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二氧化钛纳米纤维的紫外光催化微反应芯片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185510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9 21:26
一种基于二氧化钛纳米纤维的紫外光催化微反应芯片系统,用于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以外部精确流体注射泵为动力源,以PDMS软刻蚀技术为基础,通过芯片封装使微通道与具有高比表面积和三维多孔的二氧化钛电纺纳米纤维膜光催化剂相结合,使反应物流体与催化剂接触面积增大,进而提高光催化降解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光催化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基于二氧化钛纳米纤维的紫外光催化微反应芯片系统
技术介绍
光催化反应是利用光能进行物质转化的一种方式,在光和催化剂同时作用下能将多种有机污染物、还原性无机污染物等彻底矿化去除,而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效率高等优点,是极具前途的绿色环境净化技术。二氧化钛光催化剂性质稳定、无毒廉价,是该领域中应用最多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目前的光催化反应中,二氧化钛主要以纳米粉体或薄膜涂层的形式存在,纳米粉体比表面积大但回收困难,而薄膜涂层比表面积小反应效率低。采 用静电纺丝制备的二氧化钛纳米纤维膜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和极高的孔隙率,作为催化剂能够有效提闻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闻反应效率。微流控芯片是将生物、化学中多种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在一块几平方厘米的芯片上,取代常规生物或化学实验室各种功能,集微型化、集成化、自动化等优势于一体。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微化学反应器由于反应空间尺度小,反应体系比表面积极大,传质路径极短,反应物接触更加充分,因而反应体系转化率有明显提高。将二氧化钛电纺纳米纤维膜作为光催化剂与微流控芯片相结合形成光催化微反应器可以结合二者的优势,增大反应物与催化剂的有效接触面积,从而大大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反应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二氧化钛纳米纤维的紫外光催化微反应芯片系统,该系统用于污染物的紫外光催化降解。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二氧化钛纳米纤维的紫外光催化微反应芯片系统,该系统由光催化微反应芯片和辅助设备构成;其中,光催化微反应芯片包括含有微通道结构的PDMS基片、光催化剂二氧化钛纤维薄膜和玻璃底片;辅助设备包括精密注射泵、医用注射器、LED紫外灯和连接软管;通过封接技术将二氧化钛纳米纤维薄膜封接于芯片上下基片间,形成夹心结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基于二氧化钛纳米纤维的紫外光催化微反应芯片系统,所述微通道结构采用PDMS软刻蚀形成,通道宽度范围为IOOiinTlmm,通道高度100 y m。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基于二氧化钛纳米纤维的紫外光催化微反应芯片系统,所述二氧化钛纳米纤维薄膜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静电纺丝所用前驱体溶液由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醇、冰醋酸、钛酸四丁酯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静电纺丝采用电压范围为7k疒10kV,流速范围为0. 5ml/h l. Oml/h ;电纺制备的前驱体纤维经过高温处理2h,最终形成二氧化钛纳米纤维。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基于二氧化钛纳米纤维的紫外光催化微反应芯片系统,所述注射泵用于实现对流体流速的控制,并通过连接软管将流体引入光催化微反应芯片通道内;所述LED紫外灯提供紫外光引发二氧化钛纳米纤维光催化作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基于二氧化钛纳米纤维的紫外光催化微反应芯片系统,所述光催化剂二氧化钛纳米纤维膜封接于PDMS基片与玻璃底片之间,封接技术是采用甲苯稀释的PDMS胶接,封接后的芯片真空加热固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紫外光催化降解微反应芯片系统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采用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的二氧化钛电纺纳米纤维膜为光催化剂,结合微通道网络,充分提高了反应物与催化剂的接触面积,从而有效提升光催化效率。附图说明图I为紫外光催化微反应芯片结构图,其中I为微通道,2为二氧化钛纳米纤维膜,3为流体入口,4为流体出口 ; 图2为二氧化钛电纺纳米纤维表面形貌;图3为不同浓度亚甲基蓝水溶液光催化降解率;图4为不同光照时间下亚甲基蓝水溶液光催化降解效率。具体实施例方式以PDMS软刻蚀技术形成微通道,以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纤维薄膜,通过胶接方法将二氧化钛纳米纤维薄膜封接于基片和底片间后固化。配制不同浓度反应物溶液,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反应物溶液吸光度,并建立吸光度与反应物浓度的标准曲线。利用注射泵作动力源,调节反应物溶液流速,使反应物溶液以设定流速进入芯片通道,与二氧化钛纳米纤维膜相接触,并在LED紫外光照射下进行光催化降解,反应产物通过导管进入收集瓶中,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检测,并通过标准曲线计算降解率。实施例I利用实验室自行设计并制作的光催化微反应芯片系统,构型如图I所示,通道尺寸深度为IOOiim,宽度为500 iim。配制亚甲基蓝水溶液,浓度分别为3mg/ml、5mg/ml、7mg/ml、10mg/ml,注射泵流速100iil/min。结果如图3所示,芯片对不同浓度亚甲基蓝具有较高降解率。实施例2利用实验室自行设计并制作的光催化微反应芯片系统,构型如图I所示,通道尺寸深度为lOOiim,宽度为500 iim。配制亚甲基蓝水溶液,浓度10mg/ml,分别设定注射泵流速100iil/min、75iil/min、50iil/min及25iil/min,其对应反应物实际光照时间分别为12. 43s、19. 47s、25. 66s及53s。反应结束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检测。其结果如图4所示,随着实际光照时间增加,光催化降解效率提高。实施例3利用实验室自行设计并制作的光催化微反应芯片系统,构型如图I所示,通道尺寸深度为lOOiim,宽度为500 iim。配制罗丹明B水溶液,浓度10mg/ml,设定注射泵流速lOOiU/min,连续运行10次。紫外检测发现芯片对罗丹明同样具有较高的降解效率,显示出该系统适用于各种水溶性污染物的降解。权利要求1.一种基于二氧化钛纳米纤维的紫外光催化微反应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由光催化微反应芯片和辅助设备构成; 其中,光催化微反应芯片包括含有微通道结构的PDMS基片、光催化剂二氧化钛纤维薄膜和玻璃底片;辅助设备包括精密注射泵、医用注射器、LED紫外灯和连接软管;利用封接技术将二氧化钛纳米纤维薄膜封接于PDMS基片与玻璃底片之间,形成夹心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基于二氧化钛纳米纤维的紫外光催化微反应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结构采用PDMS软刻蚀形成,通道宽度范围为lOOynTlmm,通道高度100 u m0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基于二氧化钛纳米纤维的紫外光催化微反应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钛纳米纤维薄膜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二氧化钛纳米纤维的紫外光催化微反应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纺丝所用前驱体溶液由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醇、冰醋酸、钛酸四丁酯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静电纺丝采用电压范围为7kV 10kV,流速范围为0. 5ml/tTl. Oml/h ;电纺制备的前驱体纤维经过高温处理2h,最终形成二氧化钛纳米纤维。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基于二氧化钛纳米纤维的紫外光催化微反应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精密注射泵控制流体的流速,并通过连接软管将流体引入光催化微反应芯片通道内。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基于二氧化钛纳米纤维的紫外光催化微反应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紫外灯提供紫外光引发二氧化钛纳米纤维光催化作用。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基于二氧化钛纳米纤维的紫外光催化微反应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接技术是采用甲苯稀释的PDMS胶接,封接后的芯片真空加热固化。全文摘要一种基于二氧化钛纳米纤维的紫外光催化微反应芯片系统,用于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以外部精确流体注射泵为动力源,以PDMS软刻蚀技术为基础,通过芯片封装使微通道与具有高比表面积和三维多孔的二氧化钛电纺纳米纤维膜光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二氧化钛纳米纤维的紫外光催化微反应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由光催化微反应芯片和辅助设备构成;其中,光催化微反应芯片包括含有微通道结构的PDMS基片、光催化剂二氧化钛纤维薄膜和玻璃底片;辅助设备包括精密注射泵、医用注射器、LED紫外灯和连接软管;利用封接技术将二氧化钛纳米纤维薄膜封接于PDMS基片与玻璃底片之间,形成夹心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建华孟昭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