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昌燕专利>正文

一次性使用无菌微粒截留注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22059 阅读:3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4: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次性使用无菌微粒截留注射器,包括外筒、置于外筒内的推液杆和外筒前端一侧用于装针的针座,外筒和针座以出液口连通,还包括一过滤装置,该过滤装置设一过滤膜,该过滤膜附于出液口,且向前端封闭,向后端开启。该结构的设计,仅在一支传统而普通的注射器顶端,设增厚夹层包埋一圆型单侧挂式过滤装置,该装置可随液体微流自行开启闭合并实现溶药的抽吸,可将注射液中的微粒一次截留,绝对控制推出液中不再产生≥0.45μm以上微粒,保证了注射安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注射器,尤其涉及一种一次性使用无菌微粒截留注射器
技术介绍
输液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尤其是静脉输液和静脉注射由于药液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药效发挥快而被广泛采用。然而,近年来,注射液特别是输液中异物与微粒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解决微粒污染已刻不容缓。静脉点滴及静脉注射,微粒是指存在于液体中的非故意加入可游动的、不溶性的外源物质及可溶而未溶的药物,不溶性微粒包括橡胶微粒、涤纶薄片、薄屑、色点、不溶性无 机盐、活性炭微粒、纤维及联合用药配伍不当所产生的化学微粒等,如果这些微粒混入输液中,临床应用时就可能引起输液反应,可能导致急性反应或长期潜在危险。如,微粒的大量注入人体可能产生严重的机体损害,微粒在体内潜伏期可长达数十年无法代谢,较大微粒随血液循环在小血管滞留形成堵塞,造成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损伤,如静脉炎,肺部肉芽肿,血栓形成及血管栓塞,诱发肿瘤形成等,甚至危及病人生命。鉴于药液中微粒污染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我国《药典》规定,每毫升输液中粒径> 10 μ m (微米)的不溶性微粒不得超过10个。药液中微粒来源可能有以下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次性使用无菌微粒截留注射器,包括外筒、置于外筒内的推液杆和外筒前端一侧用于装针的针座,外筒和针座以出液口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过滤装置,该过滤装置设一过滤膜,该过滤膜附于出液口,且向前端封闭,向后端开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昌燕陈志成周倍聪孙丽
申请(专利权)人:杨昌燕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