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朱刚专利>正文

一种防锈垫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89249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0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锈垫圈,包括垫圈主体;所述垫圈主体上开设有导油环形槽;所述导油环形槽外侧开设有入油孔;所述导油环形槽内侧开设有通油孔;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案通过在垫圈本体上设置入油孔和导油环形槽来方便添加润滑剂,通油孔能够有效的把润滑剂流入生锈的零部件之间,这样就有效的解决了生锈引起的零部件卡死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紧固件,具体的说涉 及一种防锈垫圈
技术介绍
垫圈通常被放置在螺栓头或者螺母与被连接零件之间,主要用来放置螺栓或螺母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松动,现有的垫圈具有一定的防松作用,但是,由于垫圈使用时间过久会容易出现生锈现象,从而导致螺栓或螺母被锈住而拧不开来,通常只能强行拧开,这样就容易损坏零部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能够通过添加润滑剂来解决生锈问题的防锈垫圈。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锈垫圈,包括垫圈主体;所述垫圈主体上开设有导油环形槽;所述导油环形槽外侧开设有入油孔;所述导油环形槽内侧开设有通油孔。优选的,所述入油孔至少为一个。优选的,所述通油孔至少为一个。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防锈垫圈,通过在垫圈本体上设置入油孔和导油环形槽来方便添加润滑齐U,通油孔能够有效的把润滑剂流入生锈的零部件之间,这样就有效的解决了生锈引起的零部件卡死问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防锈垫圈的结构示意 其中1、垫圈本体;2、导油环形槽;3、入油孔;4、通油孔。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附图I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防锈垫圈,包括垫圈主体I ;所述垫圈主体I上开设有导油环形槽2 ;所述导油环形槽2外侧开设有入油孔3 ;所述导油环形槽2内侧开设有通油孔4 ;所述入油孔3至少为一个;所述通油孔4至少为一个。本专利技术方案通过在垫圈本体上设置入油孔3和导油环形槽2来方便添加润滑剂,通油孔4能够有效的把润滑剂流入生锈的零部件之间,这样就有效的解决了生锈引起的零部件卡死问题。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专利技术 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防锈垫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垫圈主体;所述垫圈主体上开设有导油环形槽;所述导油环形槽外侧开设有入油孔;所述导油环形槽内侧开设有通油孔。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防锈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油孔至少为一个。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防锈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油孔至少为一个。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锈垫圈,包括垫圈主体;所述垫圈主体上开设有导油环形槽;所述导油环形槽外侧开设有入油孔;所述导油环形槽内侧开设有通油孔;本专利技术方案通过在垫圈本体上设置入油孔和导油环形槽来方便添加润滑剂,通油孔能够有效的把润滑剂流入生锈的零部件之间,这样就有效的解决了生锈引起的零部件卡死问题。文档编号F16N1/00GK102865287SQ201210359238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5日专利技术者吴朱刚 申请人:吴朱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锈垫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垫圈主体;所述垫圈主体上开设有导油环形槽;所述导油环形槽外侧开设有入油孔;所述导油环形槽内侧开设有通油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朱刚
申请(专利权)人:吴朱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