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USB转接线,其包括数据传输线(1)、与数据传输线(1)一端电连接的USB接口(2),还包括与数据传输线(1)另一端相连的插头(3),以及分别与移动终端的充电/数据接口和插头(3)可拆卸式电连接的转接头(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插口无方向要求、正接反接均可有效插入的有益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数据线,更具体地说,涉及ー种USB转接线。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在充电/传输数据时,均使用带有与其充电接ロ/数据接ロ相对应的插头线,将该插头线插入其充电接ロ /数据接ロ进行充电/传输数据,该插头线另外一端一般都是使用USB接ロ,一般统称为USB转接线。这种转接线的使用不便之处在干,一般将USB转接线插入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充电接ロ /数据接ロ时是具有方向性的,毎次均需对好位置才能插入。由于移动終端体积小,采用接插件小巧精密,如插接方向错误或用カ过猛,可能使接插件变形而造成接触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转接线插入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充电接ロ /数据接ロ时,要求有方向性地插入,插入拔出不方便,时间久了,接插件变形造成接插不良时有发生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位置的方便插入移动终端的USB转接线。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ー种USB转接线,其包括数据传输线、与数据传输线一端电连接的USB接ロ,还包括与数据传输线另一端相连的插头,以及分别与移动终端的充电/数据接ロ和插头可拆卸式电连接的转接头。在本技术所述的USB转接线中,所述插头的端面设置有分别与USB转接线内部的芯线对应电连接的至少3个触针,所述转接头内部设置有至少4个与所述触针位置对应的导电触片。在本技术所述的USB转接线中,所述转接头内部设置有至少4个与所述触针位置对应的导电触片,所述插头包括4个导电功能针外,还包括用于支撑平衡的第5针。在本技术所述的USB转接线中,所述插头的端面设置有分别与USB转接线内部的芯线对应电连接的3个触针,所述转接头内部设置有至少3个与所述触针位置对应的导电触片,还包括两两相接的所述插头(3)和所述转接头的导电外壳构成第4电极。在本技术所述的USB转接线中,所述插头和转接头上还设置有用于保证插头与转接头插接时紧密连接的磁铁。在本技术所述的USB转接线中,所述磁铁设置在插头内部的和转接头插接的接触面内侧,或者是插头的外端面和转接头的内表面。在本技术所述的USB转接线中,所述磁铁与插头的和转接头分别通过粘胶或卡位方式固接连接。在本技术所述的USB转接线中,所述移动终端是手机或平板电脑。本技术的USB转接线具有插ロ无方向要求、正接反接均可有效插入的有益效果,与移动终端的连接和脱开都十分便利,既可避免插接零件坏损,延长其使用,又保证了兼容性。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USB转接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USB转接线中触针与导电触片的结构示意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ー种USB转接线,其包括数据传输线I、与数据传输线I 一端电连接的USB接ロ 2、与数据传输线I另一端相连的插头3,以及分别与移动终端的充电/数据接ロ和插头3可拆卸式电连接的转接头4。所述移动終端一般为手机或平板电脑,USB转接线中的转接头4可以作为便携式附件设备安插于手机或平板电脑的充电/数据接口上。插头3的端面设置有多个触针31,转接头4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触针数量相同的导电触片41。插头3与转接头4插接时触针31与导电触片41正好相互接触,触针31与导电触片41可以使用対称的设计,使得插头3无论是正插接还是反插接都能有效地连接。在USB转接线使用时,只需要将插头3插入转接头4即可,由于触针31和导电触片41是对称式设计,因此插入的方向是任意的,与普通USB转接线相比,免除了对准接ロ的麻烦。作为ー个实施例,触针31的数量可以小于导电触片41的,以减少成本问题。例如,可以采用5个触针31,7个导电触片41。从最低功能要求,4个触针才能正反对应,目前设计是4针。但如果把插头3和转接头4的外壳设计成导电的,作为第4针用。那就可以把最低4个针的要求变成最低3个针,这可以是本技术的另ー个实施例。从最低功能要求,4个触针才能正反对应,但这4针都在ー边,插入座的时候可能会导致物理性的傾斜.所以在另外ー边额外加了ー针.以后批量时候会改善每根针的弹力,如果效果好就会取消用来做支撑平衡的第5针。这可以是本技术的另ー个实施例。本技术中,数据传输线I与USB接ロ 2均与常规的USB转接线相同,插头3中的触针31分别与USB转接线内部的芯线对应电连接,插头3的截面大小与转接头4的大小相对应,以保证两者的牢靠接触。转接头4的形状和大小与手机或平板电脑的充电/数据接ロ相对应,转接头中的导电触片41与手机或平板电脑的充电/数据接ロ中必须部分相匹配。插头3内部和转接头4接触面内侧还分设置有磁铁,用于保证插头3与转接头4插接时的紧密连接。磁铁设置的位置可以是插头3的转接头4插接的接触面,也可以是插头3的外端面和转接头4的内表面。磁铁可以通过粘胶粘在插头3的和转接头4插接的接触面或者插头3的外端面和转接头4的内部,插头3和转接头4插接时,两个部分的磁铁相结合,ー个部分磁铁的N极与另一部分磁铁的S极正好吻合在一起。作为另ー种选项,磁铁可以通过卡位方式分别与插头3和转接头4固接,只要其极性及所在位置满足插头3和转接头4插接时,两个部分的磁铁相结合,ー个部分磁铁的N极与另一部分磁铁的S极正好吻合在一起。本技术在使用吋,转接头4由于体积比较小可以一直插在移动终端上,而无需用完后拔出,在移动终端需要传输数据或充电时,只需要将插头3直接插在转接头4上即可,USB转接线的另一端再连接到充电器或者其他设备上实现充电或数据传输。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ー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技术。对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 属于本技术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ー种USB转接线,其包括数据传输线(I )、与数据传输线(I) 一端电连接的USB接ロ(2),其特征在干还包括与数据传输线(I)另一端相连的插头(3),以及分别与移动终端的充电/数据接口和插头(3)可拆卸式电连接的转接头(4)。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USB转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3)的端面设置有分别与USB转接线内部的芯线对应电连接的至少3个触针(31),所述转接头(4)内部设置有至少4个与所述触针(31)位置 对应的导电触片(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USB转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头(4)内部设置有至少4个与所述触针(31)位置对应的导电触片(41),所述插头(3)包括4个导电功能针外,还包括用于支撑平衡的第5针。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USB转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3)的端面设置有分别与USB转接线内部的芯线对应电连接的3个触针(31 ),所述转接头(4)内部设置有至少3个与所述触针(31)位置对应的导电触片(41),还包括两两相接的所述插头(3)和所述转接头(4)的导电外壳构成第4电极。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USB转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3)和转接头(4)上还设置有用于保证插头(3)与转接头(4)插接时紧密连接的磁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USB转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铁设置在插头(3)内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USB转接线,其包括数据传输线(1)、与数据传输线(1)一端电连接的USB接口(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数据传输线(1)另一端相连的插头(3),以及分别与移动终端的充电/数据接口和插头(3)可拆卸式电连接的转接头(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浩,
申请(专利权)人:王浩,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