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涛专利>正文

注射式羽绒拾、给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94886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0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羽绒服装机械配件,具体地说是注射式羽绒拾、给器,其特征在于管状壳体,管状壳体内设有置绒管,管状壳体上设有负压接口,置绒管上设有进绒接口,进绒管的一端与进绒接口相连接,进绒管的另一端穿过管状壳体与拾绒管相连接,置绒管的管壁上布有排杂孔,置绒管内设有与置绒管内壁相配合的柱塞,柱塞的一侧设有与柱塞相连接的柱塞杆,柱塞的另一端的置绒管口伸出管状壳体与给绒管相连接,在负压源的作用下,置绒管内羽绒中的杂质及细小羽绒颗料由排杂孔排出置绒管,柱塞在柱塞杆的作用下由给绒管注出,然后在柱塞杆的作用下柱塞回到原位进入下一工作循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注入量精确、置绒效果好等优点,适用于羽绒制品设备及羽绒翻新设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服装机械配件,具体地说是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的注射式羽绒拾、给器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羽绒是以鸭子为主的动物羽毛,羽绒服由于具有保温效果好、重量轻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羽绒服由面料、衬子之间夹有羽绒,为了使羽绒分布均匀、防止出现堆积现象、提高羽绒服的保温效果,人们将面料和衬子间分隔成若干个小单元,每个小单元分别充入羽绒,现在羽绒服生产厂家一般采用置绒机进行填充,置绒机是在机体上设有一排进绒管道和一排出绒管道,进绒管道和出绒管道分别与风机相连接,使用时,羽绒由进绒管 道吸入再由出绒管道置入面料、衬子间的小单元内制成羽绒服,但是羽绒服穿着一定时间后,由于面料或衬子出现破损、污垢或款式过时等原因导致闲置或抛弃而再购买,不但造成金钱浪费,而且还造成浪费宝贵的羽绒资源,为此,本人于2009年7月24日专利技术了一种小型置绒机,其包括箱体、出绒管,出绒管与风机相连接,其特征在于箱体内一侧设有置绒斗,另一侧设有筛网,筛网下设有排杂管,排杂管的出口设有箱体外,排杂管上设有风机,箱体上端设有箱盖,箱盖上设有操作窗口,通过操作窗口不但可以进行置绒操作,通过筛网可以将损坏了的羽绒及羽绒中的杂质分离并经排杂管排出,符合要求的羽绒手工置入面料、衬子间的小单元内,其不足是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填充量不易掌握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置绒效果好的注射式羽绒拾、给器。本技术可以通过如下措施达到。一种注射式羽绒拾、给器,其特征在于管状壳体,管状壳体内设有置绒管,管状壳体上设有负压接口,置绒管上设有进绒接口,进绒管的一端与进绒接口相连接,进绒管的另一端穿过管状壳体与拾绒管相连接,置绒管的管壁上布有排杂孔,置绒管内设有与置绒管内壁相配合的柱塞,柱塞的一侧设有与柱塞相连接的柱塞杆,柱塞的另一端的置绒管口伸出管状壳体与给绒管相连接。本技术所述排杂孔设在置绒管的中间部位,管状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环状挡片,环状挡片的外径周边与管状壳体相连接,环状挡片的内径周边与置绒管相连接。本技术所述置绒管上的排杂孔直径小于3_,使置绒管内羽绒中的杂质及细小羽绒颗料由排杂孔排出置绒管。本技术使用时,将负压管与负压源相连接,将拾绒管与拾绒嘴相连接,羽绒由拾绒管进入置绒管内,在负压源的作用下,置绒管内羽绒中的杂质及细小羽绒颗料由排杂孔排出置绒管进入管状壳体或负压系统内,当置绒管内的羽绒达到一定量后,柱塞在柱塞杆的作用下向给绒管方向移动,置绒管内的羽绒在柱塞的作用下由给绒管注入置入面料、衬子间的小单元内,然后在柱塞杆的作用下柱塞回到原位进入下一工作循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注入量精确、置绒效果好等优点,特别适用于个体工商户进行羽绒服或羽绒马甲.背心.羽绒裤子.等羽绒制品的狭小空间制作或翻新,也可以应用在服装加工厂流水线衣片先车线后充绒,高计量精度的狭小空间加工工艺。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所示,一种注射式羽绒拾、给器,其特征在于管状壳体1,管状壳体I内设有置绒管2,管状壳体I和置绒管2可以采用无缝的不锈钢管、钢管、铁管、铝管、铜管、塑料管等,管状壳体I上设有负压接口 3,置绒管2上设有进绒接口,进绒管4的一端与进绒接口相连接,进绒管4的另一端穿过管状壳体I与拾绒管5相连接,置绒管2的管壁上布有排杂孔, 置绒管2内设有与置绒管内壁相配合的柱塞6,柱塞6的一侧设有与柱塞相连接的柱塞杆7,柱塞6的另一端的置绒管口伸出管状壳体I与给绒管9相连接,所述排杂孔设在置绒管的中间部位,其最大直径不超过3毫米,最小直径不小于O. 01毫米,置绒管2上设有排杂孔一般不少300个,如置绒管直径为20CM的管长约钻打排杂孔的数量为2000——15000个,另外,管状壳体I的两端分别设有环状挡片8,环状挡片8的外径周边与管状壳体I相连接,环状挡片8的内径周边与置绒管2相连接,本技术使用时,将负压管与负压源相连接,将拾绒管与羽绒源相连接,羽绒由拾绒管进入置绒管内,在负压源的作用下,置绒管内羽绒中的杂质及细小羽绒颗料由排杂孔排出置绒管进入管状壳体或负压系统内,当置绒管内的羽绒达到工艺要求的重量后,柱塞在柱塞杆的作用下向给绒管方向移动,置绒管内的羽绒在柱塞的作用下由给绒管注入置入面料、衬子间的小单元内,然后在柱塞杆的作用下柱塞回到原位进入下一工作循环,其优点效果一是所占空间小,最小可充3CM缝线的平面口宽的衣片;二是计量精确,柱塞工作一次的最大误差在O. I克之内;三是对衣片面料缝线无风压,气压膨胀损伤,充绒时衣片不会爆缝,而导致羽绒随爆缝处喷出,满空飞扬,干净,节约经济,操作高效率。权利要求1.一种注射式羽绒拾、给器,其特征在于管状壳体,管状壳体内设有置绒管,管状壳体上设有负压接口,置绒管上设有进绒接口,进绒管的一端与进绒接口相连接,进绒管的另一端穿过管状壳体与拾绒管相连接,置绒管的管壁上布有排杂孔,置绒管内设有与置绒管内壁相配合的柱塞,柱塞的一侧设有与柱塞相连接的柱塞杆,柱塞的另一端的置绒管口伸出管状壳体与给绒管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注射式羽绒拾、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杂孔设在置绒管的中间部位,管状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环状挡片,环状挡片的外径周边与管状壳体相连接,环状挡片的内径周边与置绒管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注射式羽绒拾、给器,其特征在于置绒管上的排杂孔直径不大于3_,使置绒管内羽绒中的杂质及细小羽绒颗料由排杂孔排出置绒管。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羽绒服装机械配件,具体地说是注射式羽绒拾、给器,其特征在于管状壳体,管状壳体内设有置绒管,管状壳体上设有负压接口,置绒管上设有进绒接口,进绒管的一端与进绒接口相连接,进绒管的另一端穿过管状壳体与拾绒管相连接,置绒管的管壁上布有排杂孔,置绒管内设有与置绒管内壁相配合的柱塞,柱塞的一侧设有与柱塞相连接的柱塞杆,柱塞的另一端的置绒管口伸出管状壳体与给绒管相连接,在负压源的作用下,置绒管内羽绒中的杂质及细小羽绒颗料由排杂孔排出置绒管,柱塞在柱塞杆的作用下由给绒管注出,然后在柱塞杆的作用下柱塞回到原位进入下一工作循环,本技术具有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注入量精确、置绒效果好等优点,适用于羽绒制品设备及羽绒翻新设备。文档编号A41H43/02GK202653237SQ201220312250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30日专利技术者杨涛 申请人:杨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射式羽绒拾、给器,其特征在于管状壳体,管状壳体内设有置绒管,管状壳体上设有负压接口,置绒管上设有进绒接口,进绒管的一端与进绒接口相连接,进绒管的另一端穿过管状壳体与拾绒管相连接,置绒管的管壁上布有排杂孔,置绒管内设有与置绒管内壁相配合的柱塞,柱塞的一侧设有与柱塞相连接的柱塞杆,柱塞的另一端的置绒管口伸出管状壳体与给绒管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涛
申请(专利权)人:杨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