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俞黎明专利>正文

一种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0090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模具,由模架、凸模[5]和凹模[7]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架由上架梁[2]下架梁[11]及至少有二根分别连接所述上架梁[2]和下架梁[11]的滑导柱[15]所构成,于所述上架梁[2]上固定有凸模[5],凸模[5]的侧面至少有一上部为近半圆柱形的肩凸[16],其下端部为与所述肩凸[16]的圆心在同一轴线上而曲率半径小于肩凸[16]的至少有一凹槽的近半圆柱形的型芯[18],紧贴型芯[18]一边的弧形表面垂直于型芯[18]所在的凸模[5]的侧面有一卸料杆道,并自凸模[5]的上表面至下表面至下表面有一垂直于所述卸料杆道的滑杆道,其上有斜槽的卸料杆[19]和其上开有斜契的滑杆[3]分别安装于所述的卸料杆道和滑杆道内,卸料杆[19]上的斜槽与滑杆[3]的斜契相吻合,所述的卸料杆[19]、滑杆[3]和穿过上架梁[2]打击滑杆[3]的打杆[1]组成脱模机构,并在所述模架的下架梁[11]上对应于凸模[5]固定其上有与型芯[18]数量相同的内表面呈上大下小近半圆台形型腔[20]的凹模[7]和顶模装置。(*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压制气门锁夹用的模具。目前国内在加工气门锁夹时均采用切削工艺,而无专用模具,因而导致制得的气门锁夹精确度差,废品率高,加工费料费时,成本高,致使国内高档发动机的气门锁夹长期依赖进口,国外虽有利用模具压制成的气门锁夹,但没有其有关模具结构等报道。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用来高精度,高效率低成本压制气门锁夹的模具。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的分别由上架梁、下架梁及至少有二根滑导柱组成模架,于所述上架梁上固定凸模,所述凸模的侧面至少有一上部为近半圆柱形的肩凸,其下端部为与所述肩凸的圆心在同一轴线上而曲率半径小于肩凸的至少有一个凹槽的近圆柱形的型芯,紧贴型芯一边的弧形表面垂直于该型芯所在的凸模侧面有一卸料杆道并自凸模表面至下表面垂直于所述的卸料杆道的滑杆道,其上有斜槽的卸料杆和其上开有斜契的滑杆分别安装于所述的卸料杆道和滑杆道内,卸料杆上的斜槽与滑杆的斜契相吻合,所述的卸料杆,滑杆及打击滑杆的打杆,组成脱模机构。在所述模架的下架梁上,对应于凸模固定其上有与型芯数量相同的内表面呈上下大小近半圆台形型腔的凹模和顶模装置。所述的顶模装置是由顶芯,弹簧、支承板及定距螺栓所组成,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顶芯和固定于下架梁上的支承板间设置有弹簧,定距螺栓经支承板穿过弹簧后与顶芯连接。本技术由于采用固定于上架梁上的其上设置有脱模机构的凸模和固定于下架梁上的凹模及顶模装置,在机械的作用下,使凸模向下运动并使型芯挤压凹模模内的胚料一次成型而制得气门锁夹,当凸模上行至上死点时,脱模机构工作使制得的气门锁夹自动脱离型芯,当凸模再次下行时,在顶模机构的作用下,使脱模机构自动复位,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工件精度高,废品率低,省料和自动脱模,省时,高效,成本低等显著优点。图一为本技术上架梁在下死点时的结构剖示图图二为本技术上架梁在上死点时的结构剖示图图三为本技术凹模的俯视图。现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由上架梁[2],下架梁[11]及至少有二根滑导柱[15]组成模架,凸模[5]的两侧分别对应地没有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上部为近半圆柱形的肩凸[16],在肩凸[16]的下端部有一与所述肩凸[16]的圆心在同一轴线上而其曲率半径小于肩凸[16]的至少有一凹槽[17]的近半圆柱形的型芯[18],紧贴型芯[18]一边的弧形表面垂直于型芯[18]所在的凸模[5]的侧面设置与型芯[18]数量相同的卸料杆道,并自凸模[5]的上表面至下表面设置有垂直于卸料杆道,其上开有斜槽的卸料杆[19]和其上开有斜契的滑杆[3]分别安入所述的卸料杆道和滑杆道内,卸料杆[19]上的斜槽与滑杆[3]上的斜契相吻合,随着滑杆[3]在外力作用下上下运动而使卸料杆[19]发生左右移动。凸模[5]固定于凸模固定板[6]内,再垫上垫板[4]后用紧固件与上架梁[2]相固定,滑杆[3]的上端穿过垫板[4]与穿过上架梁[2]的打直[1]相对。凹模[7]与型芯[18]相对应地设有其内表面为近半圆台形的型腔[20],凹模[7]的中间为顶芯[9],凹模[7]固定于凹模固定板[8]中后,垫上垫板[10]后用紧固件与下架梁[11]固定,垫板[10]和下架梁[11]中部均开有可供顶芯[9]作上下移动的通道。支承板[13]用紧固件固定于下架梁[11]上,并在所述顶芯[9]和支承板[13]之间安装上弹簧[12]后,用定距螺栓[14]穿过支承板[13]和弹簧[12]后与顶芯[9]连接。为便于模具的加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变型,可将所述的凸模[5]制成拼块式,在具体使用时,将胚料收入模腔[20]中,上架梁[2]在机械的作用下下行至下死点,固定于架梁[2]上的凸模[5]压入凹模[7],型芯[18]挤压型腔[20]中的胚料,使胚料被压制成气门锁夹,然后在机械的作用下,上架梁[2]向上运动至上死点,工件包夹在型芯[18]上被拉出模腔[20],于此同时,机械打击打杆[1],滑杆[3]在打杆[1]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导致卸料杆[19]发生水平运动,卸料杆[19]顶挤型芯[18]上的工件,使工件自动脱离型芯[18],而此时的顶芯[9]在弹簧[12]的作用下向上运动至顶芯[9]的上表面与凹模[7]的上表面相平,在继续第二循环时,打干[1]与滑杆[3]相脱离与随凸模[5]整体向下死点运动的滑杆[3]在顶芯[9]的作用下,滑杆[3]被向上挤压,随着滑杆[3]的复位而便得卸料杆[19]同时复位,模具重复上一循环。然后将工件进行后处理后即可制得成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由模架、凸模[5]和凹模[7]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架由上架梁[2]下架梁[11]及至少有二根分别连接所述上架梁[2]和下架梁[11]的滑导柱[15]所构成,于所述上架梁[2]上固定有凸模[5],凸模[5]的侧面至少有一上部为近半圆柱形的肩凸[16],其下端部为与所述肩凸[16]的圆心在同一轴线上而曲率半径小于肩凸[16]的至少有一凹槽的近半圆柱形的型芯[18],紧贴型芯[18]一边的弧形表面垂直于型芯[18]所在的凸模[5]的侧面有一卸料杆道,并自凸模[5]的上表面至下表面至下表面有一垂直于所述卸料杆道的滑杆道,其上有斜槽的卸料杆[19]和其上开有斜契的滑杆[3]分别安装于所述的卸料杆道和滑杆道内,卸料杆[19]上的斜槽与滑杆[3]的斜契相吻合,所述的卸料杆[19]、滑杆[3]和穿过上架梁[2]打击滑杆[3]的打杆[1]组成脱模机构,并在所述模架的下架梁[11]上对应于凸模[5]固定其上有与型芯[18]数量相同的内表面呈上大下小近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黎明
申请(专利权)人:俞黎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