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颗粒污泥与动态膜结合处理废水的方法:采用动态膜生物反应系统进行,通过动态膜将污泥截留在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内高效降解污染物,同时在反应器内投加高分子有机物帮助反应器内的污泥颗粒化;透过动态膜的污泥经沉淀池沉淀后回流到反应器内,以维持反应器内稳定的颗粒污泥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动态膜生物处理反应系统的结构简单,易操作管理,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处理废水的方法可以获得10g/L以上的污泥浓度,处理负荷高,克服颗粒污泥和动态膜单独技术的缺陷,污泥不流失,并连续运行,能够实现去除有机物和脱氮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颗粒污泥与动态膜组合处理废水的方法,可去除有机物、氮等多种污染物,适用于处理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
技术介绍
动态膜生物反应器(Dynamic Membrane Bioreaetor, DMBR)是利用运行过程中在网膜表面形成的污泥层,将污泥截留在反应器内从而实现净化污水的一种工艺。该工艺具有膜生物反应器(MBR)的优点,无需常规污水生物处理工艺的沉淀池和污泥回流系统,同时大幅降低了膜组件的造价,膜污染更容易得到有效控制。动态膜制备简单,所使用的基膜一般为廉价易得的无纺布,筛网等,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在基膜上沉积成膜时就形成了动态膜。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具有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处理效果较好、费用较低等优点,其缺点是膜阻力上升速度快,过滤周期短,膜污染物不易被清洗去除,且出水水质不够稳定。从结 构上,动态膜可分为滤饼屡、凝胶层和膜基质。凝胶层与膜基质的结合比较强,有较好的截留能力;滤饼层主要由污泥絮团组成,结构松散,与底层的结合强度很弱。动态膜的形成及其性能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曝气强度,错流流速,出水水头,污泥浓度以及进水水质等,所以动态膜的成膜时间长也是其缺点之一。在动态膜生物反应器中,生物污泥对污染物去除起主要作用。通过对国内外动态膜生物反应器的应用经验总结发现,出水水质不稳定是该技术发展受阻的重要因素。出水水质不稳定主要包括浊度的变化比较大,容易出现污泥流失的情况,而污泥的流失则会导致反应器内污泥浓度下降,处理性能降低。好氧颗粒污泥技术是在一定反应器内和操作条件下通过絮体污泥培养为一定粒径的污泥颗粒并实现处理污水的生物技术。该技术研究主要是在间歇式运行的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中进行,有时需要在培养过程中添加污泥载体。有研究指出,在间歇式运行的反应器中,较短的水力停留时间及较大的水流剪切作用有助于形成好氧颗粒污泥,沉淀时间是影响好氧颗粒菌落的主要因素。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可采用不同接种污泥,包括絮状活性污泥和厌氧颗粒污泥。直接采用厌氧颗粒污泥进行驯化的方法简便且成功率高;而以普通絮状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启动时间长,控制难度较大。有研究者以厌氧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在SBR反应器中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而以普通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未获成功。显然,好氧颗粒污泥存在培养困难、启动速度慢的缺陷,而且一般应用于间歇式工艺中。为了能够解决颗粒污泥和动态膜各自的缺陷,并实现优势互补,本项目拟将动态膜技术引入颗粒污泥处理技术中,形成一种新型的动态膜与颗粒污泥的组合工艺技术。动态膜技术与颗粒污泥组合技术,利用动态膜对颗粒物的截留作用,能够有效保证反应器中的生物量,并实现连续运行;利用颗粒污泥大的颗粒粒径更能有效地被截留在动态膜反应器内,避免污泥流失,实现稳定运行。此外,由于颗粒污泥具有较大的粒径,对氧的穿透具有适当的抵制作用,即使颗粒外部有一定的氧浓度,内部仍然会形成缺氧的微环境,颗粒污泥可以创造不同的环境,使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具备各自适合的空间,能够同时发挥作用,有利于同时硝化和反硝化的进行。因而,颗粒污泥一动态膜组合工艺在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硝化反硝脱氮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将动态膜与活性污泥结合处理废水的方法,解决现有动态膜技术污泥流失、处理不稳定和颗粒污泥启动慢且一般只能间歇式运行的问题,实现高效处理污水的新生物处理技术。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方法采用动态膜生物反应系统进行,通过动态膜将污泥截留在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内高效降解污染物,同时在反应器 内投加高分子有机物帮助反应器内的污泥颗粒化;透过动态膜的污泥经沉淀池沉淀后回流到反应器内,以维持反应器内稳定的颗粒污泥性能,所述动态膜生物反应系统由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和沉淀池串联构成,所述动态膜生物反应器两端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底部设有微孔曝气器和污泥回流入口,所述微孔曝气器通过管路与鼓风机连通,所述进水口通过进水泵与废水池连通,所述出水口处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靠近动态膜生物反应器一端设有动态膜,所述动态膜通过法兰固定于出水管壁上,所述出水管另一端与沉淀池连通,所述沉淀池顶部设有排水口、底部最低处设有污泥回流出口,所述污泥回流出口与污泥回流入口通过污泥回流泵连通;所述废水处理方法为启动进水泵,将废水池中的废水泵入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内至废水量为反应器有效容积的1/2时停止进水,所述废水COD值为60(T5000mg/L、氨氮浓度为30 1000 mg/L、pH 7. 5 11. 0,将污泥浓度为3. 5g/L反应器容积的絮体污泥接种至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开启鼓风机曝气,使污泥与废水混合液的溶解氧DO值不低于3mg/L ;当反应器内废水COD值低于200mg/L时,开启进水泵,控制废水流量为O. 21L/h、水力停留时间为2d ;当沉淀池的排水口开始排水时,开启污泥回流泵并且控制污泥回流泵运行时间为每隔2h运行lOmin,流量为O. 5L/h ;所述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启动Γ3天后投加一次高分子有机物a,然后每隔31天投加一次,每次投加的高分子有机物a与接种的絮体污泥质量比为O. 01 O. 05:1 ;每天监测排水口出水的COD值,调节进水流量和水力停留时间,使出水COD值小于100mg/L、氨氮浓度小于15 mg/L时,废水达标排放;所述高分子有机物a为聚丙烯酰胺、壳聚糖或有机胺盐,优选聚丙烯酰胺(PAM)。进一步,所述动态膜为尼龙网,网孔孔径为4(Γ200目,动态膜可以用网状材料构建而成,材质为有机高分子材料如尼龙等、无机材料如陶瓷等和金属材料如不锈钢等,筛网设置在装置中上部,采用柔性连接,便于更换筛网及维护。所述的动态膜的有效过水面积为O. OI O. 05m2/ (m3. d)。进一步,所述沉淀池的上半部分为方形池,下半部分为倒锥形池,沉淀下来的污泥回流到反应器。进一步,所述的絮体污泥接种到生物反应器之前还包括混入高分子有机物如聚丙烯酰胺、壳聚糖、有机胺盐等,通过连续运行使得絮体污泥在该反应器内形成颗粒污泥,所述高分子有机物投加方式为将絮体污泥与高分子有机物b混合,IOOrpm搅拌2min后接种至动态膜生物反应器,所述高分子有机物b与絮体污泥质量比为O. 03:1,所述高分子有机物b为聚丙烯酰胺或壳聚糖,优选聚丙烯酰胺。进一步,所述絮体污泥为纯菌种、活性污泥、厌氧污泥或剩余污泥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所述剩余污泥为城市污水处理厂或工业废水处理厂排出来的多余生物污泥。进一步,优选所述动态膜生物反应器运行过程中间歇补充高分子有机物的方法为,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启动2天后投加一次高分子有机物a,然后每隔3飞天投加一次,每次投加的高分子有机物a与接种的絮体污泥质量比为O. OfO. 05:1,所述高分子有机物a为聚丙烯酰胺或壳聚糖,优选聚丙烯酰胺。所述的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内部可设置导引水上下流的导流筒,所述导流筒外壁与反应器内壁构成回流腔,以强化污泥、水的流态,微孔曝气器设置在导流筒底部。所述的沉淀池根据水处理规模可采用斜板沉淀池、竖流式沉淀和辐流式沉淀池。 所述高分子有机物a和高分子有机物b均为高分子有机物,为便于区分不同步骤所加入的高分子有机物量不同而命名,字母本身没有含义。本专利技术方法获得颗粒污泥浓度达到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颗粒污泥与动态膜结合处理废水的方法,所述方法采用动态膜生物反应系统进行,所述动态膜生物反应系统由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和沉淀池串联构成,所述动态膜生物反应器两端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底部设有微孔曝气器和污泥回流入口,所述微孔曝气器通过管路与鼓风机连通,所述进水口通过进水泵与废水池连通,所述出水口处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靠近动态膜生物反应器一端设有动态膜,所述动态膜通过法兰固定于出水管壁上,所述出水管另一端与沉淀池连通,所述沉淀池顶部设有排水口、底部最低处设有污泥回流出口,所述污泥回流出口与污泥回流入口通过污泥回流泵连通;所述废水处理方法为:启动进水泵,将废水池中的废水泵入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内至废水量为反应器有效容积的1/2时停止进水,所述废水COD值为?600~5000mg/L、氨氮浓度为?30~1000?mg/L、pH?7.5~11.0,将污泥浓度为3.5g/L反应器容积的絮体污泥接种至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开启鼓风机曝气,使污泥与废水混合液的溶解氧DO值不低于3mg/L;当反应器内废水COD值低于200mg/L时,开启进水泵,控制废水流量为0.21L/h、水力停留时间为2d;当沉淀池的排水口开始排水时,开启污泥回流泵并且控制污泥回流泵运行时间为每隔2h运行10min,流量为0.5L/h;所述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启动1~3天后投加一次高分子有机物a,然后每隔3~8天投加一次,每次投加的高分子有机物a与接种的絮体污泥质量比为0.01~?0.05:1;每天监测排水口出水的COD值,调节进水流量和水力停留时间,使出水COD值小于100mg/L、氨氮浓度小于15?mg/L时,废水达标排放;所述高分子有机物a为聚丙烯酰胺或壳聚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成强,黄新文,左小梅,张爱国,周美芝,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