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在主动齿轮(8)与从动齿轮(9)之间传递的转矩为最大时,主动齿轮(8)的各齿(10)的减速侧齿面接触从动齿轮(9)的齿(11)中对应的一个齿以传递转矩,并且所述减速侧齿面采用如下方式形成。所述减速侧齿面朝从动齿轮(9)的对应齿(11)突出并且相对于对应齿(11)的齿宽方向具有圆弧状弯曲。所述减速侧齿面形成为使得,圆弧状弯曲的中心在主动齿轮(8)的齿(10)的齿宽方向上从在该齿宽方向上的中央与齿宽方向垂直的平面朝与减速侧齿面的在所传递的转矩为最大时接触从动齿轮(9)的对应齿(11)的部分相反的侧偏离地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齿轮机构。
技术介绍
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 2008-202664 (JP-A-2008-202664)记载了一种齿轮机构。该齿轮机构包括彼此哨合以传递转矩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在该齿轮机构中,位于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啮合部处的各对齿彼此接触以便在这些齿的齿宽方向上彼此平行地延伸。这里,如图18所示,在第一齿轮的各齿81在第一齿轮的旋转方向(图中从上侧朝向下侧的方向)上的ー侧形成有減速侧齿面81a。減速侧齿面81a在減速期间接触第二齿轮的齿82中对应的ー个齿以传递转矩。于是,在减速期间,转矩经由减速侧齿面81a在啮 合的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传递。另ー方面,在第一齿轮的各齿81在第一齿轮的旋转方向上与上述ー侧不同的相反侧形成有加速侧齿面81b。加速侧齿面81b在加速期间接触第ニ齿轮的齿82中对应的ー个齿以传递转矩。于是,在加速期间,转矩如图19所示经由加速侧齿面81b在哨合的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传递。附带说明,视齿轮机构的使用状况而定,在啮合的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传递的转矩变得过大,因此固定在第一齿轮上的轴、固定在第二齿轮上的轴以及支承这些轴的支承部(齿轮机构的壳体等)可能弹性变形。随着所述轴和支承部以此方式弹性变形,第一齿轮的齿与第二齿轮的齿之间的相对位置从适当的状态变化,作为结果,难以将在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啮合部处彼此接触的ー对齿81和82维持成沿该对齿81和82的齿宽方向彼此平行地延伸。换言之,在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啮合部处彼此接触的ー对齿81和82很有可能不像上述相对位置那样彼此平行,而是ー对齿81和82彼此接触成如图20所示相对于彼此以例如倾角0傾斜。于是,由于ー对齿81和82在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哨合部处彼此接触成相对于彼此倾斜,所以该对齿81与82之间发生部分接触,亦即,该对齿81和82仅在在齿宽方向上的相应端部处彼此接触。当ー对齿81与82之间发生部分接触吋,由于该对齿81与82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因此当转矩在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传递时载荷集中在该对齿81和82的接触部分上。此外,由于所述载荷集中,齿面(在此示例中,减速侧齿面81a和齿82中接触减速侧齿面81a的对应的ー个齿的齿面)可能塑性变形或者该对齿81和82的耐久性可能变差。因此,作为对抗当在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传递的转矩过度增大时出现的上述问题的措施,可设想如图21所示形成第一齿轮的各齿81的齿面(在此示例中,減速侧齿面81a)。应注意,图中第一齿轮的齿81与第二齿轮的齿82之间的相对位置示出了当在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传递的转矩为通常值(在通常使用过程中的转矩范围内的值)时的位置。图中的減速侧齿面81a形成为使得減速侧齿面81a与相邻的齿82的齿面之间形成倾斜(图中“-0 ”的傾斜),该倾斜能在转矩过大时吸收倾角0的傾斜。当第一齿轮的各齿81的齿面以此方式形成吋,当在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传递的转矩过大时ー对齿81和82如图22所示以大的接触面积接触,因此,在第一齿轮与第ニ齿轮的啮合部处彼此接触的ー对齿81和82相对于彼此以倾角0傾斜。作为结果,防止了ー对齿81与82之间的部分接触,亦即,一对齿81和82仅在在齿宽方向上的相应端部处彼此接触,并且引申而言,防止了由于部分接触所导致的在该对齿81与82之间的接触部分上的载荷集中而引起该对齿81和82的齿面的塑性变形和该对齿81和82的耐久性变差。第一齿轮的各齿81的齿面均形成为如图21所示预先倾斜。这样,当在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传递的转矩变得过大时,可防止ー对齿81与82之间的部分接触以及所述部分接触所导致的在该对齿81和82的接触部分上的载荷集中。然而,当在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传递的转矩为通常值时,由于各齿81的倾斜齿面而不能避免ー对齿81与82之间的部分接触。在这样在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传递的转矩为通常值时,当ー对齿81与82之间发生部分接触且因此该对齿81与82之间在齿宽方向上的接触长度过度缩短时,当转矩在啮合的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传递时产生噪曰 推测这种噪音由于以下时段而产生在该时段,随着ー对齿81与82之间在齿宽方向上的接触长度缩短,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旋转期间,该对齿81与82之间不存在接触。亦即,当出现ー对齿81与82之间不存在接触的时段吋,非接触时段和接触时段交替出现。因此,可推測在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传递的转矩变动,于是这种转矩的变动导致出现噪音。应注意,JP-A-2008-202664记载了ー种用于改变彼此啮合的齿轮的齿面的形状——具体而言指压カ角、扭转角、齿廓圆度和凸度——中的至少ー者以便在齿轮彼此啮合时不导致产生噪音的技木。当将上述技术应用于齿轮机构时,当在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传递的转矩为通常值时可以抑制噪音的产生;然而,第一齿轮的各齿81的齿面形状不太可能变成图21所示的形状。因此,当在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传递的转矩变得过大时,很有可能不能够防止ー对齿81与82之间的部分接触以及该部分接触所导致的在该对齿81和82的接触部分上的载荷集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ー种齿轮机构,当在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传递的转矩为通常值时所述齿轮机构能够抑制噪音,并且当所述转矩过大时所述齿轮机构还能够抑制在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一对齿的接触部分上的载荷集中。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涉及ー种齿轮机构。在所述齿轮机构中,在第一齿轮的各齿在所述第一齿轮的旋转方向上的ー侧形成的减速侧齿面在减速期间接触第二齿轮的齿中对应的ー个齿以传递转矩。亦即,在減速期间,转矩经由所述减速侧齿面在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之间传递。此外,在所述第一齿轮的各齿在所述第一齿轮的旋转方向上与所述ー侧不同的相反侧形成的加速侧齿面在加速期间接触所述第二齿轮的齿中对应的ー个齿以传递转矩。亦即,在加速期间,转矩经由所述加速侧齿面在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之间传递。然后,所述第一齿轮的各齿的所述减速侧齿面和所述加速侧齿面中的一者朝所述第二齿轮的齿中对应的ー个齿突出并相对于所述第二齿轮的齿中所述对应的ー个齿的齿宽方向具有圆弧状弯曲。此外,所述圆弧状齿面形成为使得所述圆弧状弯曲的中心在所述第一齿轮的该齿的齿宽方向上从在所述第一齿轮的该齿在所述齿宽方向上的中央与所述第一齿轮的该齿的所述齿宽方向垂直的平面偏离地定位。通过为第一齿轮形成圆弧状齿面,第一齿轮的各齿的减速侧齿面和加速侧齿面中的一者——当在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传递的转矩最大时所述一者接触第二齿轮的齿中对应的ー个齿以传递转矩——可以朝第二齿轮的齿中对应的ー个齿突出并且可以相对于第二齿轮的该齿的齿宽方向具有圆弧状弯曲。此外,所述圆弧状齿面可以形成为使得在所传递的转矩最大时,所述圆弧状弯曲的中心在所述第一齿轮的该齿的齿宽方向上从在所述第一齿轮的该齿在所述齿宽方向上的中央与所述第一齿轮的该齿的所述齿宽方向垂直的平面朝与上述齿面的接触所述第二齿轮的齿中对应的ー个齿的部分相反的侧偏离地定位。这里,当在啮合的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传递的转矩为通常值并且第一齿轮的各齿的圆弧状齿面接触第二齿轮的齿中对应的ー个齿的齿面时,这些齿面中的ー对齿不是仅在在齿宽方向上的端部处彼此部分地接触。此外,ー对齿之间的上述部分接触不会过多 地缩短该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弘岛诚司,久世伸二郎,高桥诚,花田直城,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