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和地下水的原位修复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原位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和地下水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重金属污染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重金属具有很强的危害性,其危害程度取决于重金属在环境、食品和生物体中存在的浓度和化学形态。重金属污染主要表现在水污染中,还有一部分是在大气和固体废物中。重金属污染与其他有机化合物的污染不同。不少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自然界本身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净化,使有害性降低或解除。而重金属具有富集性,很难在环境中降解。目前我国由于在重金属的开采、冶炼、加工过程中,造成不少重金属如铅、汞、镉、钴等进入大气、水、土壤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如随废重金属水银水排出的重金属,即使浓度小,也可在藻类和底泥中积累,被鱼和贝类体表吸附,产生食物链浓缩,从而造成公害。水体中金属有利或有害不仅取决于金属的种类、理化性质,而且还取决于金属的浓度及存在的价态和形态,即使有益的金属元素浓度超过某一数值也会有剧烈的毒性,使动植物中毒,甚至死亡。金属有机化合物(如有机汞、有机铅、有机砷、有机锡等)比相应的金属无机化合物毒性要强得多;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原位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和地下水的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包括有阴极柱和阳极桩,所述阴极桩结构自内向外依次由柱形电极(1?6)、内多孔挡板(1?5)、阴离子交换膜(1?4)、阳离子交换膜(1?3)、外多孔挡板(1?2)、阴极环形筒(1?1)组成,其桩体的上端为阴极外圆形板(1?7)和阴极内圆形板(1?8),桩体的下端设有阴极圆形板(1?9);所述阳极桩结构自内向外由柱形电极(2?3)、环形多孔挡板(2?2)、阳极环形筒(2?1)组成,其桩体上端为阳极外圆形板(2?4)、阳极内圆形板(2?5),其桩体下端为阳极圆形板(2?6);所述阴极桩与电源阴极相连,阳极桩与电源阳极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卫亚,孟庆祥,王伟,王林伟,孟永东,赵志涵,张诗悦,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