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磁场
,特别是涉及无线电能传输及充电装置。本专利技术可用于手机、数码相机、数码相框、MP3、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中。
技术介绍
“无线电能传输”是利用一种特殊设备将电源的电能转变为可无线传播的能量,在接收端又将此能量转变回电能,从而对用电器无线供电。传统的无线电能传输通常采用电磁感应原理,将两个线圈放置于邻近位置上,当电流在一个线圈中流动时,所产生的磁通量成为媒介,导致另一个线圈中也产生电动势。目前,市场上已有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手机充电产品,但需要将手机紧贴充电器放置,或将手机放置在距离充电器较近的位置(厘米)。如果距离过大,将大大降低电能传输的效率,造成电能的损失与浪费,也给使用带来不便。近年来,由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的强I禹合磁谐振(Strongly Coupled MagneticResonances)理论,能够在较大距离(米)的情况下完成电能的无线传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基于强耦合磁谐振原理,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能够在较大距离的情况下为手机、数码相机、数码相框、MP3、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进行无线充电的磁谐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磁谐振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所述发射装置包括AC/DC转换电路、能量信号产生电路、能量激励线圈和能量发射线圈;AC/DC转换电路通过插头连接到交流电源,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为能量信号产生电路提供电源;能量信号产生电路将AC/DC转换电路提供的直流电转换为正弦信号,所述正弦信号的频率与能量激励线圈的电学谐振频率相同;能量激励线圈在所述正弦信号的频率下谐振,并与能量发射线圈之间产生电磁感应;能量发射线圈使周围空间中的磁场产生变化;所述接收装置包括能量接收线圈、能量恢复线圈、能量恢复电路和充电电路;能量接收线圈感应周围空间中磁场的变化,与能量发射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贵阳,方学林,邵琪,李洪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