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78628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2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包括:一导光板;导光板包括相邻之一第一侧面与一第二侧面;一外框;外框框接并包围该导光板;该外框包括:至少一第一侧框条,位于该导光板之第一侧面;至少一第二侧框条,位于该导光板之第二侧面;以及至少一框接件,连接该第一侧框条与该第二侧框条,且位于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二侧面之交接处;该框接件包括一吊绳孔;至少一悬吊绳,安装于该吊绳孔上,并支撑该外框;以及一光条;光条包括:一基板,位于该第一侧框条内,其一端伸入该框接件内;以及至少一个发光组件,设于该基板之该端,且位于该框接件内;降低导光板之入光面之最边缘的角落存在有较微弱暗区的机率,进而使此照明装置维持较佳的光均匀亮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尤其涉及该照明装置的结构。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I所示,图I为传统照明装置之局部示意图。传统照明装置1,例如板灯装置,其内配置有导光板10及光源20。导光板10具有两两相对之四个侧边11。导光板10之入光面位于导光板可呈现出其厚度之其中一侧边11,导光板之出光面12位于其两最大面。光源20大多被放置于入光面11旁,使得光源20所发出的光线22由入光面11进入导光板10内以进行光 线传递,通过导光板10的引导下,光线22在导光板10内被引导至出光面12以提供一面光源至外界。然而,由于光源20大多采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组件,发光二极管因各家厂商设计与制程能力之不同,而有具有不同之发光角度23,所谓之发光角度23是以此发光二极管所能发射光线22之最广之极限角度,故,因为此发光二极管之发光角度23之影响,导光板10对称入光面11之最边缘的角落势必具有较微弱之暗区30,进而无法使此面光源维持最佳的光均匀亮度。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照明装置显然仍存在上述不便与缺陷,而有进一步改良以提升光均匀亮度之空间。因此,如何能有效地解决上述不便与缺陷,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相关领域亟需改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了另一种照明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的照明装置包括一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包括相邻之一第一侧面与一第二侧面;一外框;所述外框框接并包围该导光板;该外框包括至少一第一侧框条,位于该导光板之第一侧面;至少一第二侧框条,位于该导光板之第二侧面;以及至少一框接件,连接该第一侧框条与该第二侧框条,且位于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二侧面之交接处;该框接件包括一吊绳孔;至少一悬吊绳,安装于该吊绳孔上,并支撑该外框;以及一光条;所述光条包括一基板,位于该第一侧框条内,其一端伸入该框接件内;以及至少一个发光组件,设于该基板之该端,且位于该框接件内。本技术的另一种照明装置包括一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包括相邻之一第一侧面与一第二侧面;一外框;所述外框框接并包围该导光板,该外框包括至少一第一侧框条,接合于该导光板之第一侧面;至少一第二侧框条,接合于该导光板之第二侧面;以及至少一框接件,连接该第一侧框条与该第二侧框条;该框接件包括一吊绳孔;至少一悬吊绳,安装于该吊绳孔上,并支撑该外框;以及至少一光条,位于该第一侧框条与该框接件内;所述光条包括多个发光组件;该光条之长度大于该第一侧面之长度,且该些发光组件至少其中之一位于该框接件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至少一个发光组件伸入框接件内,使得导光板之出光面对应框接件的角落不致存在过大面积之暗区,进而使此照明装置维持较佳的光均匀亮度;此外,通过此照明装置之框接件可降低光线自框接件漏光的机会,进而被集中地使用于导光板中。再者,通过此照明装置实体接触光条,可提高散热性能,进而提升光条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I为传统照明装置之局部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照明装置于一实施例中之局部分解图。图3A为本技术照明装置于此实施例中之立体示意图。图3B为图3A朝方向D观察框接件之局部透视图。图4A为本技术照明装置于另一实施例中之局部透视图。图4B为本技术照明装置于又一实施例之一变化中之局部透视图。图4C为本技术照明装置于又一实施例之另一变化中之局部透视图。图5A为本技术照明装置于又一实施例中之局部透视图。图5B为本技术照明装置于又一实施例之一变化中之局部透视图。图5C为本技术照明装置于又一实施例之另一变化中之局部透视图。图6为图3A中沿6-6剖面线之一剖视图。图7为图3A中沿7-7剖面线之一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照明装置于其它实施例中之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揭露一种照明装置,降低导光板之入光面之最边缘的角落存在有较微弱暗区的机率,进而使此照明装置维持较佳的光均匀亮度。本技术依据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照明装置。此照明装置包含一导光板、一外框与一光条。导光板包含相邻之一第一侧面与一第二侧面。外框框接并包围导光板,此外框包含至少一第一侧框条、至少一第二侧框条以及至少一框接件。第一侧框条位于导光板之第一侧面。第二侧框条位于导光板之第二侧面。框接件连接第一侧框条与第二侧框条,且位于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之交接处。光条包含一基板与至少一个发光组件。基板位于第一侧框条内,其一端伸入框接件内。发光组件设于基板之此端,且位于框接件内。依据一实施例之一变化,此基板之此端实体贴合至框接件之一内壁。依据一实施例之另一变化,此基板之此端被夹合于框接件内。依据另一实施例,发光组件于框接件内朝第一侧面发光。依据又一实施例,导光板更包含一切角面,此切角面位于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之交接处,且发光组件于框接件内朝切角面发光。具体地,又一实施例之一变化中,基板更包含一弯折部。弯折部位于基板之此端邻近发光组件处,弯折部改变发光组件之一最大出光轴之出光方向为朝向切角面发光。又一实施例之另一变化中,该光条更包含一楔形块,楔形块位于发光组件与基板之间,以致改变发光组件之一最大出光轴之出光方向为朝向切角面发光。再一实施例中,框接件包含一本体、二安装肋与二遮光肋。本体呈中空状,其中二邻接面具有二相互接通的开口,此二开口分别面对第一侧框条与第二侧框条。此二安装肋分别位于此二邻接面对应此二开口之同侧,分别嵌入第一侧框条与第二侧框条内。此二遮光肋分别位于此二邻接面对应此二开口之同侧,相对此些安装肋,分别嵌入第一侧框条与第二侧框条内。又再一实施例中,第一侧框条之断面呈凹字型,包含一第一线状腔室、一第二线状腔室与一立体线状导热柱。第一线状腔室位于第一侧框条之一侧,用以接受此安装肋。第二线状腔室位于第一侧框条之另侧,用以接受此遮光肋。立体线状导热柱介于第一线状腔室与第二线状腔室之间,且隔绝第一线状腔室与第二线状腔室之接通。故,此立体线状导热柱、此第一线状腔室与此第二线状腔室共同定义出一容置空间,上述之光条位于容置空间内,且上述光条之基板实体接触该体线状导热柱。 又再一实施例中,照明装置更包含一反射片与一扩散板。导光板位于反射片与扩散板之间。容置空间包含一光条容纳区、一第一线状凹陷部、一第二线状凹陷部、一导光板挟持区。光条容纳区用以容纳光条。第一线状凹陷部位于容置空间邻近第一线状腔室之一侦牝用以容纳反射片。第二线状凹陷部位于容置空间邻近第二线状腔室之一侧,用以容纳扩散板。导光板挟持区用以挟持导光板。又再一实施例中,框接件之安装肋于第一侧框条内,与第一侧框条之间保持一间隙。间隙之宽度与光条之线材口径相同。本技术另提供一种照明装置。此照明装置包含一导光板、一外框以及至少一光条。导光板包含相邻之一第一侧面与一第二侧面。外框框接并包围导光板。此外框包含至少一第一侧框条、至少一第二侧框条以及至少一框接件。第一侧框条接合于导光板之第一侧面。第二侧框条接合于导光板之第二侧面。框接件连接第一侧框条与第二侧框条。光条位于第一侧框条与框接件内,包含多个发光组件。此光条之长度大于第一侧面之长度,且至少一个发光组件位于框接件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照明装置,包括:一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包括相邻之一第一侧面与一第二侧面;一外框;所述外框框接并包围该导光板;该外框包括:至少一第一侧框条,位于该导光板之第一侧面;至少一第二侧框条,位于该导光板之第二侧面;以及至少一框接件,连接该第一侧框条与该第二侧框条,且位于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二侧面之交接处;该框接件包括一吊绳孔;至少一悬吊绳,安装于该吊绳孔上,并支撑该外框;以及一光条;所述光条包括:一基板,位于该第一侧框条内,其一端伸入该框接件内;以及至少一个发光组件,设于该基板之该端,且位于该框接件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锦文罗建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茂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