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集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96376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1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集尘装置,包括设置有进气口和排气口的壳体和固定在壳体内且套接在进气口上的除尘网罩。所述的壳体顶部设置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支撑杆,在壳体的底部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用于固定除尘网罩的固定杆;每两个相邻的支撑杆和一个固定杆上设置有一个除尘网罩,相邻的两个除尘网罩的顶部依次连接;所述的壳体内设置有用于清理除尘网罩内灰尘的除尘装置。这样设置的优点在于增大了除尘网罩的内部吸附面积,可将大大缩小设备的体积。当设备工作一定时间后,开启除尘装置可以将除尘网罩内储存的灰尘排出并集中处理。解决了现有设备需要停机清除灰尘的技术缺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业用的除尘器,特别是一种自动集尘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除尘装置采用集尘箱布袋过滤粉尘,工作一段事件后需要定期人工清理粉尘,过滤袋进行粉尘清理时须停机操作。清理的频率高,一般除尘装置每一天需要清理一次。如果未及时清理粉尘,会因为粉尘会对风机流量产生影响,除尘效果不断下降,风机流量变化对产品质量也有影响,滤布上有大量粉尘导致过滤效果不够理想,而且现有的除尘设备为了尽可能延长清理的间隔时间,设计的体积都比较大。综上所述,目前需要一种过滤效果更好,更环保,自带粉尘清理机构,可以长时间 不间断工作的除尘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目前所使用的除尘装置体积大、除尘效果不稳定、粉尘清理频率高等缺点,重新设计一种过滤效果更好,更环保,自带粉尘清理机构,可以长时间不间断工作的自动集尘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针对现有的除尘装置体积大、除尘效果不稳定、粉尘清理频率高等缺点,重新设计一种自动集尘装置,包括设置有进气口和排气口的壳体和固定在壳体内且套接在进气口上的除尘网罩。所述的壳体顶部设置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支撑杆,在壳体的底部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用于固定除尘网罩的固定杆;每两个相邻的支撑杆和一个固定杆上设置有一个除尘网罩,相邻的两个除尘网罩的顶部依次连接;所述的壳体内设置有用于清理除尘网罩内灰尘的除尘装置。实际生产时是将一条较长的除尘网在支撑杆和固定杆之间呈“S”字形设置,除尘网布的两侧边缝合形成多个连续的除尘网罩。这样设置的优点在于增大了除尘网罩的内部吸附面积,可将大大缩小设备的体积。当设备工作一定时间后,开启除尘装置可以将除尘网罩内储存的灰尘排出并集中处理。解决了现有设备需要停机清除灰尘的技术缺点。所述的壳体内设置有六个或六个以上的支撑杆和五个或五个以上的固定杆;上述的支撑杆和固定杆上固定有五个或五个依次连接的除尘网罩。多个除尘网罩的设置可以有效降低每个除尘网罩的除尘量,能让设备更长时间保持高效除尘的工作状态。所述除尘装置是由固定在壳体上的滑轨、滑轮、联动滑轮组、行动电机、吸尘管、支撑管和吸尘风机组成;所述滑轨固定在壳体顶端,安置在支撑管上的滑轮与滑轨配合活动连接,固定在壳体上的行动电机通过联动滑轮组与支撑管连接,所述的支撑管与吸尘风机连通;所述的吸尘管的一端固定在支撑管上,另一端延伸至除尘网罩内,每个除尘网罩内对应有一根吸尘管。在除尘装置工作时,行动电机通过联动滑轮组控制支撑管在滑轨上来回移动,当支撑管在滑轨上来回移动的过程中,吸尘风机让安置在每个除尘网罩的吸尘管形成负压,此时除尘网罩内的回程不断地被吸尘管吸走,从而实现为除尘网罩除尘清洁的目的。所述的吸尘管延伸至除尘网罩内的一端的末端封闭,在吸尘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吸尘孔。吸尘管的侧壁上的吸尘孔在除尘网罩内来回移动的过程中,能有效吸走除尘网罩内的灰尘。本技术具有空气过滤效果更好,更环保,可以长时间不间断工作等技术优点。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除尘网罩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除尘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2、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设置有进气口 11和排气口 12的壳体I和固定在壳体I内且套接在进气口 11上的除尘网罩2。如图1、2所示,所述的壳体I顶部设置有六个支撑杆13,在壳体I的底部设置有五个用于固定除尘网罩2的固定杆14 ;每两个相邻的支撑杆13和一个固定杆14上设置有一个除尘网罩2,相邻的两个除尘网罩2的顶部依次连接;所述的壳体I内设置有用于清理除尘网罩2内灰尘的除尘装置3。当设备工作一定时间后,开启除尘装置可以将除尘网罩内储存的灰尘排出并集中处理。解决了现有设备需要停机清除灰尘的技术缺点。如图1、3所示,所述除尘装置3是由固定在壳体I上的滑轨31、滑轮32、联动滑轮组33、行动电机34、吸尘管35、支撑管36和吸尘风机37组成;所述滑轨31固定在壳体I顶端,安置在支撑管36上的滑轮32与滑轨31配合活动连接,固定在壳体I上的行动电机34通过联动滑轮组33与支撑管36连接,所述的支撑管36与吸尘风机37连通;所述的吸尘管35的一端固定在支撑管36上,另一端延伸至除尘网罩2内,每个除尘网罩2内对应有一根吸尘管35。在除尘装置3工作时,行动电机34通过联动滑轮组33控制支撑管36在滑轨31上来回移动,当支撑管36在滑轨31上来回移动的过程中,吸尘风机37让安置在每个除尘网罩2的吸尘管35形成负压,此时除尘网罩2内的回程不断地被吸尘管35吸走,从而实现为除尘网罩2除尘清洁的目的。如图3所示,所述的吸尘管35延伸至除尘网罩2内的一端的末端封闭,在吸尘管35的侧壁上开设有吸尘孔351。吸尘管35的侧壁上的吸尘孔351在除尘网罩2内来回移动的过程中,能有效吸走除尘网罩3内的灰尘。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集尘装置,包括设置有进气口和排气口的壳体和固定在壳体内且套接在进气口上的除尘网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顶部设置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支撑杆,在壳体的底部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用于固定除尘网罩的固定杆;每两个相邻的支撑杆和一个固定杆上设置有一个除尘网罩,相邻的两个除尘网罩的顶部依次连接;所述的壳体内设置有用于清理除尘网罩内灰尘的除尘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动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内设置有六个或六个以上的支撑杆和五个或五个以上的固定杆;上述的支撑杆和固定杆上固定有五个或五个依次连接的除尘网罩。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自动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装置是由固定在壳体上的滑轨、滑轮、联动滑轮组、行动电机、吸尘管、支撑管和吸尘风机组成;所述滑轨固定在壳体顶端,安置在支撑管上的滑轮与滑轨配合活动连接,固定在壳体上的行动电机通过联动滑轮组与支撑管连接,所述的支撑管与吸尘风机连通;所述的吸尘管的一端固定在支撑管上,另一端延伸至除尘网罩内,每个除尘网罩内对应有一根吸尘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尘管延伸至除尘网罩内的一端的末端封闭,在吸尘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吸尘孔。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集尘装置,包括设置有进气口和排气口的壳体和固定在壳体内且套接在进气口上的除尘网罩。所述的壳体顶部设置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支撑杆,在壳体的底部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用于固定除尘网罩的固定杆;每两个相邻的支撑杆和一个固定杆上设置有一个除尘网罩,相邻的两个除尘网罩的顶部依次连接;所述的壳体内设置有用于清理除尘网罩内灰尘的除尘装置。这样设置的优点在于增大了除尘网罩的内部吸附面积,可将大大缩小设备的体积。当设备工作一定时间后,开启除尘装置可以将除尘网罩内储存的灰尘排出并集中处理。解决了现有设备需要停机清除灰尘的技术缺点。文档编号B01D46/42GK202654835SQ20122018512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6日专利技术者林颖宗 申请人:广州市兴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集尘装置,包括设置有进气口和排气口的壳体和固定在壳体内且套接在进气口上的除尘网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顶部设置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支撑杆,在壳体的底部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用于固定除尘网罩的固定杆;每两个相邻的支撑杆和一个固定杆上设置有一个除尘网罩,相邻的两个除尘网罩的顶部依次连接;所述的壳体内设置有用于清理除尘网罩内灰尘的除尘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颖宗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兴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