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非掺混组分形成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93645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0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描述了形成催化剂的方法、催化剂、聚合方法以及由此形成的聚合物。所述形成催化剂的方法总体上包括使烷基镁化合物接触醇,形成烷氧基镁化合物;使烷氧基镁化合物接触第一烷氧基钛和第一试剂,形成反应产物“A”,其中烷氧基钛和第一试剂在接触烷氧基镁之前是非掺混的独立组分;依次使反应产物“A”接触第二试剂,然后接触第三试剂,再接触第一还原剂,形成催化剂组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一般涉及形成用于烯烃聚合的齐格勒-纳塔型催化剂组合物的方法。
技术介绍
据专利文献反映,形成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体系的许多方法采用各组分的掺混物。遗憾的是,这种掺混物一般是具有高生产成本的特殊化学品。为降低成本而采用较廉 价的原料组分会产生D5tl粒度小得多的催化剂,这是不利的,因为这样的粒度不仅使催化剂合成慢,而且得到的聚合物的形态差。因此,需要开发使用较廉价的组分形成粒度较大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的方法,所述催化剂能够生产的聚合物的性质与利用由昂贵的掺混物形成的催化剂所生产的聚合物的性质类似。人们还希望提高催化剂生产エ艺的批量生产的产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ー种形成催化剂的方法。所述方法总体上包括使烷基镁化合物接触醇,形成烷氧基镁化合物;使烷氧基镁化合物接触第一烷氧基钛和第一试剂,形成反应产物“ A”,其中烷氧基钛和第一试剂在接触烷氧基镁之前是非掺混的独立组分;依次使反应产物“A”接触第二试剂,然后接触第三试剂,再接触第一还原剂,形成催化剂组分。—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包括前段所述的方法,其中烷基镁化合物用化学式MgR1R2表示,其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C1-Cltl烷基。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包括前面任意一段所述的方法,其中烷基镁化合物选自丁基こ基镁、ニこ基镁、ニ丙基镁、ニ丁基镁及其组合。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包括前面任意一段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醇以大约0. 5-6当量的量与烷基镁化合物接触。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包括前面任意一段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醇用化学式R4OH表示,其中R4选自C2-C2tl烷基。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包括前面任意一段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醇选自丁醇、异丁醇、2-こ基己醇及其组合。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包括前面任意一段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烷氧基钛用化学式Ti (OR5)4表示,其中R5选自C2-C2tl烷基。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包括前面任意一段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烷氧基钛选自2-こ基己氧基钛、异丙氧基钛、正丁氧基钛及其组合。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包括前面任意一段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试剂包括金属卤化物。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包括前面任意一段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试剂包括卤化钛。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包括前面任意一段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试剂包括金属卤化物。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包括前面任意一段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三试剂包括金属卤化物。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包括前面任意一段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用旋转混合器以一定的搅拌速率剪切反应产物“A”,同时使反应产物“A”依次接触第二、第三试剂,从而提供粒度分布宽度小于2的催化剂组分。 0019]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包括前面任意一段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原剂选自有机锂化合物、有机镁化合物、有机铝化合物及其组合。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包括前面任意一段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依次使反应产物“A”接触第二烷氧基钛,然后接触第二试剂。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包括前面任意一段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烷氧基钛用化学式Ti (OR6)4表示,其中R6选自C2-C2tl烷基。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包括第19段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烷氧基钛选自2-こ基己氧基钦、异丙氧基钦、正丁氧基钦及其组合。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包括前面任意一段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使烷基镁化合物接触黏度改性剂,然后接触醇,形成烷氧基镁化合物。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包括前面任意一段所述的方法,其中黏度改性剂用化学式AlR33表示,其中R3选自C1-Cltl烷基化合物。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包括第22段所述的方法,其中黏度改性剂选自三甲基铝、三异丁基铝、三こ基铝、正辛基铝、正己基铝及其组合。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包括第22段所述的方法,其中黏度改性剂包括三こ基铝。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包括第22段所述的方法,其中黏度改性剂以大约0. 01-0. 6当量的量与烷基镁化合物接触。通过前面任意一段所述的方法形成的催化剂组分。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包括前段所述的催化剂组分,所述催化剂组分还具有至少约5微米的粒度。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包括形成催化剂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掺混物,所述掺混物包括烷基镁化合物和黏度改性剂;使掺混物接触醇,形成烷氧基镁化合物;使烷氧基镁化合物接触第一烷氧基钛和第一试剂,形成反应产物“ A”,其中烷氧基钛和第一试剂在接触烷氧基镁之前是非掺混的独立组分;依次使反应产物“A”接触第二试剂,然后接触第三试剂,再接触第一还原剂,形成催化剂组分。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包括通过前段所述的方法形成的催化剂组分。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包括前面任意一段所述的方法,这样的方法与在黏度改性剂存在下不减少溶剂的相同方法相比,具有提高的催化剂产率。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包括使こ烯发生聚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こ烯单体接触催化剂,形成聚こ烯,其中所述催化剂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形成使烷基镁化合物接触醇,形成烷氧基镁化合物;使烷氧基镁化合物接触第一烷氧基钛和第一试剂,形成反应产物“A”,其中烷氧基钛和第一试剂在接触烷氧基镁之前是非掺混的独立组分;依次使反应产物“A”接触第二试剂,然后接触第三试剂,再接触第一还原剂,形成催化剂组分。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包括通过前段所述的方法形成的聚こ烯聚合物。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包括使こ烯发生聚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こ烯单体接触催化剂,形成聚こ烯,其中所述催化剂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形成提供掺混物,所述掺混物包括烷基镁化合物和黏度改性剂;使掺混物接触醇,形成烷氧基镁化合物;使烷氧基镁化合物接触第一烷氧基钛和第一试剂,形成反应产物“ A”,其中烷氧基钛和第一试剂在接触烷氧基镁之前是非掺混的独立组分;依次使反应产物“ A”接触第二试剂,然后接触第三试剂,再接触第一还原剂,形成催化剂组分。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包括通过前段所述的方法形成的聚こ烯聚合物。 附图说明图I是所形成的催化剂I与參比催化剂及其形成的粉料(fluff)相比的粒度分布图。图2是所形成的催化剂I和2及其形成的粉料的粒度分布图。图3是所形成的催化剂2和3及其粉料的粒度分布图。图4是所形成的催化剂3、4、5和6的粒度分布图。图5是所形成的催化剂6和7的粒度分布图。图6是所形成的催化剂8、9、10及其形成的粉料的粒度分布图。图7是所形成的催化剂9和11及其形成的粉料的粒度分布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引言和定义现在给出详细说明。所附权利要求书中的每ー项限定ー项独立专利技术,为了防止侵权,应认为该独立的专利技术包括权利要求中规定的各要素或限制的等同内容。根据上下文,以下所有提到的“本专利技术”,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仅指某些具体的实施方式。在其他情况下,可以认为所提到的“本专利技术”是指ー项或多项权利要求中叙述的主题,但不一定是所有权利要求中叙述的主題。以下将更详细地描述各项专利技术,包括具体实施方式、形式和实施例,但是各项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形式或实施例,说明书中包括这些实施方式、形式和实施例是为了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结合本专利中的信息和可用的信息与技术来实现和应用各项专利技术。本文使用的各种术语如下文所示。对于权利要求中使用但是下文中没有定义的术语,应给予在提交本申请时相关领域的人员按印刷出版物和公布的专利中的表述而赋予该术语的最宽泛的定义。此外,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所述的所有化合物都可以是取代或未取代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雷W·戈捷
申请(专利权)人:弗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