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检测外门窗系统保温遮阳性能的热工试验台,其中,一种检测外门窗系统保温遮阳性能的热工试验台,其中,包括模拟夏季室外的第一箱体、模拟冬季室外的第二箱体、模拟室内的第三箱体和用于防护的第四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三箱体连接,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三箱体有第一共用立面,所述第一共用立面上有第一测试洞口,所述第一测试洞口于所述第一箱体一侧设有第一试件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带有同时模拟夏季室外环境和模拟冬季室外环境的箱体,可满足门窗遮阳系统的遮阳系数、太阳得热系数和传热系数等多种热工性能检测。(*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物外门窗系统保温遮阳性能检测的热工试验台,尤其是一种可以同时检测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的热工试验台。
技术介绍
建筑外门窗和遮阳系统的保温遮阳性能是评价建筑物节能与否的重要指标。外门窗的保温性能检测技术已比较成熟,即采用标定热箱法,模拟室内外环境条件,将待测试件置于冷热箱体之间的洞口上通过测量两个箱体之间的传热量来判别试件的保温性能。对于门窗遮阳系统的遮阳性能,一直没有定量化检测方法,传统门窗的遮阳系数检测主要采用模拟计算的方法,遮阳产品的遮阳系数检测也只有少数科研机构尝试采用自然光源下的对比热箱法进行检测,但结果都不太理想。模拟计算偏重理论,亟需实验验证;·自然光源下检测由于受制于自然条件,试验周期比较长,且不可重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测出来的数据差异很大,也不利于遮阳产品性能的评定。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热工试验台在进行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检测时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检测外门窗系统保温遮阳性能的综合热工试验台。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检测外门窗系统保温遮阳性能的热工试验台,其中,包括模拟夏季室外的第一箱体、模拟冬季室外的第二箱体、模拟室内的第三箱体和用于防护的第四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三箱体连接,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三箱体有第一共用立面,所述第一共用立面上有第一测试洞口,所述第一测试洞口于所述第一箱体一侧设有第一试件框;所述第二箱体与所述第三箱体连接,所述第二箱体和所述第三箱体有第二共用立面,所述第二共用立面上有第二测试洞口,所述第二测试洞口于所述第二箱体一侧设有第二试件框;所述第一箱体、第二箱体和第三箱体连接形成内箱体,所述内箱体置于所述第四箱体内,且与所述第四箱体于俯视、正视和侧视方向形成“回”字形结构。上述检测外门窗系统保温遮阳性能的热工试验台,其中,所述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三箱体和第四箱体内壁设有保温层。上述检测外门窗系统保温遮阳性能的热工试验台,其中,所述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三箱体和第四箱体内设有温度控制装置;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包括于所述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四箱体内各自设置的制冷设备、加热设备、温度采集设备和与制冷设备及加热设备连接的温度调节设备,以及设于所述第三箱体内的水冷机组、风机盘管、加热设备、温度采集设备和温度控制器;所述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四箱体内的温度采集设备和温度调节设备与所述第三箱体的温度控制器连接,用以采集所述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四箱体内的温度并传送至所述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四箱体内的温度采集设备传来的温度比较预设的温度后通过所述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四箱体内的温度调节设备对所述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四箱体内的制冷设备和加热设备进行调节;所述第三箱体的水冷机组、风机盘管、加热设备以及温度采集设备分别于所述第三箱体的温度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三箱体的温度采集设备采集所述第三箱体的温度并传送至所述第三箱体的温度控制器,所述第三箱体的温度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三箱体内的温度采集设备传来的温度比较预设温度后控制所述第三箱体内的水冷机组、风机盘管以及加热设备进行温度调节。上述检测外门窗系统保温遮阳性能的热工试验台,其中,所述第二箱体内设有空气流动装置,所述空气流动装置包括风机和导流板,所述导流板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测试洞口,所述导流板与所述第二箱体顶部有供空气流动的空隙,所述风机设于所述导流板底部,所述风机使所述导流板和所述第二试件框之间形成至上而下的稳定风速。上述检测外门窗系统保温遮阳性能的热工试验台,其中,第一箱体内设有太阳模拟器,所述太阳模拟器包括光源箱,所述光源箱为六面体,所述六面体由六个平面两两相对拼合形成,所述六个平面均为矩形,所述六个平面包括一个透光面和五个遮光面;还包括模拟光源,所述模拟光源包括发光部位,所述模拟光源置于所述光源箱内与所述透光面相对的平面上且使所述发光部位朝向所述透光面;还包括空气流动装置,所述空气流动装置置于所述光源箱外所述透光面上下两边,所述空气流动装置使所述透光面外侧空气由上至下流动,所述透光面及其两侧的所述空气流动装置形成辐照面,所述辐照面与所述第一试件框连接。上述检测外门窗系统保温遮阳性能的热工试验台,其中,所述模拟光源主要由多个均匀分布的金属卤素灯组成的灯阵、温度控制装置、风速控制装置和辐照强度控制装置组成,所述温度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箱体内的温度,所述风速控制系统控制所述辐照面的风速,所述辐照强度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模拟光源于辐照方向的辐照强度。上述检测外门窗系统保温遮阳性能的热工试验台,其中,还包括处理装置,所述处理装置主要由计算机及其上安装的组态软件形成,所述处理装置与所述第三箱体内的温度控制器连接,用于计算和处理所述温度控制器收到的数据并反馈控制信号。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同时带有模拟夏季室外环境和模拟冬季室外环境的箱体,可满足外门窗遮阳系统的遮阳系数、太阳得热系数和传热系数等多种热工性能检测,采用人工模拟光源方式,解决了自然光源下实验周期长,不可重复等问题。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一种检测外门窗系统保温遮阳性能的热工试验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检测外门窗系统保温遮阳性能的热工试验台的太阳模拟器的结构不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检测外门窗系统保温遮阳性能的热工试验台的控制系统的逻辑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如图I所示,本技术一种检测外门窗系统保温遮阳性能的热工试验台,包括模拟夏季室外的第一箱体I、模拟冬季室外的第二箱体2、模拟室内的第三箱体3和用于防护的第四箱体4 ;第一箱体I和第三箱体3连接,第一箱体I和第三箱体3有第一共用立面13,第一共用立面13上有第一测试洞口 131,第一测试洞口 131于第一箱体I 一侧设有第一试件框132 ;第二箱体2与第三箱体3连接,第二箱体2和第三箱体3有第二共用立面23,第二共用立面23上有第二测试洞口 231,第二测试洞口 231于第二箱体2 —侧设有第二试件框232 ;还包括第四箱体4,第一箱体I、第二箱体2和第三箱体3连接形成内箱体,内箱体置于第四箱体4内,且与第四箱体4于俯视、正视和侧视方向形成“回”字形结构。使用时根据不同的检测要求可将第一箱体I、第三箱体3和第四箱体4组成遮阳系数检测系统,第三箱体3和所述第二箱体2之间的第二共用立面23上的第二测试洞口 231采用与壁面相同材料阻隔,将待测试件设置于第一第一试件框131通过测试第一箱体I与第三箱体3之间的热传递量进而获得检测结果;也可以将第二箱体2、第三箱体3和第四箱体4组成传热系数检测系统,第三箱体3和第一箱体I的第一共用立面13上的测试洞口131采用与壁面相同材料阻隔,将待测试件设置于第二试件框232,第二箱体2与第三箱体3之间的热传递量进而获得检测结果,为实现检测试验的目的,可在第一箱体I、第二箱体2和第三箱体3内设置温度感应装置,以获得检测数据。第一测试洞口 131和第二测试洞口231可以设置成矩形,该矩形尺寸可以大于1500_ X1500mm,该尺寸可满足多数遮阳制品或者建筑物外门窗性能检测标准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第一箱体I与第三箱体3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检测外门窗系统保温遮阳性能的热工试验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拟夏季室外的第一箱体、模拟冬季室外的第二箱体、模拟室内的第三箱体和用于防护的第四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三箱体连接,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三箱体有第一共用立面,所述第一共用立面上有第一测试洞口,所述第一测试洞口于所述第一箱体一侧设有第一试件框;所述第二箱体与所述第三箱体连接,所述第二箱体和所述第三箱体有第二共用立面,所述第二共用立面上有第二测试洞口,所述第二测试洞口于所述第二箱体一侧设有第二试件框;所述第一箱体、第二箱体和第三箱体连接形成内箱体,所述内箱体置于所述第四箱体内,且与所述第四箱体于俯视、正视和侧视方向形成“回”字形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鹏,张华,王伶,王旭晟,钟义林,王楠,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科检验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