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申请所述的便于安装的弹性防盗锁,包括上块、下块、锁芯、拨片和档杆,上块与下块互相连接构成所述防盗锁的主体,上块与下块的接触面上分别具有凹陷的上半锁腔和下半锁腔,两个锁腔围成一整体的锁腔,该防盗锁可以安装在自行车、摩托车或电动车的前叉上,利用挡杆的伸缩限制辐条,从而对车轮的转动起到阻碍作用,并且由于该防盗锁的安装位置较高,锁定部位的空间较小,使得常见的偷盗设备无从下手,从而起到有效的防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防盗锁,尤其是ー种适于安装在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前叉上的弾性防盗锁,属于锁具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防盗锁有链条锁、U型锁和钢管锁这几种,链条锁把车与固定物绑缚在一起,但链条部分比较细,且距离地面较近,容易被大力钳剪断,并且使用不方便。U型锁比较牢固,但使用起来不够方便,而且也会被大力钳剪断;钢管锁方便使用,但由于锁体比较单薄,并且弹簧在反复使用中,容易发生金属疲劳断裂,造成行驶中的车辆跌倒,有发生意外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即是针对现有防盗锁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设计制作一种便于装卸、使用方便,且不易被破坏的防盗锁,该防盗锁可以安装在自行车、摩托车或电动车的前叉上,利用挡杆的伸出限制辐条,从而对车轮的转动起到阻碍作用,并且由于该防盗锁的安装位置较高,锁定部位的空间较小,使得常见的偷盗设备(例如大力钳)无从下手,从而起到有效的防盗效果。具体来说,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便于安装的弾性防盗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盗锁包括上块、下块、锁芯、拨片、挡杆,各部分的结构和位置关系如下所述 1、上块与下块互相连接构成所述防盗锁的主体,上块与下块的接触面上分別具有凹陷的上半锁腔和下半锁腔,两个锁腔围成一整体的锁腔; 2、在下块的下半锁腔的面上开有纵向长条的拨片孔,在下块的下方还开有横向的挡杆孔、第二弹簧孔和锁芯孔,锁芯孔具有底面,位于挡杆孔和第二弹簧孔的侧上方,挡杆孔位于下块的底部、贯穿整体下块,在挡杆孔的侧方开有两端封闭的限位滑槽,在挡杆孔的一侧还开有与挡杆孔平行走向的具有底面的第二弹簧孔,挡杆孔与第二弹簧孔的侧面互相连通,挡杆孔与拨片孔在下块内部连通; 3、拨片孔内容纳有拨片和第一复位弹簧,拨片一端具有连动杆,另一端向下突出为插片,在插片上开有第一弹簧卡槽,第一复位弹簧插入第一弹簧卡槽内,锁芯孔内容纳有锁芯,且锁芯孔与拨片孔在下块内部连通,锁芯的末端具有拨杆,拨杆与拨片一端的连动杆接触,锁芯的转动带动拨片向上移动; 4、挡杆位于挡杆孔内,挡杆的长度大于挡杆孔的长度,挡杆的上面开有锁定槽,当挡杆位于锁闭位置时,拨片的插片位于锁定槽内,挡杆靠近第二弹簧孔的一侧设有突出的弹簧压片,第二复位弹簧位于第二弹簧孔内且弹簧压片压住第二复位弹簧,在第二弹簧孔的一侧还设有可以旋转且遮挡第二弹簧孔的第二弹簧挡片,挡杆的另ー侧具有突出的限位柱,限位柱位于下块侧面的限位滑槽内滑动。所述的便于安装的弾性防盗锁,其特征在干在所述拨片孔上方设有用于防止第一复位弹簧弹出的第一弹簧挡片,所述的第一弹簧挡片通过螺丝固定在下块的下半锁腔面上,且可以以螺丝为轴进行旋转,便于安装拨片与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的便于安装的弾性防盗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块的内侧设有凹槽。凹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轻整个锁体的重量。所述的便于安装的弾性防盗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块的上半锁腔或下块的下半锁腔的腔面上设有突出的用于固定上块或下块的固定柱,在安装时,可以将自行车(或摩托车、电动车)的前叉上钻ー个小孔,然后将固定柱插入下孔内,从而将上块固定在前叉上。作为其他的选择,还可以在上块的上半锁腔或下块的下半锁腔的腔面上设有突出或凹陷的凸块和固定槽,在相应自行车(或摩托车、电动车)的前叉位置设有凹陷或突出的固定位,通过两者的配合,将上块或下块固定在前叉上。 所述的便于安装的弾性防盗锁,其特征在于在上块与下块的连接面上分别设有上螺孔和下螺孔,下螺孔纵向贯穿下块且与挡杆孔在下块内部相互交叉,螺栓穿入下螺孔与上螺孔内将上块和下块连为一体。并且挡杆挡在下螺孔和螺栓的外侧,保证了从锁体外部无法将螺栓打开。上块和下块之间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手段进行连接,并不局限于上述的螺栓连接,常规的连接方式,包括焊接都是可能的选择方式。 使用吋,将拨片放入下块的拨片孔内,第一复位弹簧位于拨片的第一弹簧卡槽内,然后放入锁芯,使得锁芯的拨杆与拨片的连动杆接触,然后将上块固定于自行车的前叉部位,再通过螺栓将上下块连接起来,锁腔内容纳前叉,然后放入挡杆,并且使拨片的插片落入挡杆的锁定槽内,同时第二复位弹簧放入第二弹簧孔内,弹簧压片压住第二复位弹簧,然后将第二弹簧挡片挡住第二弹簧孔,同时,挡杆上的限位柱在下块侧面的限位滑槽内,目的是防止弹簧复位时,挡杆的弹出,当然,第二弹簧挡片也能起到该项作用,在实际的设计中,可以只保留其中之一,也可以二者共用。操作时,按下挡杆,挡杆前进,第二复位弹簧压缩,当挡杆前进到某一位置时,拨片的插片落入挡杆的锁定槽内,第一复位弹簧将插片抵在锁定槽内,此时挡杆伸出的位置最长,挡住了车轮辐条的转动,处于锁闭状态;开锁时,转动锁芯,位于锁芯顶端的拨杆转动,带动拨片的连动杆,使得拨片移动,第一复位弹簧压缩,插片由挡杆的锁定槽内移出,挡杆在第二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回縮,防盗锁打开。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便于安装的弾性防盗锁,具有结构简单使用,便于安装,并且由于安装的位置较高,使得常规的偷盗工具无法破坏,保证了防盗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 图2-5为本专利技术不同实施例的上块的结构示意 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下块的结构示意 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挡杆的结构示意 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拨片的结构示意 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锁芯的结构示意 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经过螺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经过拨片孔的剖面结构示意 图12和图13分别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锁闭和开启状态下经过挡杆长轴的剖面结构示意 其中,I为上块、2为下块、3为锁腔、4为挡杆、6为锁芯、7为钥匙、8为螺栓、91为第一复位弹簧、92为第二复位弹簧、11为上螺孔、12为固定柱、13为凹槽、14为凸块、15为固定槽、21为锁芯孔、22为挡杆孔、23为第二弹簧孔、24为第二弹簧挡片、25为限位滑槽、26为拨片孔、27为下螺孔、28为第一弹簧挡片、31为上半锁腔、32为下半锁腔、41为限位柱、42为弹簧压片、43为锁定槽、51为插片、52为连动杆、53为第一弹簧卡槽、61为拨杆。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便于安装的弾性防盗锁进行描述和说明,目的是为了公众更好的理解所述的
技术实现思路
,而不是对所述
技术实现思路
的限制,事实上,在以与本专利技术相同或近似的原理对所述防盗锁的改进,包括锁体的大小、尺寸、材质,锁腔的大小、形状,锁芯孔、挡杆孔、第二弹簧孔、拨片孔位置的变动,只要維持主体的功能,实现拨片与锁芯、挡杆的连动,则上述的改进都在本专利技术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之内。如图I和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便于安装的弾性防盗锁,包括上块、下块、锁芯、拨片、挡杆,其中,上块I与下块2互相连接构成所述防盗锁的主体,上块I与下块2的接触面上分別具有凹陷的上半锁腔31和下半锁腔32,两个锁腔围成一整体的锁腔3,锁腔3围住自行车的前叉,在下块2的下半锁腔32的面上开有纵向长条的拨片孔26,在下块2的下方还开有横向的挡杆孔22、第二弹簧孔23和锁芯孔21,锁芯孔21具有底面,位于挡杆孔22和第二弹簧孔23的侧上方,挡杆孔22位于下块2的底部、贯穿整个下块2,在挡杆孔22的侧方开有两端封闭的限位滑槽25,在挡杆孔22的一侧还开有与挡杆孔22平行走向的具有底面的第二弹簧孔23,挡杆孔22与第二弹簧孔23的侧面互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于安装的弹性防盗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盗锁包括上块、下块、锁芯、拨片、挡杆,各部分的结构和位置关系如下所述:上块与下块互相连接构成所述防盗锁的主体,上块与下块的接触面上分别具有凹陷的上半锁腔和下半锁腔,两个锁腔围成一整体的锁腔;在下块的下半锁腔的面上开有纵向长条的拨片孔,在下块的下方还开有横向的挡杆孔、第二弹簧孔和锁芯孔,锁芯孔具有底面,位于挡杆孔和第二弹簧孔的侧上方,挡杆孔位于下块的底部、贯穿整体下块,在挡杆孔的侧方开有两端封闭的限位滑槽,在挡杆孔的一侧还开有与挡杆孔平行走向的具有底面的第二弹簧孔,挡杆孔与第二弹簧孔的侧面互相连通,挡杆孔与拨片孔在下块内部连通;拨片孔内容纳有拨片和第一复位弹簧,拨片一端具有连动杆,另一端向下突出为插片,在插片上开有第一弹簧卡槽,第一复位弹簧插入第一弹簧卡槽内,锁芯孔内容纳有锁芯,且锁芯孔与拨片孔在下块内部连通,锁芯的末端具有拨杆,拨杆与拨片一端的连动杆接触,锁芯的转动带动拨片向上移动;挡杆位于挡杆孔内,挡杆的长度大于挡杆孔的长度,挡杆的上面开有锁定槽,当挡杆位于锁闭位置时,拨片的插片位于锁定槽内,挡杆靠近第二弹簧孔的一侧设有突出的弹簧压片,第二复位弹簧位于第二弹簧孔内且弹簧压片压住第二复位弹簧,在第二弹簧孔的一侧还设有可以旋转且遮挡第二弹簧孔的第二弹簧挡片,挡杆的另一侧具有突出的限位柱,限位柱位于下块侧面的限位滑槽内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赛赛,
申请(专利权)人:孙赛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