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像光学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15026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7 09:09
一种拾像光学镜头,其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其物侧光学面为凸面;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一具屈折力的第三透镜;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由塑料材质所制成,其物侧光学面与像侧光学面皆为凸面,其物侧光学面与像侧光学面至少一光学面为非球面;以及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由塑料材质所制成,其像侧光学面为凹面,其物侧光学面与像侧光学面至少一光学面为非球面,且至少一光学面设有至少一反曲点;所述拾像光学镜头满足特定的条件。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拾像光学镜头,除具有良好的像差修正功能外,并可减小拾像光学镜头总长,以应用于相机、手机相机等良好摄像目的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拾像光学镜头,特别涉及一种由五枚透镜所构成的成像质量良好的拾像光学镜头,以应用于电子产品上。
技术介绍
在数位相机(DigitalStill Camera)、行动电话镜头(Mobile Phone Camera)等小型电子设备上常装设有拾像光学镜头,用来对物体进行摄像,拾像光学镜头发展的主要趋势为朝向小型化、低成本,但同时也希望能达到具有良好的像差修正能力,具高分辨率、高成像质量的拾像光学镜头。应用于小型电子产品的拾像光学镜头,现有技术中有二镜片式、三镜片式、四镜片式及五镜片式以上的不同设计。然而以成像质量考虑,四镜片式及五镜片式拾像光学镜头在像差修正、光学传递函数MTF (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的性能上较具优势。在各种小型化的五镜片式固定焦距的拾像光学镜头设计中,现有技术是以不同的正或负屈光 度组合;如美国公开号US7,663,813的专利申请是采用一组迭合的透镜,但是两片黏合的玻璃透镜,在成本制造上较为昂贵,且在大量生产时非常不利于成本控制;或如美国专利US7, 480,105使用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与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相互搭配,但是这种结构对于光学系统总长的缩短不易,难以减少系统总长以符合小型化的需求。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更具实用性的设计,在缩短拾像光学镜头的同时,利用五个透镜的屈折力、凸面与凹面的组合,除在高质量的成像能力下,且容易量产以降低成本,以应用于电子产品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拾像光学镜头,其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光学面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由塑料材质所制成,其物侧光学面与像侧光学面皆为凸面,且至少一光学面为非球面;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由塑料材质所制成,其像侧光学面为凹面,其物侧光学面与像侧光学面中至少一光学面为非球面,且至少一光学面设有至少一反曲点,并满足下列关系式-I. O < R7/R8 < O(I)其中,R7为第四透镜的物侧光学面在近轴上的曲率半径,R8为第四透镜的像侧光学面在近轴上的曲率半径。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拾像光学镜头,如前所述,其中,第二透镜的像侧光学面可为凹面;除满足式(I)外并进一步满足下列关系式之一或其组合O < f/f4 < I. O(2)O < (R3+R4) / (R3-R4) <1-8 (3)I. 2 < f/fi <1.8(4)0. 2 < CT4/CT5 <1.4(5)其中,f为拾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第一透镜的焦距,f4为第四透镜的焦距,R3为第二透镜的物侧光学面在近轴上的曲率半径,R4为第二透镜的像侧光学面在近轴上的曲率半径,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5为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再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拾像光学镜头,如前所述,其中,第二透镜的像侧光学面可为凹面;除满足式(I)外并进一步满足下列关系式之一或其组合I. 7 < V1A2 < 3. O(6)O < R4/f < I. 5(7) O. 2 < CT2/CT3 < O. 8(8)其中,V1为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V2为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R4为第二透镜的像侧光学面在近轴上的曲率半径,f为拾像光学镜头的焦距,CT2S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拾像光学镜头,如前所述,其中,第四透镜的物侧光学面与像侧光学面中,至少一光学面设有至少一反曲点;除满足式(I)外并进一步满足下列关系式-O. 5 < R7/R8 < O(9)其中,R7为第四透镜的物侧光学面在近轴上的曲率半径,R8为第四透镜的像侧光学面在近轴上的曲率半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拾像光学镜头,其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光学面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像侧光学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其物侧光学面为凹面;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由塑料材质所制成,其物侧光学面与像侧光学面皆为凸面,且至少一光学面为非球面;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由塑料材质所制成,其像侧光学面为凹面,其物侧光学面与像侧光学面中至少一光学面为非球面,且至少一光学面设有至少一反曲点,并满足下列关系式O < f/f4 < I. O(2)O. 2 < CT4/CT5 < I. 4 (5)其中,f为拾像光学镜头的焦距,f4为第四透镜的焦距,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5为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拾像光学镜头,如前所述,其中,第三透镜的像侧光学面为凸面;除满足式(2)及式(5)外并进一步满足下列关系式之一或其组合I. 2 < f/fi < I. 8(4)I. 7 < < 3. O(6)-O. 7 < f/R8 < O(10)-O. 5 < R7/R8 < O(9)O < (R3+R4) / (R3-R4) <1-8 (11)其中,f为拾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第一透镜的焦距,V1为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V2为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R3为第二透镜的物侧光学面在近轴上的曲率半径,R4为第二透镜的像侧光学面在近轴上的曲率半径,R7为第四透镜的物侧光学面在近轴上的曲率半径,R8为第四透镜的像侧光学面在近轴上的曲率半径。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拾像光学镜头,其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光学面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像侧光学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其物侧光学面为凹面,其像侧光学面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由塑料材质所制成,其物侧光学面与像侧光学面皆为凸面,且至少一光学面为非球面;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由塑料材质所制成,其物侧光学面与像侧光学面中至少一光学面为非球面,且至少一光学面设有至少一反曲点,并满足下列关系式O < f/f4 < I. O(2)O < R4/f < I. 5(7) -O. 7 < f/R8 < O(10)其中,f为拾像光学镜头的焦距,f4为第四透镜的焦距,R4为第二透镜的像侧光学面在近轴上的曲率半径,R8为第四透镜的像侧光学面在近轴上的曲率半径。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拾像光学镜头,如前所述,其中,拾像光学镜头除满足式(2)、式(7)及式(10)外并进一步满足下列关系式之一或其组合I. 7 < < 3. O(6)O. 2 < CT4/CT5 < I. 4(5)I. 2 < f/fi <1.8(4)O. 2 < CT2/CT3 < O. 8(8)其中,V1为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V2为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f为拾像光学镜头的焦距,fi为第一透镜的焦距,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拾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其物侧光学面为凸面;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一具屈折力的第三透镜;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由塑料材质所制成,其物侧光学面为凸面,其像侧光学面为凸面,其物侧光学面与像侧光学面中至少一光学面为非球面;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由塑料材质所制成,其像侧光学面为凹面,其物侧光学面与像侧光学面中至少一光学面为非球面,且至少一光学面设有至少一反曲点;其中,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光学面在近轴上的曲率半径为R7,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光学面在近轴上的曲率半径为R8,满足下列关系式:?1.0<R7/R8<0。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宗翰周明达
申请(专利权)人: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