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灯泡及其驱动模块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01796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1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LED灯泡及其驱动模块连接结构,所述LED灯泡包括一发光组件、一设于发光组件背面的驱动模块、一连结发光组件与驱动模块的连接组件、以及一套设于驱动模块外的散热灯杯,连接组件更包含一设于驱动模块上的第一连接器、以及一设于发光组件上的第二连接器,且第一、二连接器相互对接而使发光组件与驱动模块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两个连接器相互对接的连结关系,使得LED灯泡的发光组件与驱动模块间的连接性更为便利,组装上更容易,也能允许较大的公差,进而可达到快速组装的目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ー种连接器,尤指ー种LED灯泡及其驱动模块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LED (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是ー种半导体元件,早期多被作为指示灯、显示板等;而随着白光发光二极管的出现,也被用作照明而取代传统灯泡。它已成为现今常见的光源,具有效率高、寿命长、不易破损等传统灯泡所无法与之比拟的优点。然而,当LED于发光吋,由于会产生高热量而増加自身的温度,使其处于高温的环境下。同吋,LED在高温下能量转换效率也会急速下降,变得浪费电カ且会产生更多热量,使得温度一再提升,成为恶性循环,并会缩短其寿命。因此,以往以LED所构成的LED灯泡, 通常会于其外套设ー环状的散热灯杯来増加其散热效果,也因为如此,在组装上即会影响到LED光源电路板与驱动模块间的电线连接,造成组装上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ー种可以实现快速组装的LED灯泡及其驱动模块连接结构。为了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ー种LED灯泡的驱动模块连接结构,包括一发光组件、一设于发光组件背面的驱动模块、以及一连结发光组件与驱动模块的连接组件,连接组件更包含一设于驱动模块上的第一连接器、以及ー设于发光组件上的第二连接器,且第一、ニ连接器相互对接而使发光组件与驱动模块电性连接。所述驱动模块包括一中空壳罩、以及设于该壳罩内的驱动电路板。所述发光组件由一光源电路板、以及设于该光源电路板上的LED模块所构成。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为同轴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位于所述驱动模块的壳罩中心处,而所述第二连接器则位于该发光组件中心处。所述第二连接器更进ー步埋设于所述光源电路板上。所述第一连接器具有一第一座体,该第一座体内设有ニ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端子,而所述第二连接器则具有一第二座体,该第二连接器上设有ニ个分别与该ニ个第一端子相导接的第二端子。两个所述第一端子分别由所述第一座体前端延伸而出呈针状,而所述第二座体内则分别配合两个所述第一端子而形成有ニ个针孔,且ニ个所述第二端子分别形成弾片状而突露于该ニ个针孔内,两个所述第一端子插入该ニ个针孔内而与两个所述第二端子相导接。两个所述第一端子分别由所述第一座体前端延伸而出呈杆状,而所述第二座体内则分别配合两个所述第一端子而形成有ニ个开孔,且两个所述第二端子分别抵挡于该ニ个开孔内,两个所述第一端子通过该ニ个开孔而与两个所述第二端子相导接。所述第一座体内形成有一凹入的插入孔,两个所述第一端子通过该插入孔,且该插入孔供所述第二座体插入其内,两个所述第二端子能对应两个所述第一端子相导接。所述第一座体呈ー扁平状,而所述第二座体则呈一方形。所述第一座体前端更形成有一板状插入端,且两个所述第一端子延伸至该插入端同一表面上,而所述第二座体内形成一插入孔,且两个所述第二端子形成弾片状而突露于该插入孔同一内侧上,所述插入端插入所述插入孔内而使所述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相导接。所述第一座体呈ー圆柱状,而所述第二座体则呈一圓筒状。所述第一座体前端更形成有一轴状插入端,且两个所述第一端子延伸至该插入端表面,而所述第二座体内形成一插入孔,且两个所述第二端子形成弾片状而突露于该插入孔内,所述插入端插入所述插入孔内而使所述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相导接。·所述第二座体末端设有一封闭于所述插入孔后端的封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LED灯泡,包括一发光组件、一设于发光组件背面的驱动模块、一连结发光组件与驱动模块的连接组件、以及ー套设于驱动模块外的散热灯杯;其中,连接组件更包含一设于驱动模块上的第一连接器、以及ー设于发光组件上的第二连接器,且第一、ニ连接器相互对接而使发光组件与驱动模块电性连接。所述驱动模块包括一中空壳罩、以及设于该壳罩内的驱动电路板。所述发光组件由一光源电路板、以及设于该光源电路板上的LED模块所构成。所述第一连接器位于所述驱动模块的壳罩中心处,而所述第二连接器则位于所述发光组件中心处。所述第二连接器更进ー步埋设于所述光源电路板上。本技术通过两个连接器相互对接的连结关系,使得LED灯泡的发光组件与驱动模块间的连接性更为便利,组装上更容易,也能允许较大的公差,进而可达到快速组装的目的。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LED灯泡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驱动模块连接结构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驱动模块连接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连接组件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的连接组件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剖视示意图;图5A为图5的A部分放大详图;图6为本技术中的连接组件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的连接组件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的连接组件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中的连接组件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发光组件 I光源电路板10LED模块 11驱动模块2壳罩20驱动电路板21连接组件3第一连接器30第一座体 300第一端子301插入端302插入孔303第二连接器31第二座体310第二端子 311插入孔312封盖313散热灯杯4。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进ー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參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附图仅提供參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请參阅图1,其为本技术LED灯泡的立体示意图。本技术提供ー种LED灯泡及其驱动模块连接结构,该LED灯泡包括一发光组件I、ー驱动模块2、一连接组件3、以及一散热灯杯4,其中的驱动模块2设于发光组件I背面,并通过连接组件3连结发光组件I与驱动模块2达到电性连接,进而构成所述LED灯泡的驱动模块连接结构。而该散热灯杯4则套设于驱动模块2タト,借以构成所述LED灯泡。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驱动模块连接结构主要即通过上述连接组件3,以方便该发光组件I与该驱动模块2间达到快速组装的目的。该发光组件I是由一光源电路板10、以及设于该光源电路板10上的LED模块11所构成,而该驱动模块2则包括一中空壳罩20、以及设于该壳罩20内的驱动电路板21,所述驱动电路板21上设有驱动器(图略)等电子零组件,以ー并被容置于该壳罩20内。请ー并參阅图4所示,该连接组件3包含一第一连接器30与一第二连接器31,并且两者相互对接;而在本技术所举的第一实施例中,该第一、ニ连接器30、31为同轴连接器,第一连接器30具有ー呈圆柱状的第一座体300,并于其第一座体300内设有ニ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端子301,该ニ个第一端子301 —端延伸至第一座体300前端所形成的轴状插入端302表面、另一端则延伸至第一座体300后端而焊接至上述驱动电路板21上;另,第ニ连接器31具有ー呈圆筒状的第二座体310,并于其第二座体310上设有ニ个分别与该ニ个第一端子301相导接的第二端子311,该ニ个第二端子形成弾片状而突露于第二座体310内所形成的插入孔312内,井能与上述光源电路板10焊接。再请參阅图5所示,当上述第一、ニ连接器30、31相互对接时,第一座体300前端的插入端302插入第二座体310的插入孔312内,以供ニ个第一端子301能分别与ニ第二端子311相接触而导接。值得ー提的是该连接组件3更可设置于发光组件I与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LED灯泡的驱动模块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发光组件;一驱动模块,设于该发光组件背面;以及一连接组件,连结该发光组件与该驱动模块,该连接组件更包含一设于该驱动模块上的第一连接器、以及一设于该发光组件上的第二连接器,且该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相互对接而使该发光组件与该驱动模块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冠吾苏柏魁
申请(专利权)人:贝尔威勒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贝翰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