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罩上带装置,包括机架,口罩片传送装置,所述口罩片传送装置上方设有上、下圆盘以及连接上、下圆盘的中心轴,其中上圆盘顶部设置有上带驱动机构,上、下圆盘的圆周处轴向穿置有多个耳带爪导杆,在下圆盘底部的中心轴上、两个耳带爪导杆底端之间设有耳带挂杆,耳带挂杆前端两侧部铰接有耳带爪,该耳带爪动力臂端部与耳带爪导杆底端铰接;两个耳带挂杆之间轴向设有一耳带钩杆,该耳带钩杆的顶端铰接在上圆盘的边缘,其中部与固定在中心轴上的弹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紧凑、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运行可靠、动作准确、工作效率高等优点。设备生产时,口罩片从送入、耳带的输送、截断、焊接、包边、切断直至成品输出,全程自动化完成。(*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一次性口罩生产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口罩上带装置。
技术介绍
一次性口罩(包括医用和民用)因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些一次性口罩一般采用透气性较好的无纺布作为口罩片,再焊上橡筋耳带制成。然而,现有的口罩制作均采用简单的设备组合来生产,生产效率较低,其上带一般都是由工作人员手工焊接而成,工作强度大、机械式的重复,稍不留神就有错焊、漏焊等质量问题发生。导致口罩制作过程效率低,人工成本高,无法满足实际的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口罩上带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带效率低、人工成本高、工作强度大、产品质量低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口罩上带装置,包括机架,口罩片传送装置,喂带机构,耳带焊轮机构,所述口罩片传送装置顶部设有上、下圆盘以及连接上、下圆盘的中心轴,其中上圆盘顶部设置有上带驱动机构,上、下圆盘的圆周处轴向穿置有多个耳带爪导杆,在下圆盘底部的中心轴上、两个耳带爪导杆底端之间设有耳带挂杆,耳带挂杆前端两侧部铰接有耳带爪,该耳带爪动力臂端部与耳带爪导杆底端铰接;两个耳带挂杆之间轴向设有一耳带钩杆,该耳带钩杆的顶端铰接在上圆盘的边缘,其中部与固定在中心轴上的弹簧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喂带机构设置在下圆盘底部、口罩片传送装置一侧的机架上,该喂带机构右部的机架上垂直设有耳带切辊,该耳带切辊的刀刃部与耳带挂杆的端部相切;所述耳带焊轮机构设置在下圆盘底部、口罩片传送装置另一相对侧的机架上。作为优选,所述喂带机构包括依次设置在机架上的压带盘、喂带对辊、导向杆,其中压带盘设置在喂带对辊左部,导向杆设置在喂带对辊右部。作为优选,所述耳带焊轮机构包括超声波焊头、耳带焊轮、所述耳带焊轮压置在耳带超声波焊头上。作为优选,所述上带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上圆盘上方的机架上的圆形顶板,所述顶板周边设有一围壳,该围壳具有一段缺口,在顶板底部设有环形导轨,该导轨分为高、低两台阶形区域;耳带爪导杆的顶端设有导杆导轮,耳带钩杆的顶端设有钩杆导轮,所述导杆导轮限位在顶板环形导轨内,所述钩杆导轮的位置高于围壳的底边、低于缺口的顶边。作为优选,所述口罩片传送装置包括套在各自的传送辊系上的口罩片输送带和口罩片压带,其中口罩片输送带设置在机架顶部,口罩片输送带的顶部输送面下设有承载板,所述口罩片压带的底部输送面压置在口罩片输送带的顶部输送面上。本技术具有结构紧凑、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运行可靠、动作准确、工作效率高等优点。设备生产时,口罩片从送入、耳带的输送、截断、焊接、包边、切断直至成品输出,全程自动化完成。大大提高了口罩生产力水平,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所示A处放大图;图3是图I所示B处放大图;图4是图I所示结构的后视图;图5是口罩片翻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4所示上带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环形导轨的仰视图;图8是图I所示耳带爪张开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I所示耳带爪夹合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上带机的结构示意图。由图I结合图2、3、4可知,口罩上带装置包括电动机、口罩片传送装置,机架7、喂带机构5 (图I中方框5所示)、耳带焊轮机构6 (图I中方框6所示)等。口罩片传送装置顶部设有上、下圆盘(11、12)以及连接上、下圆盘(11、12)的中心轴14。上、下圆盘(11、12)圆周处穿置有多个耳带爪导杆41,在下圆盘12底部、两个耳带爪导杆41底端之间设有耳带挂杆42,耳带挂杆42前端两侧部设有耳带爪13,该耳带爪13上部的支点铰接在耳带挂杆42前端的爪槽19内。其爪端面(阻力臂)17紧贴耳带挂杆42侧面,耳带爪动力臂18端部与耳带爪导杆41底端铰接;两个耳带挂杆42之间同中心轴轴向设有耳带钩杆43,耳带钩杆43的顶端铰接在上圆盘11上,其中部与固定在中心轴14上的弹簧15连接,弹簧15可以将耳带钩杆43向中心轴14钩动,耳带钩杆43底端设置有圆弧钩槽44,可以将耳带16钩住。喂带机构5设置在下圆盘12底部、口罩片传送装置一侧的机架7上,喂带机构5包括依次设置的压带盘51、喂带对辊52、导向杆53,其中前后两压带盘51设置在喂带对辊52左部,导向杆53设置在喂带对辊52右部的机架7上。压带盘51对耳带施加一定压力,以便喂带对辊52适当拉长耳带。耳带绕过前后两压带盘51后,经过喂带对辊52后再经过导向杆53上的圆孔后由耳带爪13夹持。该喂带机构5右部的机架7上还垂直设有耳带切辊71,该耳带切辊71的刀刃部与耳带挂杆42的端部相切。耳带焊轮机构6设置在下圆盘12底部、口罩片传送装置另一相对侧的机架7上。耳带焊轮机构6包括耳带超声波焊头61、耳带焊轮62、耳带张紧轮63,所述耳带焊轮62和耳带张紧轮63上套有松紧带64,而耳带焊轮62压置在耳带超声波焊头61上。如图5所示,口罩片传送装置包括口罩片输送带31、口罩片压带32、多个传送辊系33,口罩片输送带31、口罩片压带32套在各自的传送辊系33上,其中口罩片输送带31设置在机架7顶部,口罩片输送带31的顶部输送面下设有承载板72,口罩片压带32的底部输送面压置在口罩片输送带31左侧部的输送面上。在口罩上带装置的右侧、口罩片传送装置右端的上方还设有口罩片翻面装置2 (如图2中方框所示),口罩片翻面装置2包括喂料辊21、传送带22、压带皮带23、第一传送带辊轮27、第二传送带辊轮24、第一压带皮带辊轮25、第二压带皮带辊轮26等。其中喂料辊21与传送带22邻接并平行于传送带22设置。传送带22绕设在第一传送带辊轮27、第二传送带辊轮24、张紧轮221等辊轮上;该传送带22的底部输送面压置在口罩片输送带31的顶部输送面上。口罩片由喂料辊21送入,通过传送带22、压带皮带23夹送,翻面后经过传送装置3夹送至口罩上带装置底部,供耳带焊轮62焊接。由图6、7、8、9、10可知,口罩上带装置中,上圆盘11上设置有上带驱动机构4 (图4中方框4所示)。上带驱动机构4包括圆形顶板45,该顶板45周边具有一围壳46,固定在上圆盘11上方的机架7上。围壳46上具有一缺口,在顶板45底部设有环形导轨47内,该 导轨47分为高、低两台阶形区域(471、472);耳带爪导杆41的顶端设有导杆导轮49,耳带钩杆43的顶端设有钩杆导轮48,导杆导轮49限位在顶板环形导轨47内活动。钩杆导轮48的位置高于围壳46的底边、低于缺口内的顶边。当钩杆导轮48在围壳46内转动,在围壳46限位下,耳带钩杆处于垂直位置。当钩杆导轮48转动到围壳46缺口处时,钩杆导轮48失去围壳46限位,中心轴14上的弹簧15会带动耳带钩杆43向中心轴14靠拢。于是将耳带16钩住,使耳带16绷直带紧。当导杆导轮49滑动到环形导轨47高阶形区域471时,在耳带爪导杆41下部弹簧34的作用下,耳带爪导杆41向上顶起,带动耳带挂杆42前端侧部设置的耳带爪13将耳带16夹住;当导杆导轮49滑动到环形导轨47低阶形区域472时,耳带爪导杆41向下推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口罩上带装置,包括机架,口罩片传送装置,喂带机构,耳带焊轮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口罩片传送装置顶部设有上、下圆盘以及连接上、下圆盘的中心轴,其中上圆盘顶部设置有上带驱动机构,上、下圆盘的圆周处轴向穿置有多个耳带爪导杆,在下圆盘底部的中心轴上、两个耳带爪导杆底端之间设有耳带挂杆,耳带挂杆前端两侧部铰接有耳带爪,该耳带爪动力臂端部与耳带爪导杆底端铰接;两个耳带挂杆之间轴向设有一耳带钩杆,该耳带钩杆的顶端铰接在上圆盘的边缘,其中部与固定在中心轴上的弹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别道奇,艾勇,黄庆明,
申请(专利权)人:仙桃市道琦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