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管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01362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1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顶管机,包括两机架、至少两支双作用油缸、滑动臂、两导轨、盾牌组件,在滑动臂的后端均设有固定挡板,双作用油缸的活塞杆与滑动臂相联,在盾牌组件前方的每个滑动臂上至少设有一活动挡板,活动挡板的前端均设有纵向的槽口,活动挡板的后端均设有水平段,活动挡板的中部通过铰轴铰接于各自的滑动臂上,在每个铰轴后方的滑动臂上均固设有位于对应活动挡板水平段上方的弹簧座,在活动挡板的水平段与对应的弹簧座之间均设有纵向的复位弹簧,在每个活动挡板前方的滑动臂上均通过铰接设有定位销,活动挡板下方的滑动臂上均固设有限位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较小行程的油缸可实现较大的顶进行程,设备的尺寸更小,具有更宽的适用范围。(*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顶管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顶管机。
技术介绍
顶管机广泛用于地下管道的铺设,普遍采用液压缸来进行顶管动作;现有的顶管机包括两机架、底部固定于各自机架上的至少一支双作用油缸、与各自机架对应的滑动臂、 两导轨、通过滚轮滑动装于导轨上的盾牌组件,机架上均设有滑槽,滑动臂上均连有装于对应滑槽中的滚轮,在滑动臂的后端均设有固定挡板,盾牌组件位于固定挡板的前方,双作用油缸的活塞杆与各自的滑动臂相联;工作时,活塞杆伸出,带动滑动臂和盾牌组件分别沿滑槽和导轨前进,盾牌组件再顶进管道前行,完成顶管;该装置的缺点为每次顶进的行程就是活塞杆的行程,如一次顶进需完成较大的行程,则需使用较大行程的油缸,将导致设备的尺寸较大,使其适用的范围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顶管机,它采用较小行程的油缸可实现较大的顶进行程,设备的尺寸更小,具有更宽的适用范围。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顶管机,包括两机架、底部固定于各自机架上的至少一支双作用油缸、与各自机架对应的滑动臂、两导轨、通过滚轮滑动装于导轨上的盾牌组件,机架上均设有滑槽,滑动臂上均连有装于对应滑槽中的滚轮,在滑动臂的后端均设有固定挡板,盾牌组件位于固定挡板的前方,双作用油缸的活塞杆与各自的滑动臂相联,其特征在于在盾牌组件前方的每个滑动臂上至少设有一活动挡板,活动挡板的前端均设有纵向的槽口,活动挡板的后端均设有水平段,活动挡板的中部通过铰轴铰接于各自的滑动臂上,在每个铰轴后方的滑动臂上均设有位于对应 活动挡板水平段上方的弹簧座,在活动挡板的水平段与对应的弹簧座之间均设有纵向的复位弹簧,在每个活动挡板前方的滑动臂上均通过铰接设有定位销,活动挡板下方的滑动臂上均固设有限位板。使用时,双作用油缸进油,活塞杆伸出,通过滑动臂、固定挡板带动盾牌组件前移, 直至完成活塞杆的行程;接着双作用油缸回油,活塞杆回收,活动挡板在经过盾牌组件时被挤压,其前端向下转动,经过盾牌组件后,活动挡板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其前端向上转动, 可顶住盾牌组件的后端面,活塞杆再次伸出,可完成第二次顶进动作;在完成所有的顶进动作后,下压所有的活动挡板,并用定位销抵住对应活动挡板前端的槽口,便于盾牌组件回到初始位置,可进行下一次循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每个机架的下端均联有两个以上的顶升油缸; 可调整顶管机的作业高度;综上所述,本技术增设活动挡板,可实现多级顶进,通过顶进行程的叠加,采用较小行程的油缸可实现较大的顶进行程,设备的尺寸更小,具有更宽的适用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为图I的俯视图。图3为图I的左视图。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由图I至图4所示,该顶管机,包括两机架I、底部固定于各自机架I上的两支双作用油缸2、与各自机架I对应的滑动臂3、联于每个机架下端的两个顶升油缸4、两导轨5、通过滚轮滑动装于导轨上5的盾牌组件6,机架I上均设有滑槽,滑动臂3上均连有装于对应滑槽中的滚轮7,在滑动臂3的后端均设有固定挡板8,盾牌组件6位于固定挡板8的前方, 双作用油缸2的活塞杆与各自的滑动臂3相联,在盾牌组件6前方的每个滑动臂3上均设有两活动挡板9,活动挡板9的前端均设有纵向的槽口,活动挡板9的后端均设有水平段,活动挡板9的中部通过铰轴10铰接于各自的滑动臂3上,在每个铰轴10后方的滑动臂3上均固设有位于对应活动挡板水平段上方的弹簧座11,在活动挡板9的水平段与对应的弹簧座11之间均设有纵向的复位弹簧12,在每个活动挡板9前方的滑动臂3上均通过铰接设有定位销13,活动挡板9下方的滑动臂3上均固设有限位板14。使用时,两侧的双作用油缸2进油,活塞杆伸出,通过滑动臂3、固定挡板8带动盾牌组件6前移,直至完成活塞杆的行程,此为一级顶进;接着双作用油缸2回油,活塞杆回收,滑动臂3退回原位,第一块活动挡板9在经过盾牌组件6时被挤压、克服复位弹簧12的阻力,其前端绕铰轴10向下转动,可通过盾牌组件6,经过盾牌组件6后,活动挡板9在复位弹簧12的作用下其前端向上转动,活动挡板9受限位板14的支撑,可顶住盾牌组件6的后端面,活塞杆再次伸出,活动挡板9推动盾牌组件6前移,可完成二级顶进;同理,双作用油缸2再次回油,活塞杆再次回收,活塞杆再次伸出,第二块活动挡板9推动盾牌组件6前移, 可完成三级顶进;在完成所有的顶进动作后,下压所有的活动挡板9,并用对应的定位销13 抵住对应活动挡板9前端的槽口,便于盾牌组件6回到初始位置,可进行下一次循环;本技术增设活动挡板9,可实现多级顶进,通过顶进行程的叠加,采用较小行程的油缸可实现较大的顶进行程,设备的尺寸更小,具有更宽的适用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顶管机,包括两机架、底部固定于各自机架上的至少一支双作用油缸、与各自机架对应的滑动臂、两导轨、通过滚轮滑动装于导轨上的盾牌组件,机架上均设有滑槽,滑动臂上均连有装于对应滑槽中的滚轮,在滑动臂的后端均设有固定挡板,盾牌组件位于固定挡板的前方,双作用油缸的活塞杆与各自的滑动臂相联,其特征在于在盾牌组件前方的每个滑动臂上至少设有一活动挡板,活动挡板的前端均设有纵向的槽口,活动挡板的后端均设有水平段,活动挡板的中部通过铰轴铰接于各自的滑动臂上,在每个铰轴后方的滑动臂上均固设有位于对应活动挡板水平段上方的弹簧座,在活动挡板的水平段与对应的弹簧座之间均设有纵向的复位弹簧,在每个活动挡板前方的滑动臂上均通过铰接设有定位销,活动挡板下方的滑动臂上均固设有限位板。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顶管机,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机架的下端均联有两个以上的顶升油缸。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顶管机,包括两机架、至少两支双作用油缸、滑动臂、两导轨、盾牌组件,在滑动臂的后端均设有固定挡板,双作用油缸的活塞杆与滑动臂相联,在盾牌组件前方的每个滑动臂上至少设有一活动挡板,活动挡板的前端均设有纵向的槽口,活动挡板的后端均设有水平段,活动挡板的中部通过铰轴铰接于各自的滑动臂上,在每个铰轴后方的滑动臂上均固设有位于对应活动挡板水平段上方的弹簧座,在活动挡板的水平段与对应的弹簧座之间均设有纵向的复位弹簧,在每个活动挡板前方的滑动臂上均通过铰接设有定位销,活动挡板下方的滑动臂上均固设有限位板。本技术采用较小行程的油缸可实现较大的顶进行程,设备的尺寸更小,具有更宽的适用范围。文档编号F16L1/028GK202660057SQ20122018580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7日专利技术者叶邦正, 虞尚均, 邓正刚 申请人:泸州市龙马潭区长江液压件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顶管机,包括两机架、底部固定于各自机架上的至少一支双作用油缸、与各自机架对应的滑动臂、两导轨、通过滚轮滑动装于导轨上的盾牌组件,机架上均设有滑槽,滑动臂上均连有装于对应滑槽中的滚轮,在滑动臂的后端均设有固定挡板,盾牌组件位于固定挡板的前方,双作用油缸的活塞杆与各自的滑动臂相联,其特征在于在盾牌组件前方的每个滑动臂上至少设有一活动挡板,活动挡板的前端均设有纵向的槽口,活动挡板的后端均设有水平段,活动挡板的中部通过铰轴铰接于各自的滑动臂上,在每个铰轴后方的滑动臂上均固设有位于对应活动挡板水平段上方的弹簧座,在活动挡板的水平段与对应的弹簧座之间均设有纵向的复位弹簧,在每个活动挡板前方的滑动臂上均通过铰接设有定位销,活动挡板下方的滑动臂上均固设有限位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邦正虞尚均邓正刚
申请(专利权)人:泸州市龙马潭区长江液压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