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化铸造模具,包括上下两个模具体(1)并形成结合面,该模具中设有与铸造件外形相应的铸件型腔(12),在该模具中设上模具(2)和下模具(3)并分别镶嵌在上、下模具体(1)内,形成一个铸型结构单元;铸件型腔(12)是在上模具(2)和下模具(3)的结合面上形成;模具体(1)的外形为矩形。采用上述结构,简化铸造的造型工艺,提高铸造的生产效率,提高了铸造模具的通用化程度,降低模具的制造成本;缩短了制芯时间、减少了芯料消耗,提高工艺出品率;提高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减轻模具负载,使机械设备运行功率下降;采用通气结构,提高铸造的安全性。(*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金属材料的热加工的
,涉及金属材料的铸造成形加工技术,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一体化铸造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在国内,应用于粉体工程的研磨介质,如铸球、段型产品的生产规模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然而在其铸造工艺技术中,大多数企业的生产方式仍采用传统的人工金属模具生产,这种生产方式十分落后,因为在传统的手工金属模具在静态浇注过程中,为能满足铸造工艺的需要,均采用了保温衬芯(或称之为敷砂工序),其衬芯大多采用手工捣制粘土砂或机器射芯树脂砂,并且都是上模具和下模具对应敷砂。由于敷砂工序繁琐(因为上、下模具均要敷砂)以及手工作业的劳动强度的限制,使得模具组合局限于单组合结构,制约了功效发挥。由于手工模具或者传统敷砂工艺必须经过上、下模具分别制芯,其制芯操作时间远大于浇注时间(制芯操作时间根据不同规格每付在30 100秒,而单付模具浇注时间在10 25秒),难以满足机械化动作的连续制芯、连续浇注条件,虽然有一些生产企业或各科研院校自主研发出了所谓的生产线,但均因不能满足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目的而夭折,也有极少可以勉强运行的,但终因运行生产成本过高而不能得到市场认可和普及;整个行业仍然处在劳动强度大和高温恶劣环境中,已经严重影响各生产企业的招工,预计未来若干年内,该行业一线作业岗位将无人问津。为了简化铸造生产工艺,提高模具的铸造生产效率,研制开发出可以普及推广的铸球、段生产的机械化设备和工艺装备已经迫在眉睫,它是当前粉体加工设备制造行业特别是水泥设备制造业的重要任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一体化铸造模具,其目的克服以上 所述的缺陷,简化铸造的造型工艺,提高铸造的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所提供的这种一体化铸造模具,包括上下两个模具体并形成结 合面,该模具中设有与铸造件外形相应的铸件型腔,在该模具中设上模具和下 模具并分别镶嵌在上、下模具体内,形成一个铸型结构单元;所述的铸件型腔 是在上模具和下模具的结合面上形成;所述的模具体的外形为矩形。为使本技术更加完善,还进一步提出了以下更为详尽和具体的技术方 案,更好地实现专利技术目的,并获得最佳的应用效果,提高本技术的新颖性 和创造性本技术以上所述的铸型结构单元的数量多于一个,沿所述的模具体的 水平方向呈单排或多排分布;在每一个铸型结构单元中,所述的铸件型腔的数 量多于一个;所述的上下两个模具体的结构相同并互换通用。在每个铸型结构单元中,上述的上、下模具体与上模具和下模具的配合面 均为圆形且同轴;所述的上模具和下模具的结合面即铸件型腔的分型面,该分 型面与所述的两个模具体的结合面相交或重合。在每个铸型结构单元中,所述的铸件型腔的中心沿着与上模具和下模具同 轴线的圆周均布。本技术所述的上模具上设上模具芯腔;所述的上模具芯腔为圆孔型, 该圆孔与上模具的外圆同轴,其孔径大于所述的铸件型腔中心分布圆的直径;所述的上模具芯腔内设置芯砂。本技术所述的下模具上设多个铸件型模,镶嵌在下模具中并与下模具形成圆柱形的滑动配合;其两端面与下模具的上、下两面平齐;所述的铸件型模的数量与所述的铸件型腔相同,所述的铸件型腔是设在铸件型模与上模具的结合面上。在每个铸型结构单元中,以上所述的上模具和下模具的分型面为锥面,该锥面的母线与上下两个模具体接触面之间的夹角在O。 10°之间;所述锥面的锥顶朝下。本技术所述的上模具上设型腔通气缝;在每个上模具上,所述的型腔通气缝的数量与铸件型腔的数量相同,其方向垂直于上、下模具体的结合面,且从上模具芯腔的中心向上模具的铸件型腔的中心延伸至铸件型腔边缘;其位置通过每个铸件型腔的中心;缝隙的宽度为0.2mm 1.2mm。本技术所述的上模具芯腔内壁上设置有芯腔内壁粗糙结构;所述的芯腔内壁粗糙结构为沿上模具芯腔内壁分布的环状沟槽。本技术所述的上模具和下模具与上下两个模具体的配合结构,在其轴向均为阶梯轴孔配合结构;镶嵌在下模具内的铸件型模与下模具的配合结构,在其上下方向上采用阶梯轴孔的配合结构。本技术所述的上模具和下模具与上下两个模具体的阶梯轴孔配合结构,该结构为止口型结构,其止口位置在上下两个模具体的结合面处,且上模具和下模具均从上下两个模具体的结合面的相反面装入。本技术所述的铸件型模与下模具的阶梯轴孔的配合结构,在其轴向,上部的直径大于下部的直径。在以上所述的上下两个模具体上设有多个均布贯穿的模具体散热孔;在每个铸型结构单元中,所述的上模具和下模具上设有多个均布贯穿的模具通风散 热孔。本技术所述的上、下模具体的两端面上,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模体装配槽;所述的上、下模具体的侧面对应上模具及下模具的中心位置,设有模具 紧定螺栓。在以上所述的上模具芯腔壁上口设置有5 mm 30mm的倒角。 在以上所述的下模具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贯穿的铸件清理孔,其孔径在012mm <1> 40mm之间。本技术所述的模具体的厚度在80 mm 150mm之间,其外部矩形四角均倒角3 mm 40mm ,或者四角采用圆角结构,其圆弧半径为R10 mm R50醒。本技术以上所述的上、下两个模具体上,按其水平面方向的中心的对 称位置设有2个或4个合型定位销结构,其结构形式为定位销固定连接在下面的模具体上,销孔设在上面的模具体上。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简化铸造的造型工艺,提高铸造的生产效率,便于模具的快速装配和调整; 提高了铸造模具的通用化程度,降低模具的制造成本;采用半模制芯(敷砂) 工艺,縮短了制芯时间、减少了芯料消耗,提高工艺出品率;采用散热结构, 提高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减轻模具负载,使机械设 备运行功率下降;釆用通气结构,提高铸造的安全性。附图说明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结构的水平方向沿A—A剖切(半剖)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所示结构的侧面方向示意图。上述各图中的标记为1、模具体,2、上模具,3、下模具,4、模体装配槽,5、模具通风散热孔,6、铸件清理孔,7、铸件型模,8、模具紧定螺栓,9、铸件型模散热孔,10、合型定位销,11、上模具芯腔,12、铸件型腔,13、型腔通气缝,14、芯腔内壁粗糙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以下提及的各技术特征后的标记与附图中的标记一致。如图l、图2和图3所表达的本技术的结构,本技术为一种一体化铸造模具,包括上下两个模具体1并形成结合面,该模具中设有与铸造件外形相应的铸件型腔12。本技术采用一体化模具结构,以配套用于自主研发的机械化铸球、段生产线设备。为了解决在本说明书
技术介绍
部分所述的目前公知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克服其缺陷,实现简化铸造的造型工艺、提高铸造的生产效率的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如图1至图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体化铸造模具,包括上下两个模具体(1)并形成结合面,该模具中设有与铸造件外形相应的铸件型腔(12),其特征在于:在该模具中设上模具(2)和下模具(3)并分别镶嵌在上、下模具体(1)内,形成一个铸型结构单元;所述的铸件型腔(12)是在上模具(2)和下模具(3)的结合面上形成;所述的模具体(1)的外形为矩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铸造模具,包括上下两个模具体(1)并形成结合面,该模具中设有与铸造件外形相应的铸件型腔(12),其特征在于在该模具中设上模具(2)和下模具(3)并分别镶嵌在上、下模具体(1)内,形成一个铸型结构单元;所述的铸件型腔(12)是在上模具(2)和下模具(3)的结合面上形成;所述的模具体(1)的外形为矩形。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铸型结构 单元的数量多于一个,沿所述的模具体(1)的水平方向呈单排或多排分布;在 每一个铸型结构单元中,所述的铸件型腔(12)的数量多于一个;所述的上下 两个模具体(1)的结构相同并互换通用。3、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体化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每个铸型 结构单元中,所述的上、下模具体(1)与上模具(2)和下模具(3)的配合面 均为圆形且同轴;所述的上模具(2)和下模具(3)的结合面即铸件型腔(12) 的分型面,该分型面与所述的两个模具体(1)的结合面相交或重合。4、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每个铸型结构 单元中,所述的铸件型腔(12)的中心沿着与上模具(2)和下模具(3)同轴 线的圆周均布。5、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一体化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上模具(2)上设上模具芯腔(11);所述的上模具芯腔(11)为圆孔型,该圆 孔与上模具(2)的外圆同轴,其孔径大于所述的铸件型腔(12)中心分布圆的 直径;所述的上模具芯腔(11)内设置芯砂。6、 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化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道宏,周利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宁国新宁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