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建明专利>正文

一种杯形件首道工序拉伸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97014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12:37
一种杯形件首道工序拉伸模具,属于冲压模具技术领域,目的是提供一种杯形件首道工序拉伸模具,在上模座(6)上方中部通过螺钉和销钉(10)设置有模柄(7),上模座(6)下方通过螺栓(5)设置有凹模(11),所述的凹模和凹模(11)空腔内的打板(12);所述的下模座(3)上方通过销钉(4)设置有固定板(15)和凸模(14),所述的固定板(15)有一个空腔,其凸模(14)设置在固定板(15)的空腔内,所述的下模座(3)下方通过螺杆(1)依次设置有托板(17)和橡胶(2),在下模座(3)下方与托板(17)间设置的顶杆(16)穿过下模座(3)与凸模(14)上方设置的压料圈(13)连接,模具实现批量生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冲压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杯形件首道工序拉伸模具
技术介绍
冲压是利用安装在冲压设备上,机械对模具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冲压通常是在常温下对材料进行冷变形加工,且主要采用板料来加工成所需零件,所以也叫冷冲压或板料冲压,冲压是材料压力加工或塑性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冲压所使用的模具称为冲压模具,是将材料批量加工成所需冲压的专用工具,冲模在冲压中至关重要,没有符合要求的冲模,批量冲压生产就能以进行,没有先进的冲模, 先进的冲压工艺就无法实现。冲压工艺与模具、冲压设备和冲压材料构成冲压加工的三要素,只有三者相互结合才能冲出零件。杯形件的拉深工序为无凸缘拉深件,各尺寸均无较严格的公差要求,又是大批量生产,所以不能用剪切板料的方法进行拉深,固采用冲压加工的方法,根据对材料和零件形状的分析,确定冲压工序为落料拉深复合,最后冲孔和翻边,多工序配合制成零件,需要多副冲压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杯形件首道工序拉伸模具,首道落料拉深工序,模具整体结构设计简单,采用橡胶弹压顶料方式,上下模采用导柱导套导向,模具使用寿命长,操作方便且安全可靠。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杯形件首道工序拉伸模具,由上模部份和下模部份组成,其上模部分包括螺栓5、上模座6、模柄7、六角螺母8、打杆9、销钉10、凹模11、打板12、压料圈13、导套18 ;其下模部份包括螺杆I、橡胶2、下模座3、销钉4、凸模14、固定板15、顶杆16、托板17、导柱19 ;其特征在于在上模座6上方中部通过螺钉和销钉10设置有模柄7,上模座6下方通过螺栓5设置有凹模11,所述的凹模11中部有一个空腔,空腔内设置有打板12 ;所述的下模座3上方通过销钉4设置有固定板15和凸模14,所述的固定板15有一个空腔,其凸模14设置在固定板15的空腔内,所述的下模座3下方通过螺杆I依次设置有托板17和橡胶2,在下模座3下方与托板17间设置有顶杆16,顶杆16穿过下模座3与凸模14上方设置的压料圈13连接。所述的打板12和压料圈13组成零件落料型腔。所述的上模座6的一侧两角还设置有导套18。所述的打杆9为双头螺纹杆,一端设置有六角螺母8,另一端穿过模柄7、上模座6、凹模11和打板12。所述的凹模11由材质TlOA制成。所述的下模座3的一侧两角还设置有导柱19。所述的螺杆I为双头螺纹杆,一端设置有六角螺母,另一端穿过橡胶2和托板17,与下模座3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该模具生产效率较高,尤其能适合在单机上实现自动化,安全、省料,模具的使用寿命长,模具维修调整容易,为首道落料拉深工序,模具整体结构设计简单,采用橡胶弹压顶料方式,上下模采用导柱导套导向,模具使用寿命长,操作方便且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冲压零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冲压模具正视图。 图3为本技术冲压模具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冲压模具下模座正视图。图中,螺杆I、橡胶2、下模座3、销钉4、螺栓5、上模座6、模柄7、六角螺母8、打杆9、销钉10、凹模11、打板12、压料圈13、凸模14、固定板15、顶杆16、托板17、导套18、导柱19。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以杯形件为例,首道工序拉伸模具设计如下I、分析该零件材质为08F料厚度1mm,生产数量4万件,零件最终成形为一个杯形,内腔较深,一次冲压无法完成,工序采用落料拉深复合,最后冲孔和翻边三道工序配合制成最终零件,需要三副冲压模具;2、模具设计技术要求所有零件加工表面上,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的缺陷;零件进行高频淬火并回火后硬度达到HRC40-45 ;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0. 5mm ;最终工序为热处理后的零件,表面不应有氧化皮,经过精加工的配合面。一种杯形件首道工序拉伸模具,由上模部份和下模部份组成,其上模部分包括螺栓5、上模座6、模柄7、六角螺母8、打杆9、销钉10、凹模11、打板12、压料圈13、导套18 ;其下模部份包括螺杆I、橡胶2、下模座3、销钉4、凸模14、固定板15、顶杆16、托板17、导柱19 ;在上模座6上方中部通过螺钉和销钉10设置有模柄7,上模座6下方通过螺栓5设置有凹模11,所述的凹模11中部有一个空腔,空腔内设置有打板12,所述的凹模11由材质TlOA制成,所述的上模座6的一侧两角还设置有导套18。所述的下模座3上方通过销钉4设置有固定板15和凸模14,所述的固定板15有一个空腔,其凸模14设置在固定板15的空腔内,所述的下模座3下方通过螺杆I依次设置有托板17和橡胶2,在下模座3下方与托板17间设置有顶杆16,顶杆16穿过下模座3与凸模14上方设置的压料圈13连接,所述的螺杆I为双头螺纹杆,一端设置有六角螺母,另一端穿过橡胶2和托板17,与下模座3连接,所述的下模座3的一侧两角还设置有导柱19,所述的打板12和压料圈13组成零件落料型腔。该模具为首道落料拉深工序模具,使用时生产效率高,尤其能适合在单机上实现自动化生产,上模部份由模柄7安装在机台上夹板上,下模部分由下模座3安装在机台下夹板上,将待冲制板料放置在压料圈13型腔内,启动开关后上模部份向下移动,打板12和压料圈13合严后,打板12将继续往下压,迫使由左右两个顶杆16带动压料圈13向下运动,运动至机台设定的下模移动行程后,上模部份迅速向上移动,橡胶2迅速弹起托板17,压迫顶杆16带动压料圈13向上运动,从而将成型后的零件顶出型腔,在冲压过程中每单件涂抹冲压油进行冲压,能够延长模具使用寿命,模具维修调整容易,模具设计寿命为五万模,经 试生产100件,试生产过程中模具无卡滞、无零件损坏,抽检后其零件尺寸符合图纸设计要求,模具整体设计合格能够正常投入批量生产试用,操作方便且整体重量轻巧。权利要求1.一种杯形件首道工序拉伸模具,由上模部份和下模部份组成,其上模部分包括螺栓(5)、上模座(6)、模柄(7)、六角螺母(8)、打杆(9)、销钉(10)、凹模(11)、打板(12)、压料圈(13)、导套(18);其下模部份包括螺杆(I)、橡胶(2)、下模座(3)、销钉(4)、凸模(14)、固定板(15)、顶杆(16)、托板(17)、导柱(19);其特征在于在上模座(6)上方中部通过螺钉和销钉(10)设置有模柄(7),上模座(6)下方通过螺栓(5)设置有凹模(11),所述的凹模(11)中部有一个空腔,空腔内设置有打板(12);所述的下模座(3)上方通过销钉(4)设置有固定板(15)和凸模(14),所述的固定板(15)有一个空腔,其凸模(14)设置在固定板(15)的空腔内,所述的下模座(3)下方通过螺杆(I)依次设置有托板(17)和橡胶(2),在下模座(3)下方与托板(17)间设置有顶杆(16),顶杆16穿过下模座(3)与凸模(14)上方设置的压料圈(1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杯形件首道工序拉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打板(12)和压料圈(13)组成零件落料型腔。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杯形件首道工序拉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座(6)的一侧两角还设置有导套(18)。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杯形件首道工序拉伸模具,其特征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杯形件首道工序拉伸模具,由上模部份和下模部份组成,其上模部分包括螺栓(5)、上模座(6)、模柄(7)、六角螺母(8)、打杆(9)、销钉(10)、凹模(11)、打板(12)、压料圈(13)、导套(18);其下模部份包括螺杆(1)、橡胶(2)、下模座(3)、销钉(4)、凸模(14)、固定板(15)、顶杆(16)、托板(17)、导柱(19);其特征在于:在上模座(6)上方中部通过螺钉和销钉(10)设置有模柄(7),上模座(6)下方通过螺栓(5)设置有凹模(11),所述的凹模(11)中部有一个空腔,空腔内设置有打板(12);所述的下模座(3)上方通过销钉(4)设置有固定板(15)和凸模(14),所述的固定板(15)有一个空腔,其凸模(14)设置在固定板(15)的空腔内,所述的下模座(3)下方通过螺杆(1)依次设置有托板(17)和橡胶(2),在下模座(3)下方与托板(17)间设置有顶杆(16),顶杆16穿过下模座(3)与凸模(14)上方设置的压料圈(1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李建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