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桂慈专利>正文

适用电磁炉的锅具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1266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电磁炉的锅具及其制造方法,其制造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先将一块导磁介质用数只与锅具同材质的长度适宜的螺丝锁固,并将其跨设于固定模座的顶层面,然后再结合相应的活动模座,闭模后,从浇注口将非导磁材料的金属液体注入模穴间,利用各材质本身的高低熔点特性,将螺丝融熔于非导磁材料的金属液体中,同时将导磁介质包覆成一体。由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通过简便的结合方法制造出供电磁炉使用的兼具美观与实用的锅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结构的适用电磁炉的锅具及其制造方法。技术背景铝是轻金属,是最容易回收的材质,它不会积聚于人体内,人的身体可以很 有效的拒绝铝的吸收,也可以很容易的将铝正常排泄于体外。而且,铝为地壳中 含量第三的元素,仅次于氧、硅,在金属元素中占第一位,可以说有土就有铝, 事实上,食物中普遍都含有铝(如牛肉、鸡肉、猪肉、猪肝、牛奶、鱼、小麦 粉、萝卜、洋葱、苹果)。由实验结果发现,食物用铝锅煮食后,从铝制器皿中释 出的铝极为低微,且食物、饮水、药物是人体铝摄取的主要来源,另外,铝锅轻 巧,传热迅速,又无毒性,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炊具。然而,炊具若应用于电磁炉就必须用铁材或不锈钢制成,目前市面上几乎都 是以这两种材质制成的锅具搭配电磁炉使用,但是铁锅与不锈钢锅的重量较重、 导热较慢、较浪费电源,而且纯不锈钢必含有镍金属,从不锈钢器皿中释出的微 量镍金属则会影响人体神经系统。因此相关业界便开发出将导磁介质(铁、钢) 用焊接等方式外露结合于铝锅底侧可供电磁炉使用的铝锅。同时业者目前还设计了一种锅具IO (如图9所示),其底部凹设有容穴101,其间设置有与其相符的导磁介质20,再用焊接方式在两者的交接部位焊固成一体。 此种在锅具10底部套合入导磁介质20并予以焊固的锅具30在使用一段时间后, 极易因锅具10与其底部套合的导磁介质20的膨胀系数不同,产生彼此脱落分离 的情况而无法继续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电磁炉的锅具及其制造方法,其具有相 当密切结合强度,为兼具美观与实用的锅具制品。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电磁炉的锅具及其制造方法,其可通过 控制成品的厚薄有效控制成本。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电磁炉的锅具及其制造方法,其外观具 有整体性且成型简便。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电磁炉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具的锅底中结合有一导磁介质。一种适用电磁炉的锅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先将一块导 磁介质用数只与锅具同材质的长度适宜的螺丝锁固,并将其跨设于固定模座的顶 层面,然后再结合相应的活动模座,闭模后,从浇注口将非导磁材料的金属液体 注入模穴间,利用各材质本身的高低熔点特性,将螺丝融熔于非导磁材料的金属 液体中,同时将所述导磁介质包覆成一体。所述螺丝头部的长度可控制成品底面所须高度,所述螺丝的总长度则控制成 品所须厚度,由所述螺丝调整成品的厚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适用电磁炉的锅具的制造方法还包括第二种技术方案 一种 适用电磁炉的锅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先将一块导磁介质结 合以垫块,并将其跨设于固定模座的顶层面,然后再结合以相应的活动模座,闭 模后,由浇注口将非导磁材料的金属液体注入模穴间,利用各材质本身的高低熔 点特性,将垫块融熔于所述非导磁材料的金属液体中,同时将所述导磁介质包覆 成一体。所述垫块的高度可控制成品底面所须高度及成品所须厚度。 所述导磁介质为铁、钢等材料。 所述非导磁材料为铝、铝镁合金、陶瓷、玻璃。 所述导磁介质的熔点高于所述非导磁材料。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适用电磁炉的锅具的制造方法还包括第三种技术方案 一种 适用电磁炉的锅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在预设的锅具底部铺设与锅具同 材质的非导磁材料,并在两者之间夹设一导磁介质,再将锅具底部及其相应的非 导磁材料施予瞬间的加热、加压,使锅具底部与铺设的所述非导磁材料形成结合 并包覆其间的所述导磁介质。所述锅具底部与相应铺设的非导磁材料的瞬间加热结合方式是高周波加热方式。所述锅具底部与相应铺设的非导磁材料的瞬间加热结合方式是磨擦冲床方式。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相当密切的结合强度,并可通过控制成品的 厚薄有效控制成本,不但外观美观具有整体性与实用性且成型简便,并可降低锅 具的生产成本与锅具的重量。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锅具的铸造成型实施例一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锅具用于电磁炉的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锅具的铸造成型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锅具用于电磁炉的示意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锅具的铸造成型实施例三的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锅具的铸造成型实施例四的示意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锅具成型的实施例五的构件分解图; 图8是本专利技术锅具成型的实施例五的组体剖面图; 图9是习用锅具的组体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点及所达到的功效,现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 配合附图说明如下。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适用电磁炉的锅具及其制造方法,如图1、图3所示,主要是 由预设形态的一固定模座l、 l'与一活动模座2、 2'、 一导磁介质3、 3'、数只螺丝 4、 4'所构成的一铸造成型模具5、 5'。加工时,先将一块导磁介质3、 3'锁固数只与锅具同材质的长度适宜的螺丝4、 4',并将其跨设于固定模座l、 l'的顶层面,而后,再结合相应的活动模座2、 2', 在完成闭模后,将低熔点的非导磁材料的金属液体6由浇注口21、 21'注入相互闭 合的模穴22、 22'间,再利用各材质本身的高低熔点特性,将螺丝4、 4'融熔于非 导磁材料的金属液体6中,同时将导磁介质3、 3'包覆成一体。如图2、图4所示, 由此便可通过简便结合得到可供电磁炉7使用的兼具美观与实用的锅具8、 8'。本专利技术的电磁炉7使用的导磁介质3、 3'可以是铁、钢等材料,非导磁材料的 金属液体6的非导磁材料则可以是铝、铝镁合金、陶瓷、玻璃等材料。同时,导 磁介质3、 3'的熔点必须高于非导磁材料的金属液体6。另外,利用螺丝4、 4'头部的长度可以控制成品底面的高度,而螺丝4、 4'的 总长度则可控制成品的厚度,通过变更螺丝4、 4',便可调整成品的厚薄,以有效 控制成本。本专利技术也可以高度适宜的垫块9、 9'取代螺丝4、 4',将导磁介质3、 3'跨设 于固定模座l的顶层面上,如图5、图6所示,利用垫块9、 9'的高度来分别控制 成品底面的高度及成品的厚度,通过控制成品的厚薄来有效控制成本。本专利技术设计的锅具底部为结合以导磁介质来作为电磁炉使用的锅具,也可采 用直接铺设预结合导磁介质及非导磁材料加以简便成型的方式,如图7、图8所示, 即在预设的锅具8底部铺设与锅具同材质的非导磁材料6'并在两者之间夹设一导磁介质3,以利用高周波加热方式(或磨擦冲床方式)施予瞬间加热、加压使锅 具8底部与铺设的非导磁材料6'形成结合,并使其间的导磁介质3被包覆,达到外观具有整体性且适用在电磁炉的锅具8简便成型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电磁炉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具的锅底中结合有一导磁介质。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适用电磁炉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具的锅底中结合有一导磁介质。2、 一种适用电磁炉的锅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先将一块 导磁介质用数只与锅具同材质的长度适宜的螺丝锁固,并将其跨设于固定模座的 顶层面,然后再结合相应的活动模座,闭模后,从浇注口将非导磁材料的金属液 体注入模穴间,利用各材质本身的高低熔点特性,将螺丝融熔于非导磁材料的金 属液体中,同时将所述导磁介质包覆成一体。3、 如权利要求2所述适用电磁炉的锅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螺丝头部的长度可控制成品底面所须高度,所述螺丝的总长度则控制成品所须厚度, 由所述螺丝调整成品的厚薄。4、 一种适用电磁炉的锅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先将一块 导磁介质结合以垫块,并将其跨设于固定模座的顶层面,然后再结合以相应的活 动模座,闭模后,由浇注口将非导磁材料的金属液体注入模穴间,利用各材质本 身的高低熔点特性,将垫块融熔于所述非导磁材料的金属液体中,同时将所述导 磁介质包覆成一体。5、 如权利要求4所述适用电磁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桂慈
申请(专利权)人:张桂慈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