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旻江专利>正文

平面式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01581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18:38
一种平面式照明装置,包含:一基座、一发光单元、一反射件,及一导光板。该基座包括一座本体,以及至少一个位于该座本体上并与该座本体共同界定出一插槽的限位突体。该发光单元包括一可沿着该插槽的长度方向而插设的固定座,以及数个设置于该固定座上的发光件。该反射件组装在该座本体的一侧,并用于反射该发光件的光线。该导光板将该反射件反射而来的光线传导而出。通过该基座的特殊结构,使该发光单元可以插伸于该插槽中而固定住,这种模组化的设计方便组装。而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提供均匀且大面积的照明范围,实现面光源的需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照明装置,特别是涉及ー种可应用于警示灯、广告灯箱、室内或室外照明的平面式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已知照明装置的形式有许多种,市面上普遍使用的有灯泡与灯管,灯泡的光源为辐射状的点光源,长管状的灯管则为线光源,两者的照明范围皆有限,因此通常是针对小面积的照明范围来使用,若要应用在大面积照明的场合时,需要结合数个灯泡或数个并排的 灯管来増加照明面积。但随着照明装置的使用场合与使用需求的不同,其照明范围、照射角度与亮度会有不同的设计,在大面积照明或者应用于平面状的警示灯、指示灯时,以能够提供面光源的照明装置为佳,有鉴于此,本案创作人乃针对面光源的照明装置进行研究改良,以提供消费大众更多种不同的使用选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结构创新、模组化设计而方便组装的平面式照明装置。本技术平面式照明装置,包含ー个基座、一个发光単元、一个组装在该基座的ー侧并用于反射该发光単元的光线的反射件,以及ー个组装在该反射件的ー侧,并将该反射件反射而来的光线传导而出的导光板。该基座包括ー个座本体,以及至少ー个位于该座本体上的限位突体,该座本体包括一个长向延伸的基壁,该限位突体包括两个间隔且连接该基壁的侧壁,以及ー个连接在所述侧壁之间并与该基壁间隔的衔接壁,所述限位突体与该座本体共同界定出一个长向延伸的插槽。该发光単元包括一个可沿着该插槽的长度方向而插设并位于该基壁及所述衔接壁之间的固定座,以及数个设置于该固定座上的发光件。本技术所述的平面式照明装置,该座本体还包括一个连接在该基壁的周缘并与该基壁共同界定出ー个容室的围壁,该基壁具有ー个贯穿设置并连通该容室的穿槽,所述发光件的光线经由该穿槽而进入该容室。本技术所述的平面式照明装置,该反射件及该导光板的一侧都插伸在该容室中。本技术所述的平面式照明装置,该反射件包括ー个主反射板,该主反射板具有ー个伸入该容室内的第一板部,以及ー个相反于该第一板部的第二板部,该反射件还包括两个分别连接在该主反射板的两侧的第一反射板,以及ー个连接所述第一反射板及该第ニ板部的第二反射板,该第二反射板与所述第一反射板及主反射板共同界定出ー个供该导光板设置的导光安装槽。本技术所述的平面式照明装置,该导光板包括ー个朝向该反射件的第一面,以及ー个相反于该第一面的第二面,该第二面具有数个朝该第一面的方向凹设的第一凹陷区。本技术所述的平面式照明装置,该导光板的第二面还具有数个朝该第一面的方向凹设的第二凹陷区,所述第二凹陷区的面积大于第一凹陷区的面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该基座的特殊结构设计,使该发光単元可以插伸于该插槽中,并受到该座本体及限位突体的配合而固定住,这种模组化的设计与组装方式相当实用且方便。而且本技术能提供均匀且大面积的照明范围,实现面光源的照明需求。附图说明 图I是本技术平面式照明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该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该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參阅图1、2、3,本技术平面式照明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包含一基座I、ー发光単元2、一反射件3,及一导光板4。该基座I包括一座本体11,以及数个位于该座本体11上的限位突体12。该座本体11包括一前后向长向延伸的基壁111,以及ー连接在该基壁111的周缘并与该基壁111共同界定出一容室113的围壁112。其中,该基壁111具有ー个贯穿设置并长向延伸而连通该容室113的穿槽114。所述限位突体12沿着该基壁111的长度方向而彼此间隔地排列在该基壁111上,每ー限位突体12都包括两个左右间隔且连接该基壁111的侧壁121,以及ー个连接在所述两侧壁121之间并与该基壁111间隔的衔接壁122。所述限位突体12与该座本体11共同界定出一个前后向长向延伸的插槽123。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限位突体12的数量不限,例如也可以为ー个,并且与该基壁111 一同长向延伸,或者也可以为两个、三个或其它数量。该发光单元2包括一固定座21,以及数个发光件22。该固定座21大致呈板片状,并沿着该基壁111的长度方向而延伸,且位于该基壁111及所述衔接壁122之间。所述发光件22设置在该固定座21的朝向该导光板4的表面上,并且沿着该固定座21的长度方向而排列。本实施例的发光件22为发光二极体(LED),但不限于此,其它具有类似的发光效果,也就是具有高亮度且节能省电的发光元件也适合作为本技术的发光件22。当然,该发光単元2还设有用于控制该发光件22发光的电路板、连接线路及电子元件,由于这些元件非本技术的改良重点,所以不再说明。该反射件3组装在该座本体11的ー侧,并包括ー个水平的主反射板31,该主反射板31具有一伸入该基座I的容室113内的第一板部311,以及ー相反于该第一板部311并远离该基座I的第二板部312。该反射件3还包括两个分别连接在该主反射板31的前后两侧的第一反射板32,以及ー个连接所述第一反射板32及该第二板部312的第二反射板33,该第二反射板33与所述第一反射板32及主反射板31共同界定出一个供该导光板4设置的导光安装槽34。需要说明的是,该反射件3可以由具有良好的光反射性的金属材质制成,或者可以先以任意材质制成该反射件3的框架,再于该框架的预定表面镀上能用于反射光线的薄膜,所述薄膜可以为单层膜,也可以为多层膜。也就是说,该反射件3的形式不限,只要能将发光件22的光线朝该导光板4的方向反射就可以。该导光板4结合在该反射件3的下方并位于该导光安装槽34中,且该导光板4的邻近该基座I的一侧插伸于该基座I的该容室113内。该导光板4的材质不限,只要能够将光线均匀地往下导出就可以。该导光板4包括ー个朝向该反射件3的主反射板31的第一面41,以及ー相反于该第一面41的第二面42,该第二面42具有朝该第一面41的方向凹设的数个第一凹陷区421与数个第二凹陷区422,所述第二凹陷区422的面积大于第一凹陷区421的面积。本实施例的第二凹陷区422相对于第一凹陷区421远离该发光单元2,因此第二凹陷区422的面积较大,依据与该发光单元2之间的距离而布置适当大小的凹陷区,可以达到所需要的亮度与均匀度的要求。须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仅是举例,但所述凹陷区的面积不限于两种尺寸,在实施上可以设置更多种大小不同的凹陷区。本技术组装吋,该发光単元2的发光件22预先设置在该固定座21上,再将该固定座21沿着该插槽123的长度方向而插入定位,此时发光件22朝向该容室113。接着将该导光板4置于该反射件3的导光安装槽34内,再将该反射件3的第一板部311连同该导光板4的一侧插置于该基座I的容室113中,就完成组装。当然,为了加强固定效果,可以额外利用粘胶粘结相关元件,或者利用螺丝锁固。所述发光件22的光线经由该基座I的穿槽114而进入该容室113中,光线被该反射件3的各个板体反射到该导光板4内,再受到该导光板4的导光作用后就朝下射出,形成均匀且照明范围广的面光源。其中,因为该导光板4设有所述第一凹陷区421与第二凹陷区422,会使行进通过该导光板4内的光线折射而出,进而可将光线朝外导出,并且因为所述第一凹陷区421与第二凹陷区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面式照明装置,包含:一个基座、一个发光单元、一个组装在该基座的一侧并用于反射该发光单元的光线的反射件,以及一个组装在该反射件的一侧,并将该反射件反射而来的光线传导而出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包括一个座本体,以及至少一个位于该座本体上的限位突体,该座本体包括一个长向延伸的基壁,该限位突体包括两个间隔且连接该基壁的侧壁,以及一个连接在所述侧壁之间并与该基壁间隔的衔接壁,所述限位突体与该座本体共同界定出一个长向延伸的插槽,该发光单元包括一个可沿着该插槽的长度方向而插设并位于该基壁及所述衔接壁之间的固定座,以及数个设置于该固定座上的发光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旻江
申请(专利权)人:谢旻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