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资讯器材耦接装置,其包含有:一可前后滑动于匣体内部的托运载板;一弹性复位之摆动杆,至少一端结合在匣体;一张力元件,一端作用于匣体,一端作用于托运载板的内端;一工作端,为受功能模块所包含,工作端由匣体前端所设通口出没于匣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提供携带式以指掌操作使用之器材所设工作端出没后之姿态定位装置。(*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资讯器材耦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ー种资讯器材耦接装置,主体利用其弹性复位作用,执行工作端的出没结果之定位。背景技木有关资讯器材如USB,它的耦接端为了方便维护及收纳美观,而设计成可出没的型态,该出没的状态结果必须得到定位,因此坊间常见有多种的出没方式,如纵向出没或以翻转匣盖盖合使之形成出没同等目的的设计,而以纵向出没更有多种卡扣的设计,如中国台湾专利第M400128号,它是以一种杠杆的概念,利用其中心支点的片体作为弹性及支点作用,该中心支点形成一侧向横杆连结在匣体,该器材形体狭小,常见于塑料射出成形,该支中心的支杆同样也为塑制一体成形,由于塑料的组织经由多次反复扳动,该处会集结应力,使内部塑料组织分子分裂而断裂,而该种设计,其下压点没有适度的防卫,因此压着太低的 时候,相同会在该中心支点产生大量的应カ集中而加速该中心支杆的劣化程度,其详细架构为利用ー壳体,是具有至少一位于其端部之开ロ以及至少一一体成型地镂空设置于其侧壁上且具有至少一定位块之杠杆单元;至少ー连接器本体,是经由该开ロ往复移动地设置于该壳体中,其侧壁设有至少ー对应于该杠杆单元且具有至少ー卡制块之卡制单元,其内部嵌设ー传输接ロ ;至少ー弹性件,是可伸缩地设置于该壳体与连接器本体之间;其中,该杠杆单元之定位块与该卡制单元之卡制块是形成相互卡制定位之结构关系,将该连接器本体相对于该壳体固定于突伸或回缩状态,以及ー壳体,是具有至少一位于其端部之开ロ以及至少一一体成型地镂空设置于其侧壁上且具有至少一定位块之杠杆单元;至少ー载盘,是经由该开ロ往复移动地设置于该壳体中,其侧壁设有至少ー对应于该杠杆单元旦具有至少ー卡制块之卡制単元;至少ー连接器本体,是设置于该载盘之容置空间,并于内部嵌设ー传输接ロ ;至少ー弹性件,是可伸缩地设置于该壳体与连接器本体之间;其中,该杠杆単元之定位块与该卡制单元之卡制块系形成相互卡制定位之结构关系,将该连接器本体相对于该壳体固定于突伸或回缩状态,上述数据明确在利用杠杆的原理作为工作端出没的前置机动手段,唯该支点是利用一体塑制成形,质地易于因反复弯拗而使应力集中,破坏组织而溃o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资讯器材耦接装置,其为提供携帯式以指掌操作使用之器材所设工作端出没后之姿态定位装置。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资讯器材耦接装置,它包含有一可前后滑动于匣体内部的托运载板,一侧间接过ー挑空部而面对结合一功能模块,纵身表面往里导通挑空部的方向前后位置,各开设有第一^^扣部与第二卡扣部,第一^^扣部与第二卡扣部由一中线平行纵身之狭道导通;一弹性复位之摆动杆,至少一端结合在匣体,自由端阴面设有一可在复位时卡扣上述第一卡扣部及第ニ卡扣部的楔扣单元,楔扣单元设有ー连接柱,连接柱为可滑移在上述的狭道;一张カ元件,一端作用于匣体,一端作用于托运载板的内端;ーエ作端,为受功能模块所包含,工作端由匣体前端所设通ロ出没于匣体。所述的楔扣单元为倒T字型,下端经由连接柱结合一扣楔,扣楔分程作用于上述的第一^^扣部及第ニ卡扣部。所述的狭道、第一卡扣部、第二卡扣部形成一” I”形开孔。所述的楔扣单元所设连接柱下端,为结合一圆体形的扣楔。所述的楔扣单元所设连接柱下端,为结合一倒钩。所述的摆动杆为ー悬臂装置,自由端结合楔扣单元。所述的摆动杆为一板状体。所述的摆动杆结合匣体一端的根部,其纵向截面为波形。所述的摆动杆与匣盖体为一体成形。所述的摆动杆的三边为在匣盖体的表面,开设三边连通的隙缝所形成。本技术所设的狭道,提供连接柱滑切后使结合的楔扣单元可作用于第一卡扣部及第ニ卡扣部。本技术摆动杆是为ー悬臂的装置,可大幅増加应カ变形的吸收,即维持弾性倉tfi。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指掌器材出没的定位装置,利用一固定端结合于匣体的摆动杆,其自由端阴面结合有一楔扣单元,楔扣单元作用于一可滑置在匣体内部纵向滑动的托运载板,托运载板相对该楔扣单元设有前后的第一卡扣部及第ニ卡扣部,在托运载板出没的终极位置可受摆动杆的弹性复位而产生卡扣定位作用。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部份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托运载板作用于斗座体内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外观图。图4为本技术外观图之一。图5为本技术摆动杆与托运载板的关系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楔扣单元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收纳工作端的状态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工作端的出没过程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工作端的伸出定位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摆动杆的根部形状侧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托运载板I工作端10狭道11挑空部110功能模块100第一^^扣部12第二卡扣部13 滑动部14、15 张カ元件2斗座体3匣盖体4隙缝40摆动杆41楔扣单元410连接柱411扣楔412、413 狭道11垫压钮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之详细结构及动作原理カ矩说明,请參阅图式说明如下首先请參阅图1、2所示,本技术是由一斗座体3,内部纵向可提供一托运载板I所滑置,托运载板I的表面中央往里通设有ー狭道11,狭道11的前后各连结第一卡扣部12及第ニ卡扣部13,托运载板I带动工作端10从斗座体3前端的通ロ出没,托运载板I的背端经由ー张カ元件2的拱压作用,使在常态下工作端10为外露,张カ元件2另一端为抵靠在斗座体3的相对端,另ー方面可藉其拱张能力,提供工作端10伸出及复位后的弹性拱张能力,能吸收托运载板I整体的活动间隙,避免噪音。托运载板I的两侧相对斗座体3的边际设有滑动部14及滑动部15,滑动部14及滑动部15滑置在斗座体3,另ー实施为匣体可精密配合托运载板I的外型,让托运载板I直接在内部滑置,原则上为匣体内部开设有提供托运载板I纵向滑置的纵向接触面即可,上 述匣体为斗座体3盖合一匣盖体所形成,如下再述。 请再參阅图3所示,在斗座体3上方相对盖合有一匣盖体4以形成一三维的匣体,匣盖体4的幅面设有ー单端活动的摆动杆41,摆动杆41的末端上方可加置有一垫压钮5,提供下压摆动杆41的自由端,使其最顶端可挑高接近匣盖体4的上表面或与之平齐,摆动杆41是与匣盖体4 一体成形,在匣盖体4纵向幅面安排有三边连续形成的隙缝40,藉以规范出摆动杆41,我们操作工作端10的进出是利用垫压钮5按压操作后,藉内部弾性工作将之推出,收回工作端10的时候,先行按压垫压钮5之后,再由另一外力作用在工作端10的外端侧往匣体方向推入,详细工作容后再述。斗座体3与匣盖体4组合后构成匣体,它可分别产制或一体成形,主体上所形成的匣体,在工作端10方向需设有一通ロ,提供功能性模块的工作端10所进出。请再參阅图4所示,摆动杆41它是由匣盖体4连接形成,其形成自由端的三边为由隙缝40开通所形成。请再參阅图5、6所示,前述的摆动杆41,它的自由端阴面结合有一楔扣单元410,该楔扣单元410是由ー连接柱411连接底端的扣楔412或/及托运载板I及扣楔413所形成,前述的托运载板I纵身前后位置各别开设有第一卡扣部12及第ニ卡扣部13,第一卡扣部12及第ニ卡扣部13之间经由一中线与纵身平行的狭道11导通。托运载板I它可前后位移,在第二卡扣部13受楔扣单元410所卡扣的时候,则维持工作端10外露,楔扣单元410卡扣第一卡扣部12的时候为收纳工作端10,摆动杆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资讯器材耦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一可前后滑动于匣体内部的托运载板,一侧间接过一挑空部而面对结合一功能模块,纵身表面往里导通挑空部的方向前后位置,各开设有第一卡扣部与第二卡扣部,第一卡扣部与第二卡扣部由一中线平行纵身之狭道导通;一弹性复位之摆动杆,至少一端结合在匣体,自由端阴面设有一可在复位时卡扣上述第一卡扣部及第二卡扣部的楔扣单元,楔扣单元设有一连接柱,连接柱为可滑移在上述的狭道;一张力元件,一端作用于匣体,一端作用于托运载板的内端;一工作端,为受功能模块所包含,工作端由匣体前端所设通口出没于匣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竞伦,张家富,陈天祥,
申请(专利权)人:祝竞伦,张家富,陈天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