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光伏旁路集成模块,由光伏旁路集成模块组件和环氧封装层整体封装成型,所述光伏旁路集成模块组件由至少两个二极管芯片通过金属引线框和连接片串接焊接构成;所述金属引线框前端且位于所述各个二极管芯片两侧分别设有供连接光伏发电单元组的前引脚端子,此前引脚端子从所述光伏旁路集成模块前端面引出;所述金属引线框后端且位于其两侧分别设有供连接负载的后引脚端子,此后引脚端子从所述光伏旁路集成模块后端面引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光伏旁路集成模块节省了绕过模块的电缆、省却了连接条,减少了连接点,提高可靠性,降低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伏发电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光伏旁路集成模块。技术背景·申请人:在之前申报并获授权的技术专利《太阳能电池板续流二极管模块》中,提出用旁路二极管模块来替代普通二极管,用于光伏组件的旁路保护电路。因此获得简化了工艺、加强了散热、降低了温度、提高了连接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现发现光伏旁路集成模块还可有改善的地方,现有技术中光伏旁路集成模块与组件的电气连接有6处,即4条汇流条和2条电缆,4条汇流条连接模块的4个引脚,2条电缆分别接到模块的两边的两个引脚上。汇流条在模块的上方接入,电缆在模块的下方接入;安装时,方便汇流条的连接,模块的引脚向着汇流条,电缆则需要伸到模块的上方,分别连接到模块两端的引脚上;电缆和模块引脚间需要增加连接条来完成连接;汇流条与模块引脚的连接采用焊接或螺钉固定的方法。因此存在以下缺点(1)多用了电缆,(2)增加连接条,增加了连接点,影响连接可靠性,(4)成本增加,(5)电缆与模块引脚的连接方法慢,工效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光伏旁路集成模块,此光伏旁路集成模块节省了绕过模块的电缆、省却了连接条,减少了连接点,提高可靠性,降低成本。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伏旁路集成模块,所述由光伏旁路集成模块组件和环氧封装层整体封装成型,所述光伏旁路集成模块组件由至少两个二极管芯片通过金属引线框和连接片串接焊接构成;所述金属引线框前端且位于所述各个二极管芯片两侧分别设有供连接光伏发电单元组的前引脚端子,此前引脚端子从所述光伏旁路集成模块前端面引出;所述金属引线框后端且位于其两侧分别设有供连接负载的后引脚端子,此后引脚端子从所述光伏旁路集成模块后端面引出。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如下上述方案中,还包括一电缆,此电缆与所述后引脚端子通过压接连接或者螺钉连接或者焊接。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光伏旁路集成模块,节省了绕过模块的电缆、减少了连接点,提高可靠性,降低成本;其次,采用电缆与模块引脚压接连接的方法、装配快捷、可靠、不用焊料;再次,采用的光伏旁路集成模块采用了多方向上的引脚引出,便于模块对汇流条和电缆等在最近方向上的连接,省去了连接条;再次,本技术光伏旁路集成模块引脚既可以对电缆的直接压接连接;引脚也可以对电缆的用螺钉连接还可以对电缆的焊接连接。附图说明附图I为本技术光伏旁路集成模块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光伏旁路集成模块组件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光伏旁路集成模块结构示意图一;附图4为本技术光伏旁路集成模块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5为本技术光伏旁路集成模块结构示意图三。以上附图中1、光伏旁路集成模块组件;2、环氧封装层;3、二极管芯片;4、金属引线框;5、连接片;6、如引脚端子;7、光伏芳路集成I吴块;8、如端面;9、后引脚端子;10、后端面;11、电缆;12、盒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种光伏旁路集成模块,其可放置于盒体12,所述由光伏旁路集成模块组件I和环氧封装层2整体封装成型,所述光伏旁路集成模块组件I由至少两个二极管芯片3通过金属引线框4和连接片5串接焊接构成;所述金属引线框4前端且位于所述各个二极管芯片3两侧分别设有供连接光伏发电单元组的前引脚端子6,此前引脚端子6从所述光伏旁路集成模块7前端面8引出;所述金属引线框4后端且位于其两侧分别设有供连接负载的后引脚端子9,此后引脚端子9从所述光伏旁路集成模块7后端面10引出。还包括一电缆11,此电缆11与所述后弓I脚端子9通过压接连接或者螺钉连接或者焊接。采用上述光伏旁路集成模块时,节省了绕过模块的电缆、减少了连接点,提高可靠性,降低成本;其次,采用电缆与模块引脚压接连接的方法、装配快捷、可靠、不用焊料;再次,光伏旁路集成模块采用了多方向上的引脚引出,便于模块对汇流条和电缆等在最近方向上的连接,省去了连接条;再次,引脚既可以对电缆的直接压接连接;引脚也可以对电缆的用螺钉连接还可以对电缆的焊接连接。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光伏旁路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旁路集成模块由光伏旁路集成模块组件(I)和环氧封装层(2)整体封装成型,所述光伏旁路集成模块组件(I)由至少两个二极管芯片(3)通过金属引线框(4)和连接片(5)串接焊接构成;所述金属引线框(4)前端且位于所述各个二极管芯片(3)两侧分别设有供连接光伏发电单元组的前引脚端子(6),此前引脚端子(6 )从所述光伏旁路集成模块(7 )前端面(8 )引出;所述金属引线框(4 )后端且位于其两侧分别设有供连接负载的后引脚端子(9),此后引脚端子(9)从所述光伏旁路集成模块(7)后端面(10)引出。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伏旁路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电缆(11),此电缆(11)与所述后引脚端子(9 )通过压接连接或者螺钉连接或者焊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光伏旁路集成模块,由光伏旁路集成模块组件和环氧封装层整体封装成型,所述光伏旁路集成模块组件由至少两个二极管芯片通过金属引线框和连接片串接焊接构成;所述金属引线框前端且位于所述各个二极管芯片两侧分别设有供连接光伏发电单元组的前引脚端子,此前引脚端子从所述光伏旁路集成模块前端面引出;所述金属引线框后端且位于其两侧分别设有供连接负载的后引脚端子,此后引脚端子从所述光伏旁路集成模块后端面引出。本技术光伏旁路集成模块节省了绕过模块的电缆、省却了连接条,减少了连接点,提高可靠性,降低成本。文档编号H01L25/11GK202651125SQ20122024491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9日专利技术者吴念博, 滕有玺, 李志军, 张雄杰, 邹锋 申请人:苏州固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伏旁路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旁路集成模块由光伏旁路集成模块组件(1)和环氧封装层(2)整体封装成型,所述光伏旁路集成模块组件(1)由至少两个二极管芯片(3)通过金属引线框(4)和连接片(5)串接焊接构成;所述金属引线框(4)前端且位于所述各个二极管芯片(3)两侧分别设有供连接光伏发电单元组的前引脚端子(6),此前引脚端子(6)从所述光伏旁路集成模块(7)前端面(8)引出;所述金属引线框(4)后端且位于其两侧分别设有供连接负载的后引脚端子(9),此后引脚端子(9)从所述光伏旁路集成模块(7)后端面(10)引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念博,滕有玺,李志军,张雄杰,邹锋,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固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