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螺旋散热水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83256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9 0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螺旋散热水道,包括回转本体,回转本体侧壁的一端开有冷却水入口且另一端开有冷却水出口,回转本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螺旋形状的水道,各水道的一端均与冷却水入口相通,各水道的另一端均与冷却水出口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水流路径缩短,加快了水流速度,增强了散热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机
,具体涉及一种多螺旋 散热水道。
技术介绍
在现有电机机座的散热中,都是采用单螺旋水道的方式,其缺点是水道即水流从进水口流到出水口的路径比较长,而水道越长水流在电机水道内的阻力也越大,这样对水泵压力的要求就比较高。如果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前提下,单纯通过将水道加宽来达到减小水道路径的目的的话,又会降低电机的机械强度。另外,水流流经电机水道的时间越长电机散发的热量不能及时带走,影响电机的有效发挥及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螺旋散热水道,使水流路径缩短,加快了水流速度,增强了散热效果。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螺旋散热水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回转本体,回转本体侧壁的一端开有冷却水入口且另一端开有冷却水出口,回转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螺旋形状的水道,各水道的一端均与冷却水入口相通,各水道的另一端均与冷却水出口相通。回转本体为圆柱形且中空结构的电机机座水道部分。水道的数量为两个。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单水道结构相比,由于设置有多个水道,从冷却水入口到冷却水出口的水流路径缩短,因此冷却水能在更短的时间内流出电机带走热量,从而提高了电机的冷却能力;另一方面,保证了电机的机械强度,增长了电机寿命及工作的安全性;其次,本技术对水泵选用的要求也有所下降,从而降低了整体成本。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多螺旋散热水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I.回转本体,2.第一水道,3.第二水道,4.冷却水入口,5.冷却水出口。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本技术多螺旋散热水道,包括回转本体1,回转本体I为电机机座水道部分,电机机座为圆柱形且中空结构,电机机座内部用来安装电机定子,且设置有冷却水出入管道。回转本体I侧壁的一端开有冷却水入口 4且另一端开有冷却水出口 5,回转本体I的侧壁上还设置有第一水道2和第二水道3,第一水道2和第二水道3相互平行且均为螺旋形状,第一水道2和第二水道3的一端均与冷却水入口 4相通,第一水道2和第二水道3的另一端均与冷却水出口 5相通。本技术还能将水道的数量设置为三个以上,以达到调节电机机座强度和散热能力的目的。本技术在使用时,在回转本体I还设置有配合的壳体,通过冷却水入口 4和冷却水出口 5上连接外部冷却水管 道。本技术使单条水道的路径缩短,水流在更短的时间内流出电机从而有效的带走热量,提高了电机的散热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多螺旋散热水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回转本体(1),所述回转本体(I)侧壁的一端开有冷却水入口(4)且另一端开有冷却水出口(5),所述回转本体(I)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螺旋形状的水道,所述各水道的一端均与冷却水入口(4)相通,所述各水道的另一端均与冷却水出口(5)相通。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螺旋散热水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本体(I)为圆柱形且中空结构的电机机座水道部分。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螺旋散热水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道的数量为两个。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螺旋散热水道,包括回转本体,回转本体侧壁的一端开有冷却水入口且另一端开有冷却水出口,回转本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螺旋形状的水道,各水道的一端均与冷却水入口相通,各水道的另一端均与冷却水出口相通。本技术使水流路径缩短,加快了水流速度,增强了散热效果。文档编号H02K5/20GK202651965SQ201220250160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30日专利技术者张涛, 周恩溱 申请人:西安正麒电气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螺旋散热水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回转本体(1),所述回转本体(1)侧壁的一端开有冷却水入口(4)且另一端开有冷却水出口(5),所述回转本体(1)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螺旋形状的水道,所述各水道的一端均与冷却水入口(4)相通,所述各水道的另一端均与冷却水出口(5)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涛周恩溱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正麒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