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施工电梯楼层防护门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05181 阅读:2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1 1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工地固定装置,尤其是一种固定施工电梯楼层防护门的装置。包括两扣板,两扣板的横截面为近似半圆形,两扣板的一侧固定有支撑机构,两扣板的另一侧设置有锁紧机构,支撑机构通过铰链与两扣板固定连接,锁紧机构与两扣板活动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固定施工电梯楼层防护门的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方便,能使电梯防护门和安全防护架牢固连接,同时能节约成本,提高工地防护门的可靠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建筑エ地固定装置,尤其是ー种固定施工电梯楼层防护门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在建筑工程中,施工电梯防护门靠合页、扁钢管与安全防护架进行连接,由干与合页焊接处的钢管被压扁,所以此处无法用扣件与防护门边框用扣件连接,常常采用铁丝捆绑,起固定作用的连接点通常是在距离门边框第二根钢筋管处用十字扣连接。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电梯门开启频率较高,合页与钢管焊接处容易产生疲劳破坏,导致防护门突然外 倾,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实现固定施工电梯楼层防护门的装置。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ー种固定施工电梯楼层防护门的装置,包括两扣板,两扣板的横截面为近似半圆形,两扣板的ー侧固定有支撑机构,两扣板的另ー侧设置有锁紧机构,所述支撑机构通过铰链与两扣板固定连接,所述锁紧机构与两扣板活动固定。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板和固定轴,所述铰链连接为支撑板通过销轴与两扣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轴垂直设置在支撑板上表面上。所述锁紧机构包括锁紧凸台、螺栓和螺母,所述锁紧凸台上分別设置有通孔或者通槽或者两者组合,所述螺栓穿入通孔中与螺母配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I.本技术的固定施工电梯楼层防护门的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方便,能使电梯防护门和安全防护架牢固连接。2.本技术的固定施工电梯楼层防护门的装置,固定轴可以使用废旧圆钢筋头加工,既能节约成本,又能提高工地防护门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I是固定施工电梯楼层防护门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ー;图2是固定施工电梯楼层防护门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ニ ;图3是固定施工电梯楼层防护门的装置的俯视装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固定施工电梯楼层防护门的装置做更加详细的描述。实施例參见图I-图3 :ト下扣板,2-上扣板,3-支撑板,4-固定轴,5-销轴,6-锁紧凸台,7-螺栓,8-螺母。两扣板包括上扣板I和下扣板2,两扣板的横截面为近似半圆形,两扣板的ー侧固定有支撑机构,两扣板的另ー侧设置有锁紧机构,支撑机构通过铰链与两扣板固定连接,锁紧机构与两扣板活动固定。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板3和固定轴4,铰链连接为支撑板3通过销轴5与两扣板固定 连接,固定轴4垂直设置在支撑板3上表面上。锁紧机构包括锁紧凸台6、螺栓7和螺母8,锁紧凸台6上分別设置有通孔和通槽,螺栓7穿入通孔中与螺母8配合。权利要求1.ー种固定施工电梯楼层防护门的装置,包括两扣板,两扣板的横截面为近似半圆形,其特征是两扣板的ー侧固定有支撑机构,两扣板的另ー侧设置有锁紧机构,所述支撑机构通过铰链与两扣板固定连接,所述锁紧机构与两扣板活动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固定施工电梯楼层防护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板和固定轴,所述铰链连接为支撑板通过销轴与两扣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轴垂直设置在支撑板上表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施工电梯楼层防护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包括锁紧凸台、螺栓和螺母,所述锁紧凸台上分別设置有通孔或者通槽或者两者组合,所述螺栓穿入通孔中与螺母配合。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工地固定装置,尤其是一种固定施工电梯楼层防护门的装置。包括两扣板,两扣板的横截面为近似半圆形,两扣板的一侧固定有支撑机构,两扣板的另一侧设置有锁紧机构,支撑机构通过铰链与两扣板固定连接,锁紧机构与两扣板活动固定。本技术的固定施工电梯楼层防护门的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方便,能使电梯防护门和安全防护架牢固连接,同时能节约成本,提高工地防护门的可靠性。文档编号B66B13/30GK202657808SQ20122020292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8日专利技术者孙忠国, 陈胜文, 何海英, 王强, 张传浩, 王浩 申请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固定施工电梯楼层防护门的装置,包括两扣板,两扣板的横截面为近似半圆形,其特征是:两扣板的一侧固定有支撑机构,两扣板的另一侧设置有锁紧机构,所述支撑机构通过铰链与两扣板固定连接,所述锁紧机构与两扣板活动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忠国陈胜文何海英王强张传浩王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