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输送线上的工件的摆放角度进行调整的装置,包括推动工件在输送线上移动的推板,由平移机构带动推板以快于输送线的速度向前移动,所述推板与平移机构转动连接,推板可翻转至正对工件后方的高度,并可翻转至避开工件的高度。与现有的推送式机构和阻挡式机构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具有推送式机构的优点,又具有阻挡式机构的优点,不但可避免工件在输送线上滑移,确保工件保持在推板限定的摆放角度,而且与推板相关的连接机构较简单,移动轴承较少,制造成本较低,推板的运动周期较短,提高了设备的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安装在输送线上的装置,特别是安装在输送线上,用于对摆放在输送线上的工件的摆放角度进行调整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在瓷砖磨边机、瓷砖包装机等带有输送线的设备中,常需要对摆放在输送线上的工件的摆放角度进行调整,使工件的摆放角度符合要求。例如,在瓷砖磨边机中,在瓷砖与磨轮接触之前,首先要调整好摆放在输送线上的瓷砖的摆放角度,使瓷砖的两侧边与输送线的运行方向平行。在现有技术中,实现此功能的装置主要有两种结构形式,一种是阻挡式机构,这种装置在输送线的下方设置一个翻转板,当工件随着输送线运行至翻转板前方时,翻转板向上迅速翻转,挡住工件,使工件的前端紧靠在翻转板上,以此使得工件自然转动到翻转板所限定的角度,然后翻转板迅速向下翻转复位,工件随着输送线的运行继续前进;另一种是推送式机构,这种装置在输送线的上方设置一个推动工件的推板,当工件随着输送线运行超过推板所在的位置后,推板迅速下移并且向前推送工件,使工件以稍快于输送线的速度向前移动,在推送的过程中,工件的后端紧靠在推板上,以此使得工件自然转动到推板所限定的角度,然后推板迅速上移并且向后移动复位,工件随着输送线的运行继续前进。对于前一种结构形式,由于翻转板挡在工件的前方,工件完全停止运行,因此当翻转板复位后,工件重新启动瞬间的加速度很大,工件在输送线上容易产生滑移,致使工件再度歪斜;对于后一种结构形式,虽然克服了工件速度波动大的缺陷,但是推板既要前后移动,又要上下移动,导致与推板相关的连接机构较复杂,需要用到的移动轴承较多,制造成本较高,而且推板的运动周期较长,降低了设备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输送线上的工件的摆放角度进行调整的装置,以克服前述两种结构形式的装置所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对输送线上的工件的摆放角度进行调整的装置,包括推动工件在输送线上移动的推板,推板与一平移机构连接,由平移机构带动推板顺着输送线的运行方向,以快于输送线的速度向前移动,并由平移机构带动推板向后移动复位,所述推板与所述平移机构转动连接,在所述平移机构上设置有带动所述推板上下翻转的翻转机构,翻转机构可带动推板翻转至正对工件后方的高度,并可带动推板翻转至避开工件的高度。本技术还可采取如下附属的技术方案。所述平移机构由固定的导轨、滑动件、可来回转动的同步带构成,滑动件与同步带固定连接,并与导轨滑动连接,由同步带驱动滑动件沿着导轨往复平移。所述翻转机构由气缸和转轴构成,转轴和气缸安装在所述平移机构上,由平移机构带动转轴和气缸一起往复平移,所述推板固定在转轴上,转轴固定有连杆,连杆与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气缸通过连杆带动转轴来回转动,转轴带动所述推板上下翻转。本技术的优点是一方面,本技术具有推送式机构的优点,推板推动工件的速度只需稍快于输送线运行的速度即可,工件的速度波动小,可避免工件在输送线上滑移,确保工件保持在推板限定的摆放角度,另一方面,本技术又具有阻挡式机构的优点,因为推板只需前后往复平移,无需上下移动,所以与推板相关的连接机构较简单,所需的移动轴承较少,制造成本较低,而且推板的运动周期较短,提高了设备的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推板翻转至正对工件后方的示意图;图3是推板翻转至避开工件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为输送线I、推板2、推板3、转轴4、导轨5、滑动件6、同步带7、气缸8、连杆9、活塞杆10、电机11、工件12。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对输送线上的工件的摆放角度进行调整的装置,包括推动工件12在输送线I上移动的两块推板2、3。输送线I是皮带式输送线,除此以外还可以是滚筒式输送线。两块推板2、3固定在同一根转轴4上,并通过转轴4与一平移机构转动连接。所述平移机构由固定在设备机架上的导轨5、与导轨5滑动连接的滑动件6、可来回转动的同步带7构成。转轴4安装在滑动件6上,与滑动件6—起移动。滑动件6与导轨5滑动连接,并与同步带7固定连接,由同步带7驱动滑动件6沿着导轨5往复平移。同步带7由电机11驱动来回转动。在滑动件6上设置有带动推板2、3上下翻转的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由气缸8和转轴4构成。转轴4和气缸8安装在平移机构的滑动件6上,由滑动件6带动转轴4和气缸8 —起往复平移。转轴4固定有连杆9,连杆9与气缸8的活塞杆10连接,气缸8通过连杆9带动转轴4来回转动,转轴4带动推板2、3上下翻转。转轴4可带动推板2、3向下翻转至正对工件12后方的高度,如图2所示,并可带动推板2、3向上翻转至避开工件12的高度,如图3所示。图2和图3中的箭头表示输送线I运送工件12的方向。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工件12摆放在输送线I上,随着输送线I的运行而向前运动,在工件12经过推板2、3之前,气缸8通过连杆9和转轴4带动两块推板2、3 —起向上翻转至避开工件的高度,使得摆放在输送线I上的工件12可从两块推板2、3的下方经过,当工件从两块推板2、3的下方经过后,气缸8通过连杆9和转轴4带动两块推板2、3 —起向下翻转至正对工件后方的高度,亦即图2所示状态,接着,由同步带7通过滑动件6和转轴4带动两块推板2、3 —起顺着输送线I的运行方向,以稍快于输送线I的速度向前移动,于是工件12自然转动到两块推板2、3所限定的角度,接着由同步带7通过滑动件6和转轴4带动两块推板2、3 —起往后移动复位,工件12则随着输送线I的运行继续前进。在上述实施例中,转轴4以及整套平移机构和翻转机构都是位于输送线I的上方。作为等同的变化方式,转轴4以及整套平移机构和翻转机构还可以位于输送线I的下方,在此情况下,推板2、3应能向下翻转至避开工件的高度,并且能向上翻转至正对工件后方的高度。权利要求1.对输送线上的工件的摆放角度进行调整的装置,包括推动工件在输送线(I)上移动的推板(2、3),推板(2、3)与一平移机构连接,由平移机构带动推板顺着输送线(I)的运行方向,以快于输送线(I)的速度向前移动,并由平移机构带动推板(2、3)向后移动复位,其特征是所述推板(2、3)与所述平移机构转动连接,在所述平移机构上设置有带动所述推板(2、3)上下翻转的翻转机构,翻转机构可带动推板(2、3)翻转至正对工件后方的高度,并可带动推板(2、3 )翻转至避开工件的高度。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对输送线上的工件的摆放角度进行调整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平移机构由固定的导轨(5)、滑动件(6)、可来回转动的同步带(7)构成,滑动件(6)与同步带(7)固定连接,并与导轨(5)滑动连接,由同步带(7)驱动滑动件(6)沿着导轨(5)往复平移。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对输送线上的工件的摆放角度进行调整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翻转机构由气缸(8)和转轴(4)构成,转轴(4)和气缸(8)安装在所述平移机构上,由平移机构带动转轴(4 )和气缸(8 ) —起往复平移,所述推板(2、3 )固定在转轴(4 )上,转轴(4 )固定有连杆(9 ),连杆(9 )与气缸(8 )的活塞杆(10 )连接,气缸(8 )通过连杆(9 )带动转轴(4)来回转动,转轴(4)带动所述推板(2、3)上下翻转。专利摘要对输送线上的工件的摆放角度进行调整的装置,包括推动工件在输送线上移动的推板,由平移机构带动推板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对输送线上的工件的摆放角度进行调整的装置,包括推动工件在输送线(1)上移动的推板(2、3),推板(2、3)与一平移机构连接,由平移机构带动推板顺着输送线(1)的运行方向,以快于输送线(1)的速度向前移动,并由平移机构带动推板(2、3)向后移动复位,其特征是:所述推板(2、3)与所述平移机构转动连接,在所述平移机构上设置有带动所述推板(2、3)上下翻转的翻转机构,翻转机构可带动推板(2、3)翻转至正对工件后方的高度,并可带动推板(2、3)翻转至避开工件的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永锴,叶金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一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