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工程保持系的培育方法及其在水稻普通核不育系繁殖中的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8211851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7 04: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工程保持系的培育并将培育的工程保持系应用于水稻普通核不育系繁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采用图位克隆的方法定位并克隆水稻普通核不育系的不育基因s和不育系来源亲本的可育基因S;将颜色标记基因C与可育基因S连接到同一个双元表达载体上,使二者在导入植物后能连锁遗传、共分离;采用转基因方法将表达载体转入普通核不育系中,得到育性恢复株系;再将其与普通核不育系回交,获得工程保持系。本发明专利技术培育的工程保持系与水稻普通核不育系杂交,在杂交后代中可同时获得工程保持系种子和水稻普通核不育系种子。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机械化、规模化应用于水稻普通核不育系的繁殖制种,且能够大大简化普通核不育系的繁殖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作物不育系的繁殖
,具体涉及一种自花授粉类作物雄性不育系的繁殖方法。
技术介绍
利用植物的雄性不育性培育雄性不育系,再借助这种遗传工具来大量生产杂交种子,能使许多作物特别是自花授粉作物的杂种优势得以在生产上应用。按照三型学说,植物的雄性不育分为细胞质雄性不育、细胞核雄性不育和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三种遗传类型。 细胞质雄性不育指不育性状仅受细胞质基因控制,与细胞核无关,单纯由细胞质控制的不育性状由于找不到恢复系,所以在生产上还没有应用实例。细胞核雄性不育指不育性状仅受控于细胞核基因,与细胞质无关,分为显性核不育和隐性核不育。目前已发现的核不育大多是隐性核不育。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由细胞质基因和细胞核基因共同控制,既有保持系使其不育性得以保持,又能在恢复系的帮助下恢复F1杂交种的育性,这种类型的不育系与保持系、恢复系形成三系配套,是目前生产上最经典、最成熟的方法,即三系法。但是三系法的育种程序和生产环节较复杂,以致选育新组合的周期长、效率低、推广环节多、速度慢,同时种子成本高、价格贵。在细胞核雄性不育类型中,隐性核不育依据不育性是否对环境因子敏感,又分为环境敏感核不育和普通核不育。环境敏感核不育,目前主要指光温敏核不育,其育性既受核不育基因控制,又受外界光照长短和温度高低的调控,在一定的发育时期,长日、高温导致不育,短日、低温导致可育,具有育性转换的特征,可以一系两用,比三系减少一系,也即常说的两系法。光温敏不育系除了不需要保持系、繁育简易且效率更高外,还具有1)恢复谱广,几乎所有同亚种的正常品种都能使其育性恢复正常;2)遗传行为简单,不育性由I 2对隐性基因控制,容易转育和稳定,有利于培育多种类型的不育系。但是也应当指出,由于光温敏不育系的育性受外界光照和温度调控,如果在不育系繁殖过程中光照和气温变化不在控制范围内,将导致光温敏不育系繁殖减产甚至失败。普通核不育一般不受外部环境因子的影响,不管环境条件怎样变化,总是表现为不育,这种不育类型在自然界中比较常见。与质核互作型不育和光温敏核不育相比,普通核不育具有以下特点1)由于只受一对隐性核基因的控制,且育性不受环境影响,容易选育出不育率和不育株都为100%的普通核不育系;2)育性正常的品种都是它的恢复系,恢复谱及其广泛,配组自由使得选育优良组合的几率大增;3)能紧跟常规稻的选育步伐,开辟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新领域,使水稻产量在现有杂交水稻基础上实现更高产目标。因此,普通核不育是一种理想的不育材料。但由于这种类型的不育系没有相应的保持系,且自身不能进行育性转换,繁殖非常困难,暂未能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目前,普通核不育系主要采用回交和无性繁殖来繁殖后代,例如,CN102121052A号中国专利文献记载了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通过回交来创制和繁殖水稻隐性核不育系。CN101946715A号中国专利文献中记载了利用小孢子培养和无性克隆技术选育和繁殖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另外,有文献报道水稻的普通核不育系还可以再生繁殖,棉花的普通核不育系可以扦插繁 殖。通过上述方法,科研工作者可以繁殖得到少量的普通核不育系用于科研和实验,但是繁殖得到的普通不育系数量稀少,而且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能解决普通核不育系大规模繁殖的问题,将普通核不育系这一类型大规模应用于杂交制种,将极大地释放杂种优势的利用潜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水稻工程保持系的培育方法及培育后产品在水稻普通核不育系繁殖中的应用,培育后的水稻工程保持系产品可机械化、规模化应用于水稻普通核不育系的繁殖制种,且能够使繁殖制种过程的步骤简单、操作方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稻普通核不育系的工程保持系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基因型为SS的水稻普通核不育系,采用图位克隆的方法定位并克隆所述水稻普通核不育系的不育基因s(通过同源比对预测不育基因功能,并通过基因敲除和过表达技术验证该不育基因s的功能); (2)根据上述不育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克隆出上述水稻普通核不育系来源亲本(基因型为SS)的等位基因,即野生型基因S,由于不育基因s是从野生型基因S突变得到,因此,该野生型基因S即能够恢复所述水稻普通核不育系育性的可育基因;不育基因s与可育基因S之间一般仅有一个碱基或几个碱基的差异,也可以是一个DNA片段的缺失或插入;可育基因S以其自身启动子驱动(启动子为编码区的前2kb的序列); (3)将颜色标记基因C与上述的可育基因S连接到同一个双元表达载体上,使颜色标记基因C与可育基因S在导入植物后能连锁遗传、共分离(在水稻中,如果连锁率为99%,则颜色标记基因C与可育基因S的物理距离相隔250X IO3碱基,本专利技术中C与S中间没有间隔碱基,连锁为100%,两者共分离),得到双元表达载体pSe ; (4)采用现有的转基因方法(优选为农杆菌介导法或基因枪转化法)将所述双元表达载体PSe转入所述的水稻普通核不育系中,通过PCR筛选得到带有颜色标记基因C的水稻普通核不育系的育性恢复株系(Ttl代转基因株系);本专利技术培育的育性恢复株系中由于导入有可育基因S,而可育基因S对不育基因s为显性,因此Ttl代转基因株系及其后代株系将恢复育性;又由于颜色标记基因C与可育基因S共分离,T0代转基因株系及其后代株系的可育性状与颜色标记将连锁遗传,因此收获该育性恢复株系种子后,可以根据结实率和颜色标记并辅助PCR检测结果,通过不断地自交繁殖(一般通过2 5代的自交繁殖即可),可获得育性稳定、结实率高且带有颜色标记基因C的纯合株系(通过测交验证其基因型为SeSe); (5)将所述纯合株系(基因型为SeSe)与普通核不育系(ss)回交,根据是否发荧光或PCR检测确定回交后代是否携带颜色标记基因C,并通过southern blot检测回交后代颜色标记基因的拷贝数,获得单拷贝插入的工程保持系(基因型sSe)。上述的培育方法中,所述的水稻普通核不育系可以是通过遗传选育、物理化学诱变、基因工程及其他各种手段或正规途径获得,优选物理化学诱变方法。所述水稻普通核不育系的不育性状是由单基因控制的隐性性状,所述可育基因S对不育基因s为显性,且不育性状不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在优选的方案中,由于不育性状只受一对隐性核基因的控制,且育性不受环境影响,因此更容易选育出不育率和不育株都为100%的普通核不育系。上述的培育方法,所述步骤(3)中,所述双元表达载体优选为植物双元表达载体,具体优选为 pCAMBIA1300、pCAMBIA1301、pCAMBIA1390、pCAMBIA3301、pBI121 中的任意一种(特别优选为 PCAMBIA1300 或 pCAMBIA1390)。上述的培育方法,所述步骤(3)中,颜色标记基因C能在种子中表达,使种子带有颜色标记,以便于后续应用中色选出带有该颜色标记基因的种子。所述的颜色标记基因优选为红色荧光蛋白基因(GenBank: DQ493888. 2)、红色荧光蛋白标记基因似P(GenBank: GQ495894. 1)、绿色荧光蛋白基因^FKGenBank: AF286456. 1)、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從F/7 (GenBank: J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稻工程保持系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基因型为ss的水稻普通核不育系,通过采用图位克隆的方法定位并克隆所述水稻普通核不育系的不育基因s;(2)根据上述不育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克隆出上述水稻普通核不育系来源亲本的可育基因S,该可育基因S能够恢复所述水稻普通核不育系育性;(3)将颜色标记基因C与上述的可育基因S连接到同一个双元表达载体上,使颜色标记基因C与可育基因S在导入植物后能连锁遗传、共分离,得到双元表达载体pSC;?(4)采用现有的转基因方法将所述双元表达载体pSC转入所述的水稻普通核不育系中,最后得到水稻普通核不育系的育性恢复株系SCSC;(5)将所述育性恢复株系的纯合株系与普通核不育系ss回交,获得基因型为sSC单拷贝插入的株系,即为工程保持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定阳李新奇李莉段美娟余东邝翡婷宋书锋李娜谭炎宁孙志忠袁光杰袁贵龙符习勤赵炳然张大兵袁隆平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