筐式泡米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20127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筐式泡米线,包括机架、循环左、右输送带和篮筐,在机架内设有泡米槽,在泡米槽内的两端设有输送带换向轮;所述的篮筐挂在循环左、右输送带之间的吊杆上,在输送带的输出端设有防止篮筐转动的压紧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泡米线不仅能够自动完成泡米,而且能够满足盒饭自动生产需要。(*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盒饭的加工装置,尤其是一种筐式泡米线
技术介绍
米饭在蒸制之前都需要进行泡米工序,现有没有一种自动的泡米加工生产线,传统的泡米方式是人工将米放在泡米桶浸泡,浸泡一定时间再将米从米桶掏出来,这种的泡米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不适合大批量盒饭的自动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能够自动完成泡米,而且能够满足盒饭自动生 产需要的筐式泡米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包括机架、循环左、右输送带和篮筐,在机架内设有泡米槽,在泡米槽内的两端设有输送带换向轮;所述的篮筐挂在循环左、右输送带之间的吊杆上,在输送带的输出端设有防止篮筐转动的压紧件。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在机架内设有泡米槽,在泡米槽内的两端设有输送带换向轮;所述的篮筐挂在循环左、右输送带之间的吊杆上,在输送带的输出端设有防止篮筐转动的压紧件。首先将洗好的米灌装在篮筐上,挂在吊杆上的篮筐在循环左、右输送带的带动下循环运动,按泡米时间设定篮筐缓慢经过泡米槽的时间,当篮筐行至泡米槽的上坡位置,即完成米粒的自动浸泡;篮筐到达输送带的输出端,在防止篮筐转动的压紧件的挤压下,篮筐相对吊杆不动作,即篮筐相对机架翻转,下米进入到下一加工工序。本结构的泡米线非常简单方便,适合盒饭的自动化生产。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I为本技术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部分篮筐、循环左输送带和循环右输送带的结构图。图中I机架,2循环左输送带,3循环右输送带,4篮筐,5泡米槽,6输送带换向轮,7吊杆,8压紧件。具体实施方式图I和2所示,本技术的筐式泡米线,包括机架I、循环左、右输送带2、3和篮筐4,在机架I内设有泡米槽5,在泡米槽5内的两端设有输送带换向轮6 ;所述的篮筐4挂在循环左、右输送带2、3之间的吊杆7上,在输送带的输出端设有防止篮筐转动的压紧件8。工作原理首先将洗好的米灌装在篮筐4上,挂在吊杆7上的篮筐4在循环左、右输送带2、3的带动下循环运动,按泡米时间设定篮筐4缓慢经过泡米槽5的时间,当篮筐4行至泡米槽5的上坡位置,即完成米粒的自动浸泡;篮筐4到达输送带的输出端,在防止篮筐转动的压紧件8的挤压作用下,篮筐4相对吊杆7不转动,即篮筐4相对机架I翻转,下米进入到下一加工工序。本结构的泡米线非常简单方便,适合盒饭的自动化生产。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 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 .一种筐式泡米线,包括机架(I)、循环左、右输送带(2、3)和篮筐(4),其特征在于在机架(I)内设有泡米槽(5),在泡米槽(5)内的两端设有输送带换向轮(6);所述的篮筐(4)挂在循环左、右输送带(2、3)之间的吊杆(7)上,在输送带的输出端设有防止篮筐转动的压紧件(8)。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筐式泡米线,包括机架、循环左、右输送带和篮筐,在机架内设有泡米槽,在泡米槽内的两端设有输送带换向轮;所述的篮筐挂在循环左、右输送带之间的吊杆上,在输送带的输出端设有防止篮筐转动的压紧件;本技术的泡米线不仅能够自动完成泡米,而且能够满足盒饭自动生产需要。文档编号A23L1/164GK202664173SQ2012201796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5日专利技术者徐哲定 申请人:广州玺明机械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筐式泡米线,包括机架(1)、循环左、右输送带(2、3)和篮筐(4),其特征在于:在机架(1)内设有泡米槽(5),在泡米槽(5)内的两端设有输送带换向轮(6);所述的篮筐(4)挂在循环左、右输送带(2、3)之间的吊杆(7)上,在输送带的输出端设有防止篮筐转动的压紧件(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哲定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玺明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