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去除地下水重金属砷污染的介质材料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981424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2 11:54
一种去除地下水重金属砷污染的介质材料,是由锰矿石、海泡石、秸秆、动物粪便、活性污泥和活性菌剂按质量比1:0.2~0.5:0.5~1:0.2~0.4:0.2~0.4:0.0005~0.002经过混合、堆肥、碳化、破碎后形成平均粒径为1~3cm的颗粒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制备上述介质材料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介质材料可有效去除地下水中多价态的砷,使用寿命长,不会造成地下水的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去除地下水重金属砷污染的介质材料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环保领域中地下水污染修复范畴,具体地涉及一种去除地下水重金属砷污染的介质材料。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上述介质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重金属砷是地下水中的主要污染物,近年来,由于工业的发展,大量采矿、燃煤、造纸、颜料等工业废水的排放,使得地下水中重金属砷含量急剧增加,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砷在地下水环境中主要以无机砷As(III)和As(V)的形态存在,且前者的毒性很大,约为后者的60倍。在各种地下水修复技术中,介质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是修复效果良好与否的关键。目前去除重金属砷的介质材料主要有活性炭、零价铁、膨润土、沸石等,但这些材料普遍存在修复效果差、使用寿命短等缺点,尤其对于多价态的重金属砷而言,这些材料对于As(III)的去除率较低,往往需要进行预氧化前处理。因此,急需开发一种高效、廉价、可同时去除地下水中As(III)和As(V)的介质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去除地下水重金属砷污染的介质材料。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介质材料的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介质材料,是由锰矿石、海泡石、秸秆、动物粪便、活性污泥和活性菌剂按质量比1:0.2~0.5:0.5~1:0.2~0.4:0.2~0.4:0.0005~0.002经过混合、堆肥、碳化、破碎后形成平均粒径为1~3cm的颗粒材料。所述的介质材料中:锰矿石为硬锰矿,平均粒径为0.5~4cm;海泡石平均粒径为0.5~3cm;秸秆为玉米秸秆,长度为2~5cm;动物粪便为粉碎的牛羊粪便,含水量低于40%;活性菌剂为液态锰氧化菌与木质纤维素降解菌,按质量比为2~4:1混合而成;活性污泥取自污水处理厂沉淀池中的剩余污泥,污泥指数在100~150之间。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上述介质材料的方法,主要步骤为:1)将锰矿石、海泡石、秸秆、动物粪便和活性污泥按照质量比1:0.2~0.5:0.5~1:0.2~0.4:0.2~0.4均匀混合,在此过程中不断加入配制好的活性菌剂,活性菌剂的加入量与锰矿石的质量比为0.0005~0.002:1;2)配制好的混合物放入堆肥反应器中进行堆肥处理,通过不定期翻堆和喷洒水,保障良好的堆肥环境;3)堆肥完成后,将堆肥产品放入干馏釜中进行干馏碳化,干馏碳化的最终温度控制在370~400℃,冷却后得到碳化产品;4)将碳化产品进行破碎造粒成平均粒径为1~3cm的颗粒,即为目标产物。所述的方法,其中:锰矿石为硬锰矿,平均粒径为0.5~4cm;海泡石的平均粒径为0.5~3cm;秸秆为玉米秸秆,长度为2~5cm;动物粪便为牛羊粪便,含水量低于40%;活性污泥取自污水处理厂沉淀池中的剩余污泥,污泥指数在100~150之间;活性菌剂为液态锰氧化菌与木质纤维素降解菌,质量比为2~4: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堆肥前1/3时期,每3~4天进行一次翻堆;中期每7天进行一次翻堆;后1/3时期每12天进行一次翻堆。所述的方法,其中,每次翻堆的同时对堆肥原料喷洒水以使其含水率始终保持在60%。本专利技术的介质材料,具有如下几个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介质材料经过堆肥处理后具有较高的氧化活性,可以将毒性强的As(III)氧化成低毒性的As(V),氧化率在95%以上;2、本专利技术的介质材料具有不规则的空间结构,使其具备更高的吸附活性,有利于砷嵌入到该空间结构中。3、本专利技术的介质材料安全环保,使用寿命长,不会造成地下水的二次污染。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介质材料,是由锰矿石、海泡石、秸秆、动物粪便、活性污泥和活性菌剂经混合、堆肥、碳化、破碎过程制得,可有效去除地下水中的重金属砷。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介质材料为颗粒状,是由锰矿石、海泡石、秸秆、动物粪便、活性污泥和活性菌剂按比例经过混合、堆肥、碳化、破碎成的平均粒径为1~3cm的颗粒状物质。其中,锰矿石为平均粒径在0.5~4m之间的硬锰矿,海泡石平均粒径为0.5~3cm,秸秆采用长度为2~5cm的玉米秸秆,动物粪便为含水量低于40%的牛羊粪便,活性污泥取自污水处理厂沉淀池中的剩余污泥(SVI在100~150之间),活性菌剂是质量比为2~4:1的液态锰氧化菌和木质素纤维降解菌。锰矿石、海泡石、秸秆、动物粪便和活性污泥按质量比为1:0.2~0.5:0.5~1:0.2~0.4:0.2~0.4进行充分混合,在此过程中不断加入配制好的活性菌剂,加入量与锰矿石的质量比为0.0005~0.002:1。将配制好的混合物放入堆肥反应器中进行堆肥,堆肥时间为30~40周,通过不定期翻堆和喷洒水以保障良好的堆肥环境,其中,前1/3时期每3~4天进行一次翻堆,中期每7天进行一次翻堆,后1/3时期每12天进行一次翻堆。每次翻堆时,喷洒水以使堆肥原料含水率始终控制在60%。堆肥完成后,将堆肥产品放入干馏釜中进行干馏碳化,控制碳化最终温度在370~400℃,总碳化时间为6~12h,干馏产品冷却后进行破碎造粒,最终得到平均粒径为1~3cm的介质材料。实施例1将2kg硬锰矿颗粒(0.5~2cm),400g海泡石(0.5~2cm),1.5kg长度为3cm的玉米秸秆,350g牛粪,400g活性污泥充分混合,在此过程中不断加入以20g液态锰氧化菌和5g液态木质纤维素降解菌配置成的活性菌剂。混合均匀后,将混合物放入堆肥反应器中进行堆肥处理,堆肥时间为30周,前10周每4天进行一次翻堆;11~20周每7天进行一次翻堆;后10周每12天进行一次翻堆。每次翻堆时,喷洒水以使堆肥原料含水率始终控制在60%左右。堆肥完成后,将堆肥产品放入干馏釜中进行干馏碳化,碳化最终温度控制在380℃左右,总碳化时间为8h,冷却后进行破碎造粒,得到平均粒径为1~3cm的介质材料。将所制备的50kg介质材料作为可渗透反应墙的活性介质材料,修复砷污染(As(III)浓度为0.3mg/L,As(V)浓度为0.2mg/L)的地下水。可渗透反应墙运行两个月期间,通过检测分析两种形态的砷在固液相的含量,得到该介质材料对As(III)的氧化率为95.4%,对总As的吸附率保持在96.1~97.2%之间。实施例2将5kg硬锰矿颗粒(0.5~1cm),2kg海泡石(1~3cm),2.5kg长度为4cm的玉米秸秆,1.5kg牛粪,1.2kg活性污泥充分混合,在此过程中不断加入以60g液态锰氧化菌和15g液态木质纤维素降解菌配置成的活性菌剂。混合均匀后,将混合物放入堆肥反应器中进行堆肥处理,堆肥时间为36周,前12周每4天进行一次翻堆;13~24周每7天进行一次翻堆;后12周每12天进行一次翻堆。每次翻堆时,喷洒水以使堆肥原料含水率始终控制在60%。堆肥完成后,将堆肥产品放入干馏釜中进行干馏碳化,碳化最终温度控制在390℃左右,总碳化时间为7h,冷却后进行破碎造粒,得到平均粒径为1~3cm的介质材料。将所制备的50kg介质材料作为可渗透反应墙的活性介质材料,修复砷污染(As(III)浓度为0.5mg/L,As(V)浓度为0.5mg/L)的地下水。可渗透反应墙运行两个月期间,通过检测分析两种形态的砷在固液相的含量,得到该介质材料对As(III)的氧化率为96.9%,对总As的吸附率保持在96.4~97.8%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去除地下水重金属砷污染的介质材料,是由锰矿石、海泡石、秸秆、动物粪便、活性污泥和活性菌剂按质量比1:0.2~0.5:0.5~1:0.2~0.4:0.2~0.4:0.0005~0.002经过混合、堆肥、碳化、破碎后形成平均粒径为1~3cm的颗粒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去除地下水重金属砷污染的介质材料,是由锰矿石、海泡石、秸秆、动物粪便、活性污泥和活性菌剂按质量比1∶0.2~0.5∶0.5~1∶0.2~0.4∶0.2~0.4∶0.0005~0.002经过混合、堆肥、碳化、破碎后形成平均粒径为1~3cm的颗粒材料;其中,活性菌剂为液态锰氧化菌与木质纤维素降解菌,按质量比为2~4∶1混合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材料,其中:锰矿石为硬锰矿,平均粒径为0.5~4cm;海泡石平均粒径为0.5~3cm;秸秆为玉米秸秆,长度为2~5cm;动物粪便为粉碎的牛羊粪便,含水量低于40%;活性污泥取自污水处理厂沉淀池中的剩余污泥,污泥指数在100~150之间。3.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介质材料的方法,主要步骤为:1)将锰矿石、海泡石、秸秆、动物粪便和活性污泥按照质量比1∶0.2~0.5∶0.5~1∶0.2~0.4∶0.2~0.4均匀混合,在此过程中不断加入配制好的活性菌剂,活性菌剂为液态锰氧化菌与木质纤维素降解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永海席北斗廉新颖杨昱马志飞徐祥健李娟孟繁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