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构件以及一种建筑物用管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201374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1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漏构件,安装于建筑物的楼板上,用于实现楼板与管材之间的衔接,包括构件主体,构件主体具有用于管材穿过的通孔,构件主体的外侧设置有不少于两个的环形结构的防漏环。构件主体上设置防漏环,由于增加了防漏构件与封堵填料之间的结合面积,有效降低了防漏构件与封堵填料之间漏水情况的发生。同时,由于防漏构件与管材之间也非常容易使其具有较高的密封性,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漏构件能够提高建筑物中管路系统与楼板之间的防水密封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建筑物用管路系统,包括管材部件,还包括上述的防漏构件,防漏构件与管材部件密封连接,该建筑物用管路系统具有较高的防漏性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物防漏水
,特别涉及一种防漏构件以及一种建筑物用管路系统。技术背景房屋建筑物内安装的给水、排水管路系统都会存在这样一种安装情况,即管材需要穿过楼板以实现上层建筑与下层建筑之间管路的连通。请参考图1,图I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给水、排水管路系统安装于楼板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一般情况下,建筑物在进行结构设计时,楼板a’上用于管材b’穿过的部位都会开设有用于管材b’穿过的预留孔,当给水、排水管路系统安装好之后,为了实现管材b,与楼板a’之间的防水密封,现有技术中提供的方法为在管材b'与楼板a’之间的缝隙处使用水油泥、水泥等材料予以封堵。但是,由于管材b’的管壁较为光滑,其与封堵材料间难以形成绝对防水的密封层,楼板一旦存在积水,积水则会沿管壁形成慢性渗漏。综上所述,如何提高建筑物中管路系统与楼板之间的防水密封性,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防漏构件以及一种建筑物用管路系统,该建筑物用管路系统安装有该防漏构件,通过防漏构件特殊的结构设计,能够提高建筑物中管路系统与楼板之间的防水密封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漏构件,安装于建筑物的楼板上,用于实现楼板与管材之间的衔接,包括构件主体,所述构件主体具有用于管材穿过的通孔,所述构件主体的外侧设置有不少于两个的环形结构的防漏环。优选地,所述构件主体为圆柱形结构,所述通孔与所述构件主体同心设置,所述构件主体的一端设置有环形结构的预设防漏环,所述构件主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环形的承托板,全部的所述防漏环罗列设置于所述预设防漏环与所述承托板之间。优选地,所述防漏环的直径小于所述预设防漏环的直径,所述预设防漏环的直径小于所述承托板的直径。优选地,所述构件主体与所述楼板等高。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建筑物用管路系统,包括管材部件,还包括如上述的防漏构件,所述防漏构件与所述管材部件密封连接。优选地,所述防漏构件与所述管材部件采用PVC胶水密封连接。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漏构件,安装于建筑物的楼板上,用于实现楼板与管材之间的衔接,包括构件主体,构件主体具有用于管材穿过的通孔,构件主体的外侧设置有不少于两个的环形结构的防漏环。构件主体用于实现与管材以及楼板之间的连接,构件主体上具有用于管材穿过的通孔,当防漏构件套设于管材上之后,可以使用固化胶水对通孔与管材之间缝隙的密封,从而实现管材与防漏构件之间具有较高的防水密封性。在本技术中,构件主体的外侧设置有不少于两个的环形结构的防漏环,设置防漏环的目的在于增加防漏构件与封堵填料之间的结合面积,从而提高防漏构件与封堵填料之间的密封性。本技术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在构件主体上设置防漏环,由于增加了防漏构件与封堵填料之间的结合面积,有效降低了防漏构件与封堵填料之间漏水情况的发生。同时,由于防漏构件与管材之间也非常容易使其具有较高的密封性,因此,本技术提供的防漏构件能够提高建筑物中管路系统与楼板之间的防水密封性。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建筑物用管路系统,包括管材部件,还包括上述的防漏构件,防漏构件与管材部件密封连接。由于该防漏构件能够提高管材与楼板之间的防水性, 因此,该建筑物用管路系统具有较高的防漏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给水、排水管路系统安装于楼板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防漏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防漏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I部件名称与附图标记的对应关系为楼板a’ ;管材b’ ;图2和图3中部件名称与附图标记的对应关系为构件主体I ;通孔Ia ;防漏环2 ;预设防漏环3 ;承托板4 ;楼板a ;管材部件b。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为提供一种防漏构件以及一种建筑物用管路系统,该建筑物用管路系统安装有该防漏构件,通过防漏构件通过在构件主体上设置环形的防漏环,提高了建筑物中管路系统与楼板之间的防水密封性。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2,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防漏构件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漏构件,安装于建筑物的楼板a上,用于实现楼板a与管材b之间的衔接。为了避免管材b与楼板a之间容易发生漏水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防漏构件具有如下结构特征包括构件主体1,构件主体I具有用于管材b穿过的通孔la,构件主体I的外侧设置有不少于两个的环形结构的防漏环2。构件主体I是防漏构件的主体部分,用于实现与管材b以及楼板a之间的连接。构件主体I上具有用于管材b穿过的通孔la,一般情况下,通孔Ia的直径略大于管材b的直径,如此设置能够便于管材b的穿过。当防漏构件套设于管材b上之后,可以使用固化胶水对通孔Ia与管材b之间缝隙的密封,从而实现管材b与防漏构件之间具有较高的防水密封性。当构件主体I套设于管材b上时,将管材b穿过楼板a上的预留孔,并将构件主体I设置于预留孔处,此时,使用封堵填料(水油泥、水泥等)对防漏构件与楼板a之间的间隙 予以封堵。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在现有技术中发生漏水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封堵填料与管材b之间结合不严密,从而产生裂缝造成漏水。在本技术中,构件主体I的外侧设置有不少于两个的环形结构的防漏环2,设置防漏环2的目的在于增加防漏构件与封堵填料之间的结合面积,从而提高防漏构件与封堵填料之间的密封性。本技术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在构件主体I上设置防漏环2,由于增加了防漏构件与封堵填料之间的结合面积,有效降低了防漏构件与封堵填料之间漏水情况的发生。同时,由于防漏构件与管材b之间也非常容易使其具有较高的密封性,因此,本技术提供的防漏构件能够提高建筑物中管路系统与楼板a之间的防水密封性。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构件主体I为圆柱形结构,通孔Ia与构件主体I同心设置,构件主体I的一端设置有环形结构的预设防漏环3,构件主体I的另一端设置有环形的承托板4,全部的所述防漏环2罗列设置于预设防漏环3与承托板4之间。构件主体I采用圆柱型结构设计,能够提高构件主体I与管材b或者楼板a上预留孔之间的适配性,使其容易安装。构件主体I的一端设置预设防漏环3,其另一端设置有环形的承托板4,预设防漏环3与承托板4分别与楼板a的上、下面抵接。与楼板a上面抵接的预设防漏环3与楼板a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大,从而增加了楼板a与防漏构件之间缝隙长度,使得水体难以流入至缝隙中,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本技术的防漏性。与楼板a下面抵接的承托板4,由于承托板4具有对封堵填料的承托作用,能够降低封堵作业时封堵填料的泄漏,从而便于操作人员进行封堵填料的封堵作业。具体地,构件主体I为圆柱形结构时,全部的防水环罗列设置于预设防漏环3与承托板4之间。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防漏环2的直径小于预设防漏环3的直径,预设防漏环3的直径小于承托板4的直径。上述结构设计仅为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漏构件,安装于建筑物的楼板(a)上,用于实现楼板(a)与管材(b)之间的衔接,其特征在于,包括构件主体(1),所述构件主体(1)具有用于管材(b)穿过的通孔(1a),所述构件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不少于两个的环形结构的防漏环(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毅明戴愈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路路通塑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