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粉体收纳容器以及设置该粉体收纳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在调色剂容器(32Y),设有筒状的容器本体(33Y),在将长度方向作为回转轴方向的状态下回转,将收纳在内部的粉体向着长度方向一端侧的开口部运送。并且,容器本体(33Y)在长度方向离开的多个位置,分别形成光透过部(33b1-33b3),从外部向着内部照射光场合,仅仅当在该位置没有粉体时,使得该光向着外部透过。提供能直接检测残留在回转的容器本体内部的粉体残量的粉体收纳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设置在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或其复合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大致呈筒状的粉体收纳容器,以及设置该粉体收纳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在复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大多使用装卸自如地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中的筒状粉体收纳容器(调色剂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在专利文献1,2中,在可更换地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粉体收纳容器(调色剂瓶),设置周面形成螺旋状槽的容器本体(瓶本体)。并且,由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驱动电机驱动容器本体回转,收纳在容器本体内的粉体(调色剂)向着开口部运送,从开口部通过盖部的排出口,粉体排出到外部。在设置这种筒状的粉体收纳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累计驱动容器本体的驱动电机的工作时间,间接地求取残留在粉体收纳容器内部的粉体残量。并且,当粉体收纳容器内部的粉体残量成为所定值以下时,实行警告表示,通知接近粉体收纳容器的更换时期或需要更换。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以下技术设置机械开关,每当粉体收纳容器回转,该开关与粉体收纳容器接触,根据用开关检测到的回转次数的累计值,间接地求取残留在粉体收纳容器内部的粉体残量。在以往图像形成装置中,不能正确地检测残留在粉体收纳容器内部的粉体残量。产生这种问题的主要理由在于,容器本体回转,难以直接检测在容器本体内向着开口部流动的粉体残量。并且,若产生这种问题,尽管不需要更换粉体收纳容器,但警告显示需要更换的信息,或尽管需要更换粉体收纳容器,但不警告显示需要更换的信息。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平4-168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347201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26536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直接检测残留在回转的容器本体内部的粉体残量的粉体收纳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以下技术方案(I) 一种粉体收纳容器,设置为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可装卸,其特征在于所述粉体收纳容器包括筒状的容器本体,在长度方向的一端侧形成开口部,同时,通过在以上述长度方向作为回转轴方向的状态下回转,将收纳在内部的粉体向着上述开口部运送;上述容器本体在上述长度方向离开的多个位置,分别形成光透过部,从外部向着内部照射光场合,仅仅当在该位置没有粉体时,使得该光向着外部透过。(2)在上述技术方案(I)所述的粉体收纳容器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光透过部形成为从上述容器本体的外周面向着外部,周向突出成凸状。(3)在上述技术方案(I)所述的粉体收纳容器中,其特征在于多个上述光透过部分别形成为从上述容器本体的外周面向着外部,在周向相同位置突出成凸状。(4)在上述技术方案(3)所述的粉体收纳容器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光透过部在与上述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看时,从上述容器本体的上述外周面突出的部分的两侧的侧壁,分别位于通过上述容器本体的回转中心的假想线上。 (5)在上述技术方案(3)所述的粉体收纳容器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光透过部在与上述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看时,从上述容器本体的上述外周面突出的部分的两侧的侧壁,分别相对假想中心线位于平行位置,上述假想中心线从上述侧壁处于等距离,通过上述容器本体的回转中心。(6)在上述技术方案(3)所述的粉体收纳容器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光透过部在与上述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看时,从上述容器本体的上述外周面突出的部分形成为圆弧状。(7)在上述技术方案(2) - (6)任一项所述的粉体收纳容器中,其特征在于多个上述光透过部之中,在上述长度方向,设置在上述一端侧的第一光透过部,在从上述容器本体的上述外周面突出的部分,光反射部件设置为相对上述长度方向倾斜;多个上述光透过部之中,除上述第一光透过部的其它光透过部,在从上述容器本体的上述外周面突出的部分,分光器设置为相对上述长度方向倾斜。(8)在上述技术方案⑴所述的粉体收纳容器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光透过部在上述长度方向两侧,从上述容器本体的外周面向着内部,周向形成凹状。(9)在上述技术方案(1)-(8)任一项所述的粉体收纳容器中,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轴部,设置在上述容器本体的回转中心,且相对回转的上述容器本体以非回转保持;清扫部件,保持在上述轴部,且相对上述容器本体相对回转,清扫上述光透过部。(10)在上述技术方案(9)所述的粉体收纳容器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轴部至少与形成上述光透过部的上述长度方向位置对应的部分使得光透过。(11)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技术方案(I)-(IO)任一项所述的粉体收纳容器设置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2)在上述技术方案(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单个或多个发光部,在上述粉体收纳容器安装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状态下,向着上述光透过部,通过入射光路照射光;以及单个或多个受光部,从上述粉体收纳容器的上述光透过部透过的光,通过射出光路受:光;根据由上述受光部检测到的检测结果,检测残留在上述容器本体内部的粉体的残量。(13)在上述技术方案(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入射光路或/及上述射出光路配设分光器及光反射部件。(14)在上述技术方案(12)或(1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入射光路或/及上述射出光路配设光纤。(15)在上述技术方案(13)或(1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配设上述分光器及上述光反射部件,使得透过多个上述光透过部,通过射出光路到达上述受光部的光的强度分别不同;上述受光部形成为能判断受光的光的强度。(16)在上述技术方案(12)-(14)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形成为使得上述发光部相对多个上述光透过部分别照射波长不同的光;上述受光部形成为能判断受光的光的波长。(17)在上述技术方案(12)-(16)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发光部在上述长度方向从另一端侧向着上述一端侧照射光。(18)在上述技术方案(12)-(17)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包括驱动手段,上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直接或间接地检测从上述粉体收纳容器将粉体供给到供给目的地的粉体的量,上述驱动手段根据该检测结果驱动上述容器本体回转;上述驱动手段根据上述受光部的检测结果检测得到残留在上述容器本体内部的粉体残量,控制驱动上述容器本体的回转,进行补充。(19)在上述技术方案(11)-(18)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粉体收纳容器的上述光透过部形成为从上述容器本体的外周面向着外部,在周向全部或局部关出成凸状;上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包括可回转地保持上述粉体收纳容器的上述容器本体的承受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上述承受部在与上述粉体收纳容器的多个上述光透过部对应的位置,形成沿着周向的槽部。(20)在上述技术方案(11)-(18)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粉体收纳容器的上述光透过部形成为分别在从上述容器本体的外周面向着外部,在周向的相同位置突出成凸状;上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包括可回转地保持上述粉体收纳容器的上述容器本体的承受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上述承受部在与上述粉体收纳容器的多个上述光透过部对应的位置,形成沿着周向的第一槽部,在与上述粉体收纳容器的底部对应的位置,形成沿着上述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粉体收纳容器,设置为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可装卸,其特征在于:所述粉体收纳容器包括筒状的容器本体,在长度方向的一端侧形成开口部,同时,通过在以上述长度方向作为回转轴方向的状态下回转,将收纳在内部的粉体向着上述开口部运送;上述容器本体在上述长度方向离开的多个位置,分别形成光透过部,从外部向着内部照射光场合,仅仅当在该位置没有粉体时,使得该光向着外部透过。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村博臣,西东洋辅,神原一晓,金谷秀彰,森友香,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理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