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式油水分离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96295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1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过滤式油水分离设备,包括除油过滤器和隔油池;所述除油过滤器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进液口、排污口及出液口,壳体内设有滤料层和滤料网板;所述进液口位于滤料层上方,所述排污口位于除油过滤器的顶部,所述出液口位于除油过滤器的底部,所述滤料层位于滤料网板之上;所述出液口与所述隔油池的进水口相通;所述滤料层内装有表面积聚型吸油滤料。该设备适用于处理含油含悬浮物的油水,尤其适用处理高含油量和高悬浮物含量的油水。具有除油效果好、过滤精度高、操作简单、处理能力强、不需要破乳剂、不引入其他化学杂质、运行能耗低成本低、滤料无需化学再生、运行周期长,分离后的油、水可以回用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油水分离技术,特别涉及一种过滤式油水分离设备,属于水处理和环境保护领域。
技术介绍
专利CN101559292A公开了一种下进上出的除油工艺,它在溶液悬浮物比较少的场合,应用比较成功,但对悬浮物比较多的溶液、采油废水、冶炼萃余液和其它一些工业废水处理时,会出现滤料被含油悬浮物粘接,结团,清洗非常困难,操作不方便。在湿法冶金工业,石油化工含油废水处理方面需要一种实用高效的除油技术,能够在有一定悬浮物(彡500mg/L)的含油废水中除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满足适用范围比较广的油水分离要求的过滤式除油设备。本技术采用过滤式除油器与隔油池结合,达到油水分离和去除溶液悬浮物的双重功能,满足高效除油的要求。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过滤式油水分离设备,包括除油过滤器和隔油池;所述除油过滤器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进液口、排污口及出液口,壳体内设有滤料层和滤料网板;所述进液口位于滤料层上方,所述排污口位于除油过滤器的顶部,所述出液口位于除油过滤器的底部,所述滤料层位于滤料网板之上;所述出液口与所述隔油池的进水口相通;所述滤料层内装有表面积聚型吸油滤料。所述隔油池,包括池体,池体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和排油口,池体内分为进液区、油水分离区与出液区;所述进水口位于进液区的下部,所述出水口位于出液区的上部,所述排油口位于进液区的上部;所述进液区和油水分离区通过进液挡板相隔,且所述进液区和油水分离区的顶部相通;所述油水分离区和出液区通过出液挡板相隔,且所述油水分离区和出液区的底部相通,所述进水口与所述除油过滤器的出液口相通。较佳的,所述滤料层的高度为O. 5-1. 5m。较佳的,所述滤料网板上装有缝隙小于O. 3mm的滤网或水帽,用于挡住滤料,让溶液通过。较佳的,所述除油过滤器的底部还设有反洗进液管道。当除油过滤器中的滤料拦截了大量悬浮物,造成壳体内压力上升时,停止进液,打开排污口和反洗进液泵,反冲洗水由反洗进入口流入逆洗滤料,使油和油污泥从滤料中洗脱,由排污口排出。将本技术所提供的上述设备用油水分离的工艺包括下列步骤将待分离的油水从上方流进装有表面积聚型吸油滤料的除油过滤器,经所述表面积聚型吸油滤料过滤,滤液由所述除油过滤器底部进入隔油池进行油水分离后完成除油。所述待分离的油水可以是含水和各种非水溶液的油水,尤其适用处理含油含悬浮物的油水,如湿法冶金工程的萃取液、萃余液和其它油水混合液,石化采油、炼油工程的含油溶液,石化业蒸汽冷凝液、生产废水或生化处理水。特别适用处理含油量超过100mg/L、悬浮物含量超过10mg/L的油水。较佳的,所述待分离的油水中,含油量不超过10g/L、悬浮物含量不超过500mg/L所述除油过滤器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进液口、排污口及出液口,壳体内设有滤料层和滤料网板;所述进液口位于滤料层上方,所述排污口位于除油过滤器的顶部,所述出液口位于除油过滤器的底部,所述滤料层位于滤料网板之上。较佳的,所述网板上装有缝隙小于O. 3mm的滤网或水帽,用于挡住滤料,让溶液通过。较佳的,所述滤料层内装有表面积聚型吸油滤料,所述表面积聚型吸油滤料的直径为O. 3-1. 25mm,滤料层的高度为O. 5-1. 5m。较佳的,所述过滤除油器中的滤速为5-10m/h。所述表面积聚型吸油滤料为凝胶树脂,如凝胶型苯乙烯改性树脂(例如漂莱特公司生产的粒径为O. 38—1. 25mm的凝胶型苯乙烯系阳树脂0L100、上海西恩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粒径为O. 4—1. 2mm的凝胶型苯乙烯系阳树脂CN-01)。上述除油过滤器中的第一级除油过程为所述待分离的油水从装有表面积聚型吸油滤料的上部流下,穿过滤料层到滤料网板,油份吸附在表面积聚型滤料的表面,在积聚成大油珠后脱离滤料表面,大油珠在浮力作用下,逆流上浮至过滤器顶部,这时会带走一部分悬浮物,另外一部分油珠随水流进入出液口。第二级除油为隔油池,包括池体,池体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和排油口,池体内分为进液区、油水分离区与出液区;所述进水口位于进液区的下部,所述出水口位于出液区的上部,所述排油口位于进液区的上部;所述进液区和油水分离区通过进液挡板相隔,且所述进液区和油水分离区的顶部相通;所述油水分离区和出液区通过出液挡板相隔,且所述油水分离区和出液区的底部相通。较佳的,所述隔油池内的停留时间为5_16min。上述隔油池中的第二级除油过程为来自除油过滤器的滤液从隔油池的进水口进入,在进液挡板作用下,水从下往上流进油水分离区,在油水分离区,油珠上浮,清液从出液挡板底部进入出液区,从出液口排出。由于除油过滤器中滤料的吸附富集乳化油功能,使从除油过滤器来的液体,主要是油珠和水,几乎没有乳化油,所以很容易在隔油池内分离油和水。本技术所提供的过滤式油水分离工艺及其配套设备,适用于处理含油含悬浮物的油水,尤其适用处理高含油量和高悬浮物含量的油水。本技术具有除油效果好、过滤精度高、操作简单、处理能力强、不需要破乳剂、不引入其他化学杂质、运行能耗低成本低、滤料无需化学再生、运行周期长,分离后的油、水可以回用等优点。可用于湿法工程中的油水分离,石化采油废水和其他含油工业废水的油水分离。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过滤式油水分离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进液口 ;2为排污口 ;3为浮油区;4为进液区;5为滤料层;6为滤料网板;7为出液口 ;8为反洗进液管道;9为进水口 ;10为进液区;11为油水分离区;12为出液区;13为出水口 ;14为进液挡板;15为出液挡板;16为排油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的工程案例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可以根据本技术所公开的原理和具体实施方式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优点及功效。请参见图1,其为本技术的过滤式油水分离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所提供的过滤式油水分离设备,包括除油过滤器和隔油池。所述除油过滤器包括 壳体,壳体上设有进液口 I、排污口 2及出液口 7,壳体内由上至下设有浮油区3、进液区4,滤料层5和滤料网板6;进液口 I位于进液区4 (即滤料层5上方),排污口 2位于除油过滤器的顶部,排污口 2下方为浮油区3,出液口 7位于除油过滤器的底部,滤料层5位于滤料网板6之上;出液口 7与所述隔油池的进水口 9相通;滤料层5内装有表面积聚型吸油滤料。滤料层5的高度为为O. 5-1. 5m。滤料网板6上装有缝隙小于O. 3_的滤网或水帽,用于挡住滤料,让溶液通过。所述隔油池,包括池体,池体上设有进水口 9、出水口 13和排油口 16,池体内分为进液区10、油水分离区11与出液区12 ;进水口 9位于进液区10的下部,出水口 13位于出液区12的上部,排油口 16位于进液区10的上部;进液区10和油水分离区11通过进液挡板14相隔,且进液区10和油水分离区11的顶部相通;油水分离区11和出液区12通过出液挡板15相隔,且油水分离区11和出液区12的底部相通,进水口 9与所述除油过滤器的出液口 7相通。过滤时,将待分离的油水从进液口 I进入进液区4,经装有表面积聚型吸油滤料的滤料层5的上部流下,穿过滤料区到滤料网板6,油份吸附在表面积聚型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过滤式油水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除油过滤器和隔油池;所述除油过滤器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进液口、排污口及出液口,壳体内设有滤料层和滤料网板;所述进液口位于滤料层上方,所述排污口位于除油过滤器的顶部,所述出液口位于除油过滤器的底部,所述滤料层位于滤料网板之上;所述出液口与所述隔油池的进水口相通;所述滤料层内装有表面积聚型吸油滤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安丁立平
申请(专利权)人:池州西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西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