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水平连铸保温炉的布流装置。
技术介绍
九十年代末,随着国内五金加工企业的大量兴起和生产技术的不断完善,许多结构复杂、尺寸精度高的制品都可以通过热锻压来完成,使铅黄铜棒的需求量大增。根据这一发展趋势,本公司对黄铜β相的良好热展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率先开发出水平连铸棒替代当时十分普遍的热轧棒和挤压棒。这一新产品虽是铸造状态,但完全满足了热锻压的技术要求,推向市场后深受用户欢迎。但由于采用的是300公斤小炉型,一面双流牵引,且主要制品的规格在φ10~50之间而导致单台炉子的产能较低,极大地制约着产品的生产效率,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影响,所以其结构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操作方便、生产安排灵活性高且能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的保温炉布流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保温炉布流装置,包括有炉体和连铸结晶器,所述连铸结晶器安装于炉体上,在连铸结晶器中开有连铸模孔,且该连铸模孔可开、关式地与炉体内的炉腔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由多个炉面组成的整体结构,且炉面与炉面之间有夹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保温炉布流装置,包括有炉体(2)和连铸结晶器(1),所述连铸结晶器(1)安装于炉体(2)上,在连铸结晶器(1)中开有连铸模孔(11),且该连铸模孔(11)可开、关式地与炉体(2)内的炉腔(22)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2)由多个炉面(21)组成的整体结构,且炉面(21)与炉面(21)之间有夹角(a),在每个炉面(21)上安装有一至二个连铸结晶器(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温炉布流装置,包括有炉体(2)和连铸结晶器(1),所述连铸结晶器(1)安装于炉体(2)上,在连铸结晶器(1)中开有连铸模孔(11),且该连铸模孔(11)可开、关式地与炉体(2)内的炉腔(22)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2)由多个炉面(21)组成的整体结构,且炉面(21)与炉面(21)之间有夹角(a),在每个炉面(21)上安装有一至二个连铸结晶器(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炉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炉面(21)为二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七个或八个炉面(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温炉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其每个炉面(21)上安装有两个平行设置的连铸结晶器(1),每个连铸结晶器(1)与独立的牵引机构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保温炉布流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士,方友良,王永如,洪燮平,李红卫,张建华,丁国安,楼春章,李峰,叶国海,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