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安大学专利>正文

生态复合型抗滑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99906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17:41
生态复合型抗滑桩,包括桩帽(1)、桩身(2)、桩尖(3)、中孔(4)、排水孔(5)与绿化壳(6),其特征在于:桩帽(1)、桩身(2)、桩尖(3)由钢筋混凝土灌注而成,桩身(2)与桩尖(3)实为一体,桩帽(1)安装在桩身(2)上部;桩帽(1)与桩身(2)顶部设计有绿化壳(6);中孔(4)位于桩身(2)内部,并与桩身(2)上的排水孔(5)连通,主要起排水、引水功能,将水引到绿化壳(6)供植物生长所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钢筋混凝土为骨架的带孔桩身能起到很好的锚固、抗剪与排水作用,而绿化壳能将坡体中的地下水加以利用供植物生长,既美化了环境又充分发挥出植物对边坡的修复功能,从而使边坡达到自稳的效果。总体来讲,生态复合型抗滑桩能起到对边坡的防护、绿化与生态平衡的综合效应。(*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土建类
,涉及一种抗滑防护与绿化装置,是一种专业用于边坡防治与绿化的生态复合型抗滑桩。技术背景目前,在各类边坡抗滑与防护工程中所采用的抗滑桩基本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主要起锚固、抗剪作用。这种抗滑桩对边坡的稳定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对于边坡的绿化却始终未能涉及,总体来讲还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并未考虑利用植物对边坡的修复功能,从而使边坡达到自稳的效果,没能起到对边坡的防护、绿化与生态平衡的综合效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态复合型抗滑桩,它能弥补现有抗滑桩只能单一防护而不能绿化的缺陷,既能起到抗剪、锚固作用,又能起到排水、绿化和维护生态平衡的综合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生态复合型抗滑桩,包括桩帽、桩身、桩尖、中孔、排水孔与绿化壳,桩身、桩尖实为一体,桩帽安装在桩身的上部;桩帽与桩身顶部设计有绿化壳;中孔位于桩身内部,并与桩身上的排水孔连通,将水引到绿化壳供植物生长所需;桩尖(3)插入坡体土层中。进一步地,桩帽与桩身可拆合。进一步地,绿化壳由存土育种格室、培养液球、毛细培养管、植物吸水管组成,存土育种格室放置培养土和植物种子,毛细培养管将培养液球中的营养物质引入到存土育种格室,植物吸水管将排水孔与坡体土层中的水导入存土育种格室。毛细培养管与植物吸水管同为细小的PVC管,区别在于毛细培养管贯穿整个培养液球,而植物吸水管联通的是存土育种格室。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以钢筋混凝土为骨架的带孔桩身能起到很好的锚固、抗剪与排水作用,而绿化壳能将坡体中的地下水加以利用供植物生长,既美化了环境又充分发挥出植物对边坡的修复功能,从而使边坡达到自稳的效果。总体来讲,生态复合型抗滑桩能起到对边坡的防护、绿化与生态平衡的综合效应。附图说明图I是生态复合型抗滑桩主视图。图2是生态复合型抗滑桩俯视图。图3是生态复合型抗滑桩的绿化壳结构图。I-桩帽2-桩身3-桩尖4-中孔5-排水孔6_绿化壳7_存土育种格室8-培养液球9-毛细培养管10-植物吸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技术采用以下结构一种生态复合型抗滑桩,包括桩帽I、桩身2、桩尖3、中孔4、排水孔5与绿化壳6。桩帽I、桩身2与桩尖3由钢筋混凝土灌注而成,桩帽I与桩身2可拆合,桩帽I与桩身2顶部设计有由纤维组织网叠置编织而成的绿化壳6,中孔4分布在桩身2上并与排水孔5连通,主要起排水、引水功能,将水引到绿化壳6供植物生长所需。该绿化壳6长为抗滑桩桩身周长,宽为50cm,由存土育种格室7、培养液球8、毛细培养管9、植物吸水管10组成,使用时在存土育种格室7中加入适量的培养土与种子并调配均匀,再将毛细培养管9与植物吸水管10接通,待水分吸收一定量后毛细培养管9即可出现毛细现象将培养液球8中的营养物质引入到存土育种格室7中以供植物吸收。生态型复合抗滑桩可以与空心砖、挡土墙配合使用,打入边坡的土中后,马上可以起到锚固、抗剪、排水作用,并能对空心砖与挡土墙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一段时间以后还 能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待植物长到一定程度后,其根系对坡体的固结作用将是持久性的,有效的治理了水土流失问题,同时植物对水的利用也解决了因排水孔堵塞而不能持久有效排水的问题。具体操作视实际工程而定,大体可分为两大类。针对单一采用此生态复合型抗滑桩进行边坡绿化防护可分为以下四步一、按现行抗滑桩施工要求进行孔位开挖、支护与抽水;二、生态复合型抗滑桩钢筋骨架安装与固定;三、灌注混凝土,并确保钢筋骨架不上浮;四、在从坡体表层至土层50cm深处安装绿化壳并锁定桩帽。对于与空心砖、挡土墙配合使用的小型生态复合型抗滑桩在选定桩位后即可直接打入桩身,桩身打入后开挖桩身周围的表层土至50cm深处,然后安装绿化壳并将原开挖出来的土回填进去,最后锁定桩帽。权利要求1.生态复合型抗滑桩,包括桩帽(I)、桩身(2)、桩尖(3)、中孔(4)、排水孔(5)与绿化壳(6),其特征在于桩帽(I)、桩身(2)、桩尖(3)由钢筋混凝土灌注而成,桩身(2)与桩尖(3)实为一体,桩帽(I)安装在与桩身(2)的上部;桩帽(I)与桩身(2)顶部设计有绿化壳(6);中孔(4)位于桩身(2)内部,并与桩身(2)上的排水孔(5)连通,将水引到绿化壳(6)供植物生长所需;桩尖(3)插入坡体土层中。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生态复合型抗滑桩,其特征在于桩帽(I)与桩身(2)可拆口 ο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生态复合型抗滑桩,其特征在于绿化壳¢)由存土育种格室(7)、培养液球(8)、毛细培养管(9)、植物吸水管(10)组成,存土育种格室(7)放置培养土和植物种子,毛细培养管(9 )将培养液球(8 )中的营养物质弓I入到存土育种格室(7 ),植物吸水管(10)将排水孔(5)将坡体土层中的水导入存土育种格室(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态复合型抗滑桩,其特征在于毛细培养管与植物吸水管同为细小的PVC管。专利摘要生态复合型抗滑桩,包括桩帽(1)、桩身(2)、桩尖(3)、中孔(4)、排水孔(5)与绿化壳(6),其特征在于桩帽(1)、桩身(2)、桩尖(3)由钢筋混凝土灌注而成,桩身(2)与桩尖(3)实为一体,桩帽(1)安装在桩身(2)上部;桩帽(1)与桩身(2)顶部设计有绿化壳(6);中孔(4)位于桩身(2)内部,并与桩身(2)上的排水孔(5)连通,主要起排水、引水功能,将水引到绿化壳(6)供植物生长所需。本技术以钢筋混凝土为骨架的带孔桩身能起到很好的锚固、抗剪与排水作用,而绿化壳能将坡体中的地下水加以利用供植物生长,既美化了环境又充分发挥出植物对边坡的修复功能,从而使边坡达到自稳的效果。总体来讲,生态复合型抗滑桩能起到对边坡的防护、绿化与生态平衡的综合效应。文档编号A01G9/02GK202658600SQ201220327478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6日专利技术者伍海清, 陈子玉 申请人:长安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生态复合型抗滑桩,包括桩帽(1)、桩身(2)、桩尖(3)、中孔(4)、排水孔(5)与绿化壳(6),其特征在于:桩帽(1)、桩身(2)、桩尖(3)由钢筋混凝土灌注而成,桩身(2)与桩尖(3)实为一体,桩帽(1)安装在与桩身(2)的上部;桩帽(1)与桩身(2)顶部设计有绿化壳(6);中孔(4)位于桩身(2)内部,并与桩身(2)上的排水孔(5)连通,将水引到绿化壳(6)供植物生长所需;桩尖(3)插入坡体土层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海清陈子玉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