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199386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15: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预处理装置、曝气生物滤池、竖片纤维滤池、中水池和反洗装置。污水预处理装置包括调节池和水解酸化池。曝气生物滤池包括CN滤池和DN滤池。竖片纤维滤池包括纤维滤池壳体、隔板、竖片纤维滤片组、滤片组清洗装置和纤维滤池出水管,滤片组清洗装置包括滤片吸泥泵、滤片吸泥管系和纤维滤池排泥管。中水池包括中水池壳体和中水池出水管。反洗装置包括反洗泵、反洗进水管系、CN滤池反洗风机、DN滤池反洗风机、CN滤池长柄滤头组、DN滤池长柄滤头组和反洗出水管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污水处理效果更好,出水质量更高,反洗效果好,不依赖外来水源的特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水处理装置,特别涉及ー种主要利用生物处理污水的装置,属于污水处理领域。
技术介绍
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采用物理沉淀的方法,这种方法利用固体颗粒受重力作用自然下沉的原理筛除污水中的固体颗粒,采用这种方法的设备通常包括容纳和处理污水的池体、进水管和排水管。但是,这种设备不能有效处理污水中的悬浮颗粒以及其他可溶性污质,也不能改善污水的可生化性,并且占用空间较大。传统的污水生物滤池通常包括池体、滤料、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污水从滤料层上部渗入,经过滤处理后排出池体。这种装置存在供氧不足,滤料层容易堵塞的问题,为了避免堵塞,通常设计成滤料层厚度较小的方案,从而又引发了影响污水处理效果的问题,而且工作环境较恶劣,受周围环境影响也较大。曝气生物过滤是ー种新型污水生物处理工艺,采用这种エ艺的方案通常包括池体、滤料、进水系统、曝气系统、反洗系统和排水系统,污水采用向上流的方式,伴随曝气经过滤料层,从而克服了普通生物滤池供氧不足的问题,同时采用颗粒状滤料层,解决了普通下行生物滤池滤料层易堵塞,处理污水效果不佳的问题,而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受周围环境的影响都不大。但是,单纯使用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污水,还是不能满足现实中对出水质量的要求,而且其中的反洗系统单纯使用外部清水,不仅冲洗效果不好,还浪费水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污水处理系统公开了一种新的方案,将污水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还有物理过滤结合起来,解决了目前单纯依靠ー种方式处理污水的装置出水质量不高,反洗效果不好,浪费水源的问题。本技术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预处理装置、曝气生物滤池、竖片纤维滤池、中水池和反洗装置。污水预处理装置包括调节池和水解酸化池,调节池包括调节池壳体I、预曝气风机2、预曝气管系3、进水管4和调节池出水管5,预曝气风机2出口与设置在调节池壳体I内的预曝气管系3进ロ连通,进水管4通入调节池壳体I上部内,调节池出水管5从调节池壳体I下部通出;水解酸化池包括酸化池壳体6、悬浮污泥床7、污水提升泵8、配水管系9、排泥管10和酸化池出水管11,悬浮污泥床7将酸化池壳体6内部分隔成上部的酸化池清水区和下部的酸化池污水区,污水提升泵8进ロ与调节池出水管5连通,污水提升泵8出口与设置在酸化池污水区内的配水管系9进ロ连通,排泥管10从酸化池壳体6底部通出,酸化池出水管11从酸化池清水区上部通出。曝气生物滤池包括CN滤池和DN滤池,CN滤池包括CN滤池壳体12、CN滤池陶粒滤料床13、CN滤池曝气风机14、CN滤池曝气管系15和CN滤池出水管16,CN滤池陶粒滤料床13将CN滤池壳体12内部分隔成上部的CN滤池清水区和下部的CN滤池污水区,酸化池出水管11通入CN滤池污水区下部,CN滤池曝气风机14出口与设置在CN滤池污水区内的CN滤池曝气管系15进ロ连通,CN滤池出水管16从CN滤池清水区上部通出;DN滤池包括DN滤池壳体17、DN滤池陶粒滤料床18和DN滤池出水管19,DN滤池陶粒滤料床18将DN滤池壳体17内部分隔成上部的DN滤池清水区和下部的DN滤池污水区,CN滤池出水管16通入DN滤池污水区,DN滤池出水管19从DN滤池清水区上部通出。竖片纤维滤池包括纤维滤池壳体20、隔板21、竖片纤维滤片组22、滤片组清洗装置和纤维滤池出水管23,滤片组清洗装置包括滤片吸泥泵24、滤片吸泥管系25和纤维滤池排泥管26,隔板21将纤维滤池壳体20内部分隔成并列的纤维滤池除污区和纤维滤池过滤区,纤维滤池除污区上部与纤维滤池过滤区上部连通,DN滤池出水管19通入纤维滤池除污区内下部,竖片纤维滤片组22设置在纤维滤池过滤区内,滤片吸泥管系25吸泥端与竖片纤维滤片组22工作面滑动连接,滤片吸泥管系25出口与滤片吸泥泵24进ロ连通,滤片吸泥泵24出口与纤维滤池排泥管26进ロ连通,纤维滤池排泥管26通出纤维滤池壳体20,纤维 滤池出水管23从纤维滤池过滤区下部通出。 中水池包括中水池壳体27和中水池出水管28,纤维滤池出水管23通入中水池壳体27内上部,中水池出水管28从中水池壳体27内下部通出。反洗装置包括反洗泵29、反洗进水管系30、CN滤池反洗风机31、DN滤池反洗风机32、CN滤池长柄滤头组33、DN滤池长柄滤头组34和反洗出水管系35,反洗泵29进ロ与中水池壳体27底部连通,反洗泵29出口与反洗进水管系30进ロ连通,反洗进水管系30出口与设置在CN滤池污水区内的CN滤池长柄滤头组33和设置在DN滤池污水区内的DN滤池长柄滤头组34的进ロ连通,CN滤池反洗风机31与CN滤池长柄滤头组33进ロ连通,DN滤池反洗风机32与DN滤池长柄滤头组34进ロ连通,纤维滤池排泥管26出口与反洗出水管系35进ロ端连通,反洗出水管系35进ロ端从CN滤池清水区上部和DN滤池清水区上部通出,反洗出水管系35出口端与酸化池污水区下部连通。本技术污水处理系统具有污水处理效果更好,出水质量更高,反洗效果好,不依赖外来水源的特点。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污水处理系统组合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污水处理系统流程示意图。图I 2中,I是调节池壳体,2是预隱气风机,3是预隱气管系,4是进水管,5是调节池出水管,6是酸化池壳体,7是悬浮污泥床,8是污水提升泵,9是配水管系,10是排泥管,11是酸化池出水管,12是CN滤池壳体,13是CN滤池陶粒滤料床,14是CN滤池曝气风机,15是CN滤池曝气管系,16是CN滤池出水管,17是DN滤池壳体,18是DN滤池陶粒滤料床,19是DN滤池出水管,20是纤维滤池壳体,21是隔板,22是竖片纤维滤片组,23是纤维滤池出水管,24是滤片吸泥泵,25是滤片吸泥管系,26是纤维滤池排泥管,27是中水池壳体,28是中水池出水管,29是反洗泵,30是反洗进水管系,31是CN滤池反洗风机,32是DN滤池反洗风机,33是CN滤池长柄滤头组,34是DN滤池长柄滤头组,35是反洗出水管系,36是细格栅,37是曝气头,38是酸化池出水槽,39是CN滤池出水槽,40是DN滤池出水槽,41是CN滤池反洗出水槽,42是DN滤池反洗出水槽,43是搅拌器,44是反洗缓冲池,45是反洗排泥提升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ー步说明。如图I 2所示,本技术污水处理系统示意图。污水经细格栅36进入调节池,在气泡流的带动下保持污质分散均匀。污水提升泵8将调节池内的污水泵入水解酸化池进行厌氧可生物预处理,其中,不溶性有机物被水解成可溶性物质,部分大分子和难于生物降解的污质转化为易于生物降解的物质,无法生物处理的污泥颗粒从排泥管10排出。经水解酸化处理的污水排入CN滤池污水区,空气由CN滤池曝气风机14经CN滤池曝气管系15从CN滤池曝气头37中溢出,溢出的空气伴随污水上行通过CN滤池陶粒滤料床13进入CN滤池清水区,污水中的含碳污染物(C0D和B0D)和氨氮经好氧生物处理后基本去除,CN滤池 清水区中的过滤水进入CN滤池出水槽39经由CN滤池出水管16排入DN滤池污水区,污水上行通过DN滤池陶粒滤料床18进入DN滤池清水区,污水中的硝态氮基本去除,DN滤池清水区中的过滤水进入DN滤池出水槽40经由DN滤池出水管19排入竖片纤维滤池除污区,与投放其中的聚合氯化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预处理装置、曝气生物滤池、竖片纤维滤池、中水池和反洗装置,其中:所述污水预处理装置包括调节池和水解酸化池,所述调节池包括调节池壳体(1)、预曝气风机(2)、预曝气管系(3)、进水管(4)和调节池出水管(5),预曝气风机(2)出口与设置在调节池壳体(1)内的预曝气管系(3)进口连通,进水管(4)通入调节池壳体(1)上部内,调节池出水管(5)从调节池壳体(1)下部通出;所述水解酸化池包括酸化池壳体(6)、悬浮污泥床(7)、污水提升泵(8)、配水管系(9)、排泥管(10)和酸化池出水管(11),悬浮污泥床(7)将酸化池壳体(6)内部分隔成上部的酸化池清水区和下部的酸化池污水区,污水提升泵(8)进口与调节池出水管(5)连通,污水提升泵(8)出口与设置在所述酸化池污水区内的配水管系(9)进口连通,排泥管(10)从酸化池壳体(6)底部通出,酸化池出水管(11)从所述酸化池清水区上部通出;所述曝气生物滤池包括CN滤池和DN滤池,所述CN滤池包括CN滤池壳体(12)、CN滤池陶粒滤料床(13)、CN滤池曝气风机(14)、CN滤池曝气管系(15)和CN滤池出水管(16),CN滤池陶粒滤料床(13)将CN滤池壳体(12)内部分隔成上部的CN滤池清水区和下部的CN滤池污水区,酸化池出水管(11)通入所述CN滤池污水区下部,CN滤池曝气风机(14)出口与设置在所述CN滤池污水区内的CN滤池曝气管系(15)进口连通,CN滤池出水管(16)从所述CN滤池清水区上部通出;所述DN滤池包括DN滤池壳体(17)、DN滤池陶粒滤料床(18)和DN滤池出水管(19),DN滤池陶粒滤料床(18)将DN滤池壳体(17)内部分隔 成上部的DN滤池清水区和下部的DN滤池污水区,CN滤池出水管(16)通入所述DN滤池污水区,DN滤池出水管(19)从所述DN滤池清水区上部通出;所述竖片纤维滤池包括纤维滤池壳体(20)、隔板(21)、竖片纤维滤片组(22)、滤片组清洗装置和纤维滤池出水管(23),所述滤片组清洗装置包括滤片吸泥泵(24)、滤片吸泥管系(25)和纤维滤池排泥管(26),隔板(21)将纤维滤池壳体(20)内部分隔成并列的纤维滤池除污区和纤维滤池过滤区,所述纤维滤池除污区上部与所述纤维滤池过滤区上部连通,DN滤池出水管(19)通入所述纤维滤池除污区内下部,竖片纤维滤片组(22)设置在所述纤维滤池过滤区内,滤片吸泥管系(25)吸泥端与竖片纤维滤片组(22)工作面滑动连接,滤片吸泥管系(25)出口与滤片吸泥泵(24)进口连通,滤片吸泥泵(24)出口与纤维滤池排泥管(26)进口连通,纤维滤池排泥管(26)通出纤维滤池壳体(20),纤维滤池出水管(23)从所述纤维滤池过滤区下部通出;所述中水池包括中水池壳体(27)和中水池出水管(28),纤维滤池出水管(23)通入中水池壳体(27)内上部,中水池出水管(28)从中水池壳体(27)内下部通出;所述反洗装置包括反洗泵(29)、反洗进水管系(30)、CN滤池反洗风机(31)、DN滤池反洗风机(32)、CN滤池长柄滤头组(33)、DN滤池长柄滤头组(34)和反洗出水管系(35),反洗泵(29)进口与中水池壳体(27)底部连通,反洗泵(29)出口与反洗进水管系(30)进口连通,反洗进水管系(30)出口与设置在所述CN滤池污水区内的CN滤池长柄滤 头组(33)和设置在所述DN滤池污水区内的DN滤池长柄滤头组(34)的进口连通,CN滤池反洗风机(31)与CN滤池长柄滤头组(33)进口连通,DN滤池反洗风机(32)与DN滤池长柄滤头组(34)进口连通,纤维滤池排泥管(26)出口与反洗出水管系(35)进口端连通,反洗出水管系(35)进口端从所述CN滤池清水区上部和所述DN滤池清水区上部通出,反洗出水管系(35)出口端与所述酸化池污水区下部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阳华张郡徐萌张焘何洁妮魏玲霞龚本涛魏振郑阳波任熙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华励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