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及其底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09308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7 0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底盘及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所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底盘包括前段车架,中段车架及后段车架,所述前段车架及所述后段车架设于所述中段车架的两端,所述后段车架相对于前段车架向上倾斜,所述后段车架内设有为搅拌筒供水的水箱。采用此结构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舍弃了传统专用水箱,降低了所述水箱的安装高度,缩短了供水系统管路,降低了成本,使所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结构更加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底盘及设有该搅拌运输车底盘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技术介绍
目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供水系统已成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管路和水箱均为单独构件,水箱设置在驾驶室后减速机上面,再通过供水管路把水输送到搅拌车后部及尾翼等处,造成管路较长,支架较多,且管路支架容易损坏及断裂。另外,因水箱位置较高,安装不方便,而且单独的水箱结构使所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结构不紧凑,也不经济。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底盘及装设有该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底盘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以解决现有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单独设置水箱,导致水箱位置过高,安装不方便及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结构不紧凑,不经济的问题。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底盘,包括车架和搅拌筒,所述车架包括前段车架,中段车架及后段车架,所述前段车架及所述后段车架设于所述中段车架的两端,所述后段车架相对于前段车架向上倾斜,所述后段车架内设有为所述搅拌筒供水的水箱。进一步地,所述水箱包括由六块板组成,包括位于所述水箱前部的隔板,与所述隔板相对的尾翼板,与所述隔板连接的位于顶部的盖板,与所述隔板连接的位于底部的下面板,以及与所述隔板连接的位于两侧的腹板,每两相邻的板相互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腹板上设有进水孔及排水孔。进一步地,所述腹板上设有进气孔和排气孔。进一步地,所述水箱为两腔结构,由密封板隔开。进一步地,所述水箱中两腔中的一腔为添加剂箱或辅助储气箱。进一步地,所述车架的纵梁为一体式结构。进一步地,所述中段车架上设有辅助托轮系统。采用此结构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底盘,舍弃了所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专用水箱,降低了所述水箱的安装高度,缩短了供水系统管路,降低了成本,使所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结构更加紧凑。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包括底盘和搅拌筒,所述底盘为上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底盘。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为本专利技术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车架示意图;图2为图I中A处放大图;图3为另一实施例中两箱结构的水箱示意图;图4为采用此水箱结构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整车示意图。I 底盘系统11 弯管梁12 第一横梁 13 第二横梁14 拱形梁15 悬架横梁2 前台总成3 搅拌筒4 辅助托轮系统5 车架51 前段车架52 中段车架53 后段车架6 水箱60 下面板61 加强筋62 尾翼板63 腹板631进气孔632排气孔633进水孔634排水孔64 隔板65 盖板7 进出料系统8 第二箱形结构具体实施例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思想在于为解决单独设置水箱6导致管路过长、管路容易断裂、水箱6安装位置过高以致不便安装、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结构不紧凑和不经济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及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底盘,所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采用水箱6内设于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后段车架53,能够解决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目前所存在的上述问题。下面结合图I至图4,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部分所指的“前”、“中”及“后”是相对于车身而言的,所述驾驶方向为“前”,与之相反方向为“后”,介于“前”与“后”之间的部分为“中”。所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包括上装和底盘两大部分,具体包括底盘系统I、前台总成2、搅拌筒3、辅助托轮系统4、车架5、水箱66及进出料系统7。所述车架5包括前段车架51、中段车架52及后段车架53,所述前台总成2安装在所述前段车架51上,即驾驶室后面的第一横梁12上,所述搅拌筒3前端安装在所述前台总 成2上,所述搅拌筒3后端安装在所述后段车架53上,所述进出料系统7安装在搅拌筒3后端。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后段车架53相对于前段车架51向上倾斜,所述水箱6设置在所述后段车架53内。需要说明的是,采用此结构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不仅能省去副车架,有效降低所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高度,还能简化所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结构,大大减轻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重量。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水箱6由六块板组成,每两相邻的板相互连接,包括隔板64,所述隔板64垂直设置于水箱6前部,尾翼板62与所述隔板64相对,位于所述后段车架53的最后端,盖板65与所述隔板64连接,水平设置于水箱6顶部,与所述盖板65相对的下面板60位于水箱6底部,所述下面板60的前端与所述隔板64连接,所述下面板60的后端与所述尾翼板62连接,此外,还有位于所述水箱6两侧的两块腹板63,所述腹板63垂直设立,所述腹板63前端与所述隔板64连接,所述腹板63后端与所述尾翼板61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提高所述腹板63的强度,所述腹板63上设置有加强筋61。更进一步地,所述下面板上也可设置加强筋61,防止所述下面板在水的压力下发生变形。需要说明的是,为保证所述水箱6的密封性,所述水箱6各相邻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或通过其它方式连接,进行密封处理即可,如设置内胆等。上述技术方案中,为把水引到所述水箱6,所述腹板63上开设有进水孔633,以便所述进水管把水引入水箱6,为保证所述水箱6的容量,所述进水孔633开在所述腹板63上接近所述盖板65的位置。同样,为把水引出水箱6,所述腹板63上需开设有排水孔634,以便把所述水箱6中的水通过排水管排出,为使所述水箱6中的水更容易排出,所述排水孔634开在所述腹板63上接近所述下面板60的位置。更进一步地,为使所述水箱6能够更方便快捷的进水或排水,所述水箱6上还设有进气孔631和排气孔632,所述进气孔631通过进气管连接气源,所述排气孔632通过排气管与外界相通。所述进气管上安装有进气阀门,所述排气管上安装有排气阀门;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排水管路上分别设有开关,当需要往所述水箱6注水时,关闭所述排水管,打开所述排气阀门及所述进水管上的开关,使所述水箱6中气压与外界气压相同,水能够顺利流入所述水箱6。当需要所述水箱6供水时,关闭所述排气阀门,打开进气阀门及所述排水管上的开关,连接气源的进气管能将所述水箱6中的水顺利压出。需要说明的是,为防止所述进气管和所述排气管有水进入,所述进气孔631及所述排气孔632设在所述腹板63上较接近所述盖板65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水箱6可通过密封板把所述水箱6分隔出第二箱形结构8,所述密封板能保证两腔之间的密封,所述第二箱形结构8可作为储气箱使用,也可作为外添加剂箱使用,此结构可充分利用空间,使所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结构更为合理及紧凑。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车架5的纵梁为一体式车架,即为一体式铸造成型,或通过锻造或拉伸等方式形成一体式车架。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前段车架51的纵梁、所述中段车架52的纵梁及所述后段车架53的纵梁也可分别生产,再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起来,采用此方式可以实现模块化生产,只需要改变所述中段车架52的纵梁长度即可改变所述车架5的整体长度,满足不同方量的所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需求。上述技术方案中,为满足大方量所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底盘,包括车架和搅拌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5)包括前段车架(51)、中段车架(52)及后段车架(53),所述前段车架(51)及所述后段车架(53)设于所述中段车架(52)的两端,所述后段车架(53)相对于前段车架(51)向上倾斜,所述后段车架(53)内设有为所述搅拌筒供水的水箱。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国防蒋东伟李健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