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调节池、曝气生物滤池、沉淀池及生态床,所述调节池设有入水端,所述调节池与所述曝气生物滤池之间设有输送管道,所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还设有粗格栅及细格栅,所述粗格栅设置于所述调节池的入水端,所述细格栅设置于所述调节池与所述曝气生物滤池之间的输送管道中。(*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村镇污水是造成我国区域性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之一。现有村镇的生活污水一般是直接排入受納水体,对地表水及地下水都有很大程度的污染近年来,政府大力推进村镇居住区域性集中以及改水改厕,村镇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排放,使得水体污染有一定程度减轻。但即便如此,村镇污水也已经成为村镇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现有的村镇生活污水处理如厌氧滤池加氧化塘加生态渠、厌氧池加接触氧化加人 エ湿地、地埋式微动カ氧化沟等エ艺存在建设成本高、占地面积大、运行费用高、管理复杂等问题,不适用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ー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调节池、曝气生物滤池、沉淀池及生态床,所述调节池设有入水端,所述调节池与所述曝气生物滤池之间设有输送管道,所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还设有粗格栅及细格栅,所述粗格栅设置于所述调节池的入水端,所述细格栅设置于所述调节池与所述曝气生物滤池之间的输送管道中。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为,所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还设有提升泵,所述提升泵设置于调节池与曝气生物滤池之间。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为,所述调节池、曝气生物滤池、沉淀池及生态床采用地上式。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为,所述调节池、曝气生物滤池、沉淀池及生态床采用地下式。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为,所述粗格栅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粗栅条,相邻两个粗栅条之间的间距为10毫米至20毫米。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为,所述细格栅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细栅条,相邻两个细栅条之间的间距为2毫米至5毫米。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为,所述调节池采用砖混结构。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为,所述调节池采用塑料薄膜防渗蓄水池。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为,所述曝气生物滤池、沉淀池采用碳钢制成。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为,所述曝气生物滤池、沉淀池采用玻璃钢制成。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达标、运行费用低、管理简单、广泛适用于村镇生活污水处理。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组成框图。图2是本技术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进水、出水水质的组分构成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ー步说明。请參阅图I及图2,本技术提供了ー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10,包括依次连接的调节池13、曝气生物滤池15、沉淀池17及生态床19。调节池13用于进行水质、水量的混合调节,避免不同时间段进水的水质水量的大 料薄膜防渗蓄水池。生活污水处理系统10还设有粗格栅21、细格栅23。调节池13还设有入水端,待处理的生活污水由调节池13的入水端进入调节池13。所述粗格栅21设置于所述调节池13的入水端。所述调节池13与所述曝气生物滤池15之间设有输送管道,所述细格栅23设置于所述调节池13与所述曝气生物滤池15之间的输送管道中。粗格栅21及细格栅23主要用于去除较大的悬浮或漂浮物,减轻后续エ序负荷,并起到保护水泵、管道、仪表的作用。粗格栅21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粗栅条(图未示),相邻两个粗栅条之间的间距为10毫米至20毫米。细格栅23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细栅条(图未示),相邻两个细栅条之间的间距为2毫米至5毫米。生活污水处理系统10还设有提升泵25,提升泵25设置于调节池13与曝气生物滤池15之间。待处理的污水经提升泵25进入曝气生物滤池15。本实施例中,生活污水处理系统10通过曝气生物滤池15使微生物附着在填料表面生长而形成生物膜,当污水流经填料表面和生物膜接触的过程中,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即被微生物吸附、稳定,最終转化为H2O, CO2和微生物细胞物质,使污水得以净化。曝气生物滤池15将污水排放入沉淀池17,通过污水中的悬浮物自身重力作用进行沉淀去除。沉淀池17主要用于沉淀生物滤池脱落的老化活性污泥,去除CODcr、NH3-N。沉淀池17的出水达到GB 18918-2002中的ー级B标准。曝气生物滤池15及沉淀池17可采用碳钢或玻璃钢制成。污水也可最后进入生态床19,生态床19利用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生态床19的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用。去除C0Dcr、TN,TP,生态床19出水达到GB 18918-2002中的ー级A标准。可以理解的是,调节池13、曝气生物滤池15、沉淀池17及生态床19可采用地上式或地下式。本技术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10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达标、运行费用低、管理简单、广泛适用于村镇生活污水处理。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ー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ー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调节池、曝气生物滤池、沉淀池及生态床,所述调节池设有入水端,所述调节池与所述曝气生物滤池之间设有输送管道,所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还设有粗格栅及细格栅,所述粗格栅设置于所述调节池的入水端,所述细格栅设置于所述调节池与所述曝气生物滤池之间的输送管道中。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还设有提升泵,所述提升泵设置于调节池与曝气生物滤池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曝气生物滤池、沉淀池及生态床采用地上式。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曝气生物滤池、沉淀池及生态床采用地下式。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粗格栅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粗栅条,相邻两个粗栅条之间的间距为10毫米至20毫米。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细格栅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细栅条,相邻两个细栅条之间的间距为2毫米至5毫米。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采用砖混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采用塑料薄膜防渗蓄水池。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生物滤池、沉淀池采用碳钢制成。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生物滤池、沉淀池采用玻璃钢制成。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调节池、曝气生物滤池、沉淀池及生态床,所述调节池设有入水端,所述调节池与所述曝气生物滤池之间设有输送管道,所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还设有粗格栅及细格栅,所述粗格栅设置于所述调节池的入水端,所述细格栅设置于所述调节池与所述曝气生物滤池之间的输送管道中。文档编号C02F9/14GK202658047SQ20122027119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1日专利技术者叶昌明, 李伟华, 黄彬 申请人:深圳市清泉水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调节池、曝气生物滤池、沉淀池及生态床,所述调节池设有入水端,所述调节池与所述曝气生物滤池之间设有输送管道,所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还设有粗格栅及细格栅,所述粗格栅设置于所述调节池的入水端,所述细格栅设置于所述调节池与所述曝气生物滤池之间的输送管道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昌明,李伟华,黄彬,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清泉水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