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包括一基板、一保护层、一感应层、多条信号传输线及一电容屏蔽层,该基板具有一面对该保护层的上表面及一远离该保护层的下表面。其中,该感应层设于该上表面的一感测区域,该信号传输线设于该上表面的一上边缘区域并与该感应层电性连接,该电容屏蔽层设于该上边缘区域;或者,该感应层设于该下表面的一感测区域,该信号传输线设于该下表面的一下边缘区域并与该感应层电性连接,该电容屏蔽层设于该上边缘区域或该下边缘区域,藉此避免该触控面板的非触控区不需要的额外引入信号或电容而产生触控区的电容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尤指ー种可抗边缘干扰的电容式触控面板。
技术介绍
触控面板已广泛用于各种消费型电子产品,如行动通讯装置、可携式媒体播放器、数字相机及个人电脑等,其相较于传统输入装置,可提供更为直觉化的操作界面。以电容式触控面板而言,如中国台湾专利技术专利公开第201040819号,掲示ー种电容式触控面板的感测结构及感测方法,该感测结构包括一基板、多个第一电极群组、多个第ー导线、多个第二电极群组以及多个第二导线。该第一电极群组分别具有多个第一电极且沿该基板的第一方向依序分布,该第一电极为沿该基板的第二方向延伸。该第二电极群组具有多个第二电极且也沿该基板的第一方向依序分布,其中,该第二电极沿该基板的第二方向延伸,并与第一电极群组互相交错。该第一导线与该第二导线各具有多个分别与该第ー电极及该第二电极电性连接的接触端。通过量测该第一电极群组及该第二电极群组的电容变化量而决定使用者手指的触碰位置,进而执行相关指令。于上述先前技木,当使用者的手指误触非第一、第二电极群组的边缘区域,即对应该第一导线与该第二导线的区域时,将容易与这些导线产生电容耦合,进而干扰这些导线的信号,使得其感应的准确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已知电容式触控面板,设于边缘区域的电路导线容易因使用者误触而受到干扰的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包括一基板及一相对该基板的保护层,该基板具有一面对该保护层的上表面,该上表面包括ー感测区域及ー邻接该感测区域的至少ー侧的上边缘区域;ー设于该感测区域的感应层及多条排列于该上边缘区域而供该感应层电性连接至一电路板的信号传输线;以及一设于该上边缘区域与该保护层之间的电容屏蔽层,该电容屏蔽层至少部分屏蔽设于该上边缘区域的该信号传输线,藉此避免发生于该边缘区域的ー电容干扰。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包括一基板及一相对该基板的保护层,该基板具有一远离该保护层的下表面及一面向该保护层的上表面,该下表面包括ー感测区域及ー相邻该感测区域的至少ー侧的下边缘区域,该上表面具有ー对应该下边缘区域的上边缘区域;ー设于该感测区域的感应层及多条排列于该下边缘区域而供该感应层电性连接至一电路板的信号传输线;以及一设于该上边缘区域与该保护层之间的电容屏蔽层,该电容屏蔽层至少部分屏蔽设于该下边缘区域的该信号传输线,藉此避免发生于该下边缘区域的ー电容干扰。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包括一基板及一相对该基板的保护层,该基板具有一远离该保护层的下表面,该下表面包括ー感测区域及一相邻该感测区域的至少ー侧的下边缘区域;ー设于该感测区域的感应层及多条排列于该下边缘区域而供该感应层电性连接至一电路板的信号传输线;以及ー电容屏蔽层,该电容屏蔽层至少部分屏蔽设于该下边缘区域的该信号传输线,藉此避免发生于该下边缘区域的一电容干扰。由以上可知,本专利技术相较于先前技艺可达到的有益功效在于,通过该电容屏蔽层的设置,可保护该信号传输线不致因使用者误触而导致信号干扰,避免计算触碰位置时发生错误,从而提升该触控面板感测的准确性。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电容式触控面板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电容式触控面板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电容式触控面板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电容式触控面板第四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电容式触控面板第五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现就配合图式说明如下请先參阅图I与图2,分别为本专利技术电容式触控面板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及图I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该电容式触控面板包括一基板10、一保护层20、ー感应层30、多条信号传输线40、一电路板50及ー电容屏蔽层60,该基板10与该保护层20相对设置,该基板10具有一上表面11,该上表面11为面对该保护层20,其中,该上表面11包括ー感测区域12及ー相邻该感测区域12至少ー侧的上边缘区域13。该感应层30设于该基板10的该感测区域12,且该感应层30包括多个第一感应单元31与多个电性连接该第一感应单元31的第一架桥导线32,以及多个第二感应单元33与多个电性连接该第二感应单元33的第二架桥导线34,其中,该第一感应单元31与该第二感应单元33相互交错叠合,且该第一架桥导线32与该第二架桥导线34之间设有一介电层35,如图2所不。于实施例中,该感应层30的该第一感应单元31及该第二感应单元32是以菱形做为举例说明,然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此,依据实际使用需求,该第一感应单元31与该第二感应単元32也可为三角型、长方形、矩形或其他多边型形状。如图I所示,该第一感应单元31沿一第一方向X排成一列并通过该第一架桥导线32彼此相接,且列与列之间等距间隔;该第二感应单元33沿一第二方向Y排成一列并通过该第二架桥导线34彼此相接,且列与列之间等距间隔,其中,该第一感应单元31及该第二感应单元33分别用来检测该第一方向X与该第二方向Y的触碰点位置。该电容屏蔽层60设于该上边缘区域13与该保护层20之间,从而避免发生于该上边缘区域13的ー电容干扰,在本实施例,该电容屏蔽层60设于位在该上边缘区域13的该信号传输线40与该保护层20之间,并至少部分屏蔽该信号传输线40,且该电容屏蔽层60与该信号传输线40之间还设有一绝缘层70,该保护层20通过ー黏着层80与该电容屏蔽层60及该感应层30结合固定,该电容屏蔽层60进ー步包括一接地端61,依实际设计需求,该电容屏蔽层60也可不设置该接地端61。此外,该信号传输线40排列于该基板10的该上表面11的该上边缘区域13,该信号传输线40包括多条第一信号传输线41及多条第二信号传输线42,该第一信号传输线41具有一第一接收端411及一第一输出端412,该第一接收端411与该感应层30两侧的该第一感应单元31电性连接,该第一输出端412与该电路板50电性连接;该第二信号传输线42具有一第二接收端421及一第二输出端422,该第二接收端421与该感应层30底侧的该第二感应单元33电性连接,该第二输出端422与该电路板50电性连接,如此,方可将使用者触碰该保护层20所引发该第一感应单元31及该第二感应单元33的电容变化输出至该电路板50,以计算使用者触碰的位置。请參阅图3及图4,为本专利技术电容式触控面板第二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该电容屏蔽层60是设置于该电路板50以及该保护层20之间,依实际制程考虑,该电容屏蔽层60可黏着于该电路板50的顶面,而通过该黏着层80令该电容屏蔽层60、该信号传输线40、该感应层30与该保护层20相黏合,如图3所示;或者,该电容屏蔽层60可黏着于该保护层20相对应该上边缘区域13的底面,而该保护层20及附着于其上的该 电容屏蔽层60为通过该黏着层80与该电路板50、该信号传输线40、该感应层30接合,如图4所示。依实际设计需求,也可允许该电路板50上的该电容屏蔽层60完全覆盖该第一信号传输线41及该第二信号传输线42,而不受图中示意大小所限。请继续參阅图5及图6,为本专利技术电容式触控面板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基板(10)及一相对所述基板(10)的保护层(20),所述基板(10)具有一面对所述保护层(20)的上表面(11),所述上表面(11)包括一感测区域(12)及一邻接所述感测区域(12)的至少一侧的上边缘区域(13);一设于所述感测区域(12)的感应层(30)及多条排列于所述上边缘区域(13)而供所述感应层(30)电性连接至一电路板(50)的信号传输线(40);以及一设于所述上边缘区域(13)与所述保护层(20)之间的电容屏蔽层(60),所述电容屏蔽层(60)至少部分屏蔽设于所述上边缘区域(13)的所述信号传输线(40),藉此避免发生于所述上边缘区域(13)的一电容干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金维,林林,
申请(专利权)人:安浙触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