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60903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7 19: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摄像镜头。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不仅小型而且还可良好地修正像差的摄像镜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摄像镜头从物体侧依次排列:正的第一透镜(L1)、在光轴X的附近将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的负的第二透镜(L2)、正的第三透镜(L3)、在光轴X的附近将凹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负的第四透镜(L4)、以及在光轴X的附近将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的负的第五透镜(L5)。在该结构中,在将第一透镜(L1)的焦距设为f1、将第二透镜(L2)的焦距设为f2、将第三透镜(L3)的焦距设为f3、将第四透镜(L4)的焦距设为f4、以及将第五透镜(L5)的焦距设为f5时,摄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f1<f3而且|f2|<f3f3<|f4|而且|f2|<|f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CCD传感器、CMOS传感器等摄像元件上形成被摄体图像的摄像镜头,涉及适合于在移动电话、数码静物相机、便携式信息终端、安全监控摄像机、车载摄像机、网络摄像机等比较小型的摄像机上所组装的摄像镜头。
技术介绍
在上述小型摄像机上所搭载的摄像镜头不仅要求镜头的构成枚数少,而且还要求与近年来高像素化的摄像元件能够对应的分辨率高的镜头结构。以往,作为这样的摄像镜头,大多使用三枚透镜构成的摄像镜头,但伴随着摄像元件的高像素化,只有三枚透镜难以得到足够的性能。近年来,逐渐采用由四枚透镜构成或五枚透镜构成 的镜头结构。其中由五枚透镜构成的镜头结构设计自由度高,因此期待作为下一代的摄像镜头所采用的镜头结构。作为五枚透镜构成的摄像镜头,已知有例如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摄像镜头。该摄像镜头的结构从物体侧依次包括物体侧的面为凸形状的正的第一透镜;将凹面朝向像面侧的负的弯月形状的第二透镜;将凸面朝向像面侧的正的弯月形状的第三透镜;两面为非球面形状、在光轴附近像面侧的面为凹形状的负的第四透镜;以及两面为非球面形状的正或负的第五透镜。在该结构中,通过分别规定第一透镜的阿贝数的下限值、第二及第四透镜的阿贝数的上限值,进行轴上的色像差及倍率色像差的修正,以对应摄像镜头的高性能化。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7-264180号公报根据上述专利文献I记载的摄像镜头,可以得到比较良好的像差。但是,由于镜头系统的全长较长,因此难以实现摄像镜头的小型化和良好的像差修正这两者的兼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上述那样的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方案,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小型而且还可以良好地修正像差的摄像镜头。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摄像镜头,其构成为,从物体侧朝向像面侧依次配置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以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第一透镜形成为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为正的形状,第二透镜形成为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及像面侧的面的曲率半径均为正的形状,第三透镜形成为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为正的形状,第五透镜形成为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及像面侧的面的曲率半径均为正的形状。在该结构中,在将第一透镜的焦距设为H、将第二透镜的焦距设为f2、将第三透镜的焦距设为f3、将第四透镜的焦距设为f4、以及将第五透镜的焦距设为f5时,摄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I)及(2)。fl < f3 而且 I f2 I < f3(I)f3 < I f4 I 而且 I f2 I < I f5 I(2)条件式(I)及(2)是用于实现摄像镜头的小型化并且可良好地修正各像差的条件。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的光焦度比其他三枚透镜的光焦度强,因此整个镜头系统的光焦度集中于物体侧。由此,可以将视场角确保为某种程度的同时压缩摄像镜头的光学全长,可很好地实现摄像镜头的小型化。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从第三透镜至第五透镜的各透镜的光焦度相对变弱。由光焦度强的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发生的各像差通过这些光焦度弱的从第三透镜至第五透镜的各透镜得到适当地修正。此外,第二透镜的焦距与第三透镜的焦距的关系、以及第二透镜的焦距与第五透镜的焦距的关系满足以下条件式(3 )较为理想。3X I f2 I <f3 而且 3X I f2 I < I f5 I(3)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将第四透镜形成为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及像面侧的面的曲率半径均为负的形状较为理想。 如上所述,将第二透镜形成为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及像面侧的面的曲率半径均为正的形状、即将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透镜的形状。通过将第四透镜形成为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及像面侧的面的曲率半径均为负的形状、即将凹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透镜的形状,从而将第二透镜及第四透镜相互以凹面朝向第三透镜的方式配置。由此,由第一透镜发生的各像差可通过从第二透镜至第四透镜的负正负的光焦度的排列、以及第二透镜及第四透镜的各透镜面的形状得到适当地修正。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在将第一透镜的阿贝数设为vdl、将第二透镜的阿贝数设为V d2、将第三透镜的阿贝数设为V d3、将第四透镜的阿贝数设为V d4、将第五透镜的阿贝数设为V d5时,满足以下条件式(4 ) (8 )较为理想。45 < vdl < 85(4)V d2 < 35(5)45 < V d3 < 85(6)V d4 < 35(7)45 < V d5 < 85(8)条件式(4) (8)是用于良好地修正轴上的色像差及轴外的倍率色像差的条件。根据条件式(4) (8),第二透镜及第四透镜由高色散(dispersion)的材料形成,第一透镜、第三透镜、以及第五透镜由低色散的材料形成。因此,在本专利技术的摄像镜头中,高色散的材料与低色散的材料交替组合,从而能对轴上的色像差及轴外的倍率色像差进行更良好的修正。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在将整个镜头系统的焦距设为f、将第二透镜的焦距设为f2时,满足以下条件式(9)较为理想。-I. 5 < f2 / f < -O. 4(9)条件式(9)是用于将色像差及像面弯曲抑制在理想范围内的条件。若超过上限值“-O. 4”,由于第二透镜的光焦度相对于整个镜头系统的光焦度相对变强,因而轴上及轴外的色像差变得修正过度(相对于基准波长的色像差,短波长的色像差在正方向增大)。另外,成像面向像面侧弯曲,难以得到良好的成像性能。另一方面,若低于下限值“-I. 5”,由于第二透镜的光焦度相对于整个镜头系统的光焦度相对变弱,因而轴上及轴外的色像差变得修正不足(相对于基准波长的色像差,短波长的色像差在负方向增大)。另外,成像面向物体侧弯曲,该场合也难以得到良好的成像性能。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在将第一透镜的焦距设为fl、将第二透镜的焦距设为f2时,满足以下条件式(10)较为理想。-I. O < fI / f2 < -O. 5(10)条件式(10)是用于将整个镜头系统的佩兹瓦尔和(Petzval sum)抑制在零附近,并且将像散、像面弯曲、以及色像差平衡良好地抑制在理想范围内的条件。若超过上限值“-O. 5”,由于第一透镜的光焦度相对于第二透镜的光焦度相对变强,因此轴上及轴外的色像差变得修正不足。关于像散,子午像面向物体侧倾斜,像散差(非点隔差)增大。因此,难以得到良好的成像性能。另一方面,若低于下限值“-I. 0”,由于第一透镜的光焦度相对于第二透镜的光焦度相对变弱,因此负光焦度变强,轴上及轴外的色像差变得修正过度。另外,成像面向像面侧弯曲。关于像散,子午像面向像面侧倾斜,像散差增大。因而,该场合也难以得到良好的成像性能。 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在将第二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2f、将像面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2r时,满足以下条件式(11)较为理想。3. O < R2f / R2r < 6. O(11)条件式(11)是用于将慧差、像面弯曲、以及色像差各自抑制在理想范围内的条件。若超过上限值“6. 0”,则第二透镜的光焦度相对变强,轴外光线的外方慧差增大,并且轴上及轴外的色像差变得修正过度。另外,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从物体侧朝向像面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以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上述第一透镜是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为正的形状,上述第二透镜是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及像面侧的面的曲率半径均为正的形状,上述第三透镜是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为正的形状,上述第五透镜是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及像面侧的面的曲率半径均为正的形状,在将上述第一透镜的焦距设为f1、将上述第二透镜的焦距设为f2、将上述第三透镜的焦距设为f3、将上述第四透镜的焦距设为f4、以及将上述第五透镜的焦距设为f5时,满足f1<f3而且|f2|<f3f3<|f4|而且|f2|<|f5|。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久保田洋治久保田贤一平野整栗原一郎伊势善男米泽友浩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光学逻辑康达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