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用电缆,包括2~5导体,导体采用第六类束绞的软圆铜丝或者镀锡铜丝构成,导体单丝直径为0.16mm以下,绞合节距比为8~13倍,导体外挤塑成型有绝缘层构成绝缘线芯,绝缘线芯绞合成束构成缆芯,缆芯外设有阻燃型的玻纤带绕包构成的包带层,包带层与缆芯之间设有玻纤绳构成的填充层,包带层的玻纤带和填充层的玻纤绳的氧指数在80%以上,填充层外依次设有编织层、外护套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束绞极细的导体结构、柔软的绝缘、护套材料的选用确保了电缆的柔软、耐弯曲以及曲挠的能力,同时电缆还有低烟、无卤环保、耐油、耐气候、耐高温、高强度、耐扭曲等特性,此外电缆具有高防电磁、电场干扰的能力。(*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用电缆。技术背景当今社会,面对油价高涨和日益严峻的节能减排能力,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竞争的一个新焦点。在此过程中电动汽车逐渐成为新能源汽车额代表。在企业的推动下,它也逐渐成为世界各主要汽车制造强国政府确定的战略产业方向。各国政府在出资支持技术研发的同时,十分重视新能源汽车产品及其设施设备标准的争夺。中国政府积极引导国内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科技部制定了电动汽车“十二五”专项鬼法,力求依次带动新能源汽车以及相关关键零部件技术的发展。国家电网计划在未来十五年大力建设充电站和充电桩,这些充电站建设中需要大量的充电用特殊电 缆。电动汽车用充电电缆长期运行于室外、频繁扭转、接触油污、高温环境下,要求电缆机械强度高、耐扭转、耐油污以及阻燃等,普通的塑料控制电缆并不能满足以上环境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充分考虑耐油、耐酸碱、耐撕裂、耐高温、运动弯曲充电站和充电桩电缆使用的环境,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用电缆,具有耐多种油类、耐酸碱、耐高温、耐磨、无卤、低烟、环保、阻燃等特性,广泛运用于这种电动汽车充电站的配电系统、充电系统、电池调度系统以及充电监控系统中。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用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2 5导体,导体采用第六类束绞的软圆铜丝或者镀锡铜丝构成,导体单丝直径为O. 16mm以下,绞合节距比为8 13倍,导体外挤塑成型有绝缘层构成绝缘线芯,绝缘线芯绞合成束构成缆芯,缆芯外设有阻燃型的玻纤带绕包构成的包带层,包带层与缆芯之间设有玻纤绳构成的填充层,包带层的玻纤带和填充层的玻纤绳的氧指数在80%以上,填充层外依次设有编织层、外护套层。 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层由乙丙橡胶、热塑性弹性体或者低烟无齒交联聚烯烃材料挤塑成型。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护套层由聚醚型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或者低烟无齒聚烯烃材料技术成型。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的导体结构保证了电缆良好的弯曲性能;所述的绝缘层采用乙丙橡胶、热塑性弹性体或者低烟无齒聚烯烃这几种材料不仅保证了电气性能,而且具有柔软弹性。所述填充层和包带层采用环保型低烟无卤阻燃玻纤材料,不仅提高了电缆的材料性能,还清洁无污染,起到环保作用。外护套层材料耐低温、耐磨、耐油、耐腐蚀、强度高耐气候性能好等特性,满足充电站用电缆长期工作在室外、高温、移动、弯曲等恶劣环境下使用的需求。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I :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用电缆,包括2 5导体1,导体I采用第六类束绞的软圆铜丝或者镀锡铜丝构成,导体I的单丝直径为O. 16mm以下,绞合节距比为8 13倍,导体I外挤塑成型有绝缘层2构成绝缘线芯,绝缘线芯绞合成束构成缆芯,缆芯外设有阻燃型的玻纤带绕包构成的包带层3,包带层3与缆芯之间设有玻纤绳构成的填充层4,包带层2的玻纤带和填充层4的玻纤绳的氧指数在80%以上,填充层外依次设有编织层5、外护套层6。绝缘层2由乙丙橡胶、热塑性弹性体或者低烟无卤交联聚烯烃材料挤塑成型。 外护套层6由聚醚型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或者低烟无卤聚烯烃材料技术成型。编织层4采软铜丝或者镀锡铜丝编织,编织密度大于80%,保证了电缆的抗外界干扰的能力。本技术可广泛运用于这种电动汽车充电站的配电系统、充电系统、电池调度系统以及充电监控系统中。权利要求1.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用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2 5导体,导体采用第六类束绞的软圆铜丝或者镀锡铜丝构成,导体单丝直径为0. 16mm以下,绞合节距比为8 13倍,导体外挤塑成型有绝缘层构成绝缘线芯,绝缘线芯绞合成束构成缆芯,缆芯外设有阻燃型的玻纤带绕包构成的包带层,包带层与缆芯之间设有玻纤绳构成的填充层,包带层的玻纤带和填充层的玻纤绳的氧指数在80%以上,填充层外依次设有编织层、外护套层。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层由乙丙橡胶、热塑性弹性体或者低烟无齒交联聚烯烃材料挤塑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护套层由聚醚型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或者低烟无齒聚烯烃材料技术成型。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用电缆,包括2~5导体,导体采用第六类束绞的软圆铜丝或者镀锡铜丝构成,导体单丝直径为0.16mm以下,绞合节距比为8~13倍,导体外挤塑成型有绝缘层构成绝缘线芯,绝缘线芯绞合成束构成缆芯,缆芯外设有阻燃型的玻纤带绕包构成的包带层,包带层与缆芯之间设有玻纤绳构成的填充层,包带层的玻纤带和填充层的玻纤绳的氧指数在80%以上,填充层外依次设有编织层、外护套层。本技术束绞极细的导体结构、柔软的绝缘、护套材料的选用确保了电缆的柔软、耐弯曲以及曲挠的能力,同时电缆还有低烟、无卤环保、耐油、耐气候、耐高温、高强度、耐扭曲等特性,此外电缆具有高防电磁、电场干扰的能力。文档编号H01B7/04GK202650615SQ20122019878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5日专利技术者王娟娟, 李永华, 梁明宝, 黄晓军, 顾杰, 朱为坤 申请人:安徽明星电缆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用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2~5导体,导体采用第六类束绞的软圆铜丝或者镀锡铜丝构成,导体单丝直径为0.16mm以下,绞合节距比为8~13倍,导体外挤塑成型有绝缘层构成绝缘线芯,绝缘线芯绞合成束构成缆芯,缆芯外设有阻燃型的玻纤带绕包构成的包带层,包带层与缆芯之间设有玻纤绳构成的填充层,包带层的玻纤带和填充层的玻纤绳的氧指数在80%以上,填充层外依次设有编织层、外护套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娟娟,李永华,梁明宝,黄晓军,顾杰,朱为坤,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明星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