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开口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所述开口装置包括多个综框驱动系统。每个综框驱动系统具有开口马达、开口杆、连接构件以及综框。所述开口杆具有连接臂。所述连接构件通过安装位置调节部件连接到开口杆的连接臂。所述综框通过所述连接构件和开口杆由开口马达驱动。所述综框驱动系统的至少两个开口杆的连接臂在绕着所述开口杆的摆动中心的角度位置方面不同。所述开口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开口装置包括对齐部件,其使得所述开口马达旋转以将所述开口杆移动到所述开口杆的连接臂互相对齐的对齐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用于织机的开口装置,包括多个综框驱动系统,在每个综框驱动系统中综框由曲柄机构的旋转驱动,曲柄机构通过连接构件和开ロ杆由开ロ马达驱动。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控制所述开ロ装置的方法。
技术介绍
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否.2010-248654公开了ー种开口装置,其构造为防止沿着织机横向方向的安装空间的扩大。在该开口装置中,至少两个综框驱动系统的开ロ杆与连接构件之间的连接点位于以开ロ杆的摆动轴为中心的圆的圆周上的不同位置处。通过这样构造开口装置,使得开ロ马达也能够沿着与连接构件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设置,从而防止沿着织机侧向方向的安装空间的扩大。在上述引用公开文本所公开的开口装置中使用的开ロ杆仅包括三种不同类型的 开ロ杆。连接构件在形成在开ロ杆的上臂中的孔处由连接销分别连接到上臂。三种不同类型的开ロ杆的孔位于以摆动轴为中心的圆周上的不同位置。提供这三种不同类型的开ロ杆作为多个综框驱动系统(在所述公开文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为16个综框驱动系统)的开ロ杆。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否.2002-129446公开了ー种开口装置,其摆动杆用作上述引用的第一公开否.2010-248654的开ロ杆。在该第二公开文本中,连接构件经由适配器分别连接到摆动杆的连接臂。每个适配器由螺钉夹紧到其对应的连接臂。通过改变适配器夹紧到连接臂的位置,来调节综框的开ロ量。如果在第二公开文本的开口装置中与第一公开文本的开口装置的情况相同,设置连接臂在绕着摆动轴的角度位置方面不同的多种类型的摆动杆,那么可以防止沿着织机横向方向的安装空间的扩大。如果通过改变各适配器的沿着连接臂的长度方向的安装位置来调节仅具有ー种类型的摆动杆的开口装置的开ロ量,那么所有综框需要在校平位置处对齐以促进调节。然而,如果具有多种不同类型摆动杆的开口装置的所有综框在校平位置处对齐,那么摆动杆(开ロ杆)的连接臂将在绕着摆动轴的角度位置方面移位,这使得难以调节适配器的安装位置(或者开ロ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致カ于促进开口装置中的综框的开ロ量的调节,其中设置有多种类型的开ロ杆并且连接到开ロ杆的连接臂的连接构件的定位是能够调节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ー个方面,提供ー种开口装置,其包括多个综框驱动系统,每个综框驱动系统具有开ロ马达、开ロ杆、连接构件以及综框。所述开ロ杆具有连接臂。所述连接构件通过安装位置调节部件连接到所述开ロ杆的连接臂。综框通过所述连接构件和开ロ杆由开ロ马达驱动。所述综框驱动系统的至少两个开ロ杆的连接臂在绕着所述开ロ杆的摆动中心的角度位置方面不同。所述开口装置的特征在于,该开口装置包括对齐部件,其使得所述开ロ马达旋转以将所述开ロ杆移动到所述开ロ杆的连接臂互相对齐的对齐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ー个方面,提供ー种控制开口装置的方法。所述开口装置包括多个综框驱动系统。每个综框驱动系统具有开ロ马达、开ロ杆、连接构件以及综框。所述开ロ杆具有连接臂。所述连接构件连接到所述开ロ杆的连接臂,使得连接构件的定位是能够调节的。综框通过所述连接构件和开ロ杆由开ロ马达驱动。所述综框驱动系统的至少两个开ロ杆的连接臂在绕着所述开ロ杆的摆动中心的角度位置方面不同。所述方法的特征在干,根据所述综框驱动系统的预先设定的综框的开ロ量数据计算所述综框驱动系统的开ロ马达的目标旋转角度位置的步骤,其中当所述开ロ马达放置在所述目标旋转角度位置吋,所述开ロ杆放置在所述连接臂互相对齐的对齐位置;以及确定所述开ロ马达是否放置在所述目标旋转角度位置的步骤。从下面结合附图通过示例例示本专利技术的原理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他方面和优点将 变得清楚。附图说明參考下面结合附图的对当前优选实施例的描述可以最佳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及其目的和优点,其中 图I为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用于织机的开口装置的正视图,其中省略了开ロ装置的一部分; 图2为表不图I的开口装置的一部分的俯视 图3为沿着图2的线A-A剖开的剖视 图4A、图4B及图4C为表示图I的开口装置的三种不同开ロ杆的正视 图5为示出图I的开口装置的控制程序的流程图;以及 图6为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开口装置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參考图I至图5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图I的左右侧及上下侧分别对应于装备有本专利技术的开口装置的织机的左右侧及上下侧。參考以正视图表示开ロ装置的图1,多个开ロ杆13和多个开ロ杆14分别由轴15A和15B可摆动地支承在织机的相対的右侧框架11和左侧框架12之间。每个开ロ杆13的摆动运动经由传递杆16传递到其对应的开ロ杆14,以便开ロ杆14与开ロ杆13同步地摆动。连接杆17和18在直立位置分别连接到开ロ杆13和14。在织机(未示出)中设置有多个综框19 (在本实施例中为16个综框)。每个综框19由ー对连接杆17和18支承。每对开ロ杆13和14的摆动运动经由ー对连接杆17和18转换为其对应的综框19的上下往复运动。如图I至图3所示,多个开ロ马达20A、20B、20C、20D、20E、20F设置在与右侧框架11相邻的位置处。因为开ロ马达20A-20F具有相同的结构,所以下面将代表开ロ马达20A-20F仅描述开ロ马达20D及其相关部件。开ロ马达20D包括伺服马达201、设置在伺服马达201的轴(未示出)的一端上的旋转编码器202、以及其中容纳有连接到轴的另一端的减速齿轮组(未示出)的齿轮箱203。开ロ马达20D还包括连接到减速齿轮组的旋转轴204。如图3所示,曲柄臂21在其一端固定到每个旋转轴204,并且杆形连接构件22在其一端经由曲柄销23可旋转地连接到曲柄臂21的另一端。旋转轴204、曲柄臂21及连接构件22配合来形成曲柄机构。开口马达20D和上述曲柄机构配合来形成驱动综框19的往复驱动器。开口马达20D、连接构件22、开口杆13、14、传递杆16、连接杆17、18及综框19配合来形成综框驱动系统。每个开口杆13分别是如图4A、图4B及图4C所示的三种不同开口杆131、132及133中的任意一个。图4A中所示的开口杆131具有向上延伸的连接臂241、连接到连接杆17的水平臂25、以及连接到传递杆16的竖直臂26。连接杆17经由销27连接到水平臂25,并且传递杆16经由销28连接到竖直臂26。连接构件22经由用作安装位置调节部件的适配器29连接到连接臂241。适配器29由螺钉30夹紧到连接臂241。随着螺钉30松开,适配器29到连接臂241的夹紧位置(安装位置)能够沿着连接臂241的长度方向改变。连接构件22经由连接销31连接到适配器29。 图4B中所示的开口杆132具有向上延伸的连接臂242、连接到连接杆17的水平臂25、以及连接到传递杆16的竖直臂26。图4C中所示的开口杆133具有向上延伸的连接臂243、连接到连接杆17的水平臂25、以及连接到传递杆16的竖直臂26。开口杆131、132及133的水平臂25在形状和尺寸方面是相同的,并且开口杆131、132及133的竖直臂26在形状和尺寸方面也是相同的。绕着轴15A在开口杆131、132及133的水平臂25与竖直臂26之间的相对角度位置是相同的。开口杆131的连接臂241的宽度H1、开口杆132的连接臂242的宽度H2、及开口杆133的连接臂243的宽度H3是相同的。如从图4A、图4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口装置,包括:多个综框驱动系统(20A、20B、20C、20D、20E、20F、22、13、14、16、17、18、19),每个具有?????开口马达(20A?20F)、?????具有连接臂(241、242、243)的开口杆(13、131、132、133)、?????通过安装位置调节部件(29)连接到所述开口杆(13、131?133)的连接臂(241?243)的连接构件(22)、以及?????通过所述连接构件(22)和所述开口杆(13、131?133)由所述开口马达(20A?20F)驱动的综框(19),其中所述综框驱动系统(20A?20F、22、13、14、16?19)的至少两个开口杆(13、131?133)的连接臂(241?243)在绕着所述开口杆(13、131?133)的摆动中心(151)的角度位置方面不同,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装置包括对齐部件(32、33、202),其使得所述开口马达(20A?20F)旋转,以将所述开口杆(13、131?133)移动到所述开口杆(13、131?133)的连接臂(241?243)互相对齐的对齐位置(S)。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杉山浩正,原茂,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