、外壁表面均可通过。在钢水长时间浇注过程中,随着钢水中氧化物夹杂等絮流物不断黏附到上水口内壁表面通过,将使更多的絮流物黏附到上水口内壁,其内壁的透气弥散性持续恶化,导致大部分氩气将由易通过的外壁表面溢出,从而使吹氩起不到防水口絮流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幕中间包防絮流上水口,包括本体、铝碳质致密耐火层、硅质釉层及底座,其特征在于,在上水口本体顶部内壁的硅质釉层下面充填有一段透气弥散料层,透气弥散料层与气体通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海歧,王军,王金辉,李超,吴亚新,龙山,吕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