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LED灯具,包括支架、旋转面盖、散热灯杯、大功率LED、连接板和防眩光透镜,所述旋转面盖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大功率LED安装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防眩光透镜与所述连接板配合连接并安装于所述旋转面盖和所述散热灯杯内部,所述防眩光透镜设有安装所述大功率LED的第一折射槽,所述第一折射槽边缘设有能够使所述第一折射槽内形成气流的开口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第一折射槽边缘开了两个以上的开口槽,在折射槽内形成透镜内部LED芯片散热空气流,加快散发LED芯片温度,有利于增加灯具的寿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灯具,尤其涉及一种使用单颗高效率配光透镜带防眩目光的LED灯具。
技术介绍
LED光源被称为第四代照明光源或绿色光源,具有节能、环保、寿命长、无频闪、高光效等优点,具有强大的发展优势。但LED灯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现在的LED灯的灯芯都是安装在密闭的空间内的,影响了 LED芯片的散热,容易导致LED灯的烧毁,而且现在的LED灯不能根据需要进行旋转,并且散热装置占用很大的安装空间,防眩光效果也不是很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芯片温度容易过高,散热效果不好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眩光透镜上有能形成气流的开口槽的LED灯具。一种LED灯具,包括支架、旋转面盖、散热灯杯、大功率LED、连接板和防眩光透镜,所述旋转面盖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大功率LED安装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防眩光透镜与所述连接板配合连接并安装于所述旋转面盖和所述散热灯杯内部,所述防眩光透镜设有安装所述大功率LED的第一折射槽,所述第一折射槽边缘设有能够使所述第一折射槽内形成气流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至少有两个。在第一折射槽边缘开了两个以上的开口槽,在第一折射槽内形成LED芯片散热空气流,加快散发LED芯片温度,有利于增加灯具的寿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口槽为方形,所述开口槽至少有两个。多个开口槽与方形的开口槽都能够使空气流通的更多,使散热更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眩光透镜还设有第二折射槽和多段反射面,所述第一折射槽与所述第二折射槽设置在所述防眩目透镜的同一中轴线上所述第一折射槽与所述第二折射槽之间为独立空间,所述第一折射槽呈圆柱形,所述第二折射槽呈圆台形。通过双层折射使折射效果更好,使光分散的更均匀,削减了眩光。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折射槽有圆柱底面,所述圆柱底面由多个凸面组成,所述第二折射槽有细圆台底面和粗圆台底面,所述细圆台底面由多个凸面组成,所述粗圆台底面位于出光面方向,所述多段反射面由若干个反射面依次连接围合而成,所述第一折射槽、所述第二折射槽和所述多段反射面之间填充有透光材料。透光材料增大了光效,使灯光达到了充分利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面为弧面或菱面。弧面和菱面反射光时增大了扩散面积,削减了眩光。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射面由若干个反射单元组成,所述反射单元呈弧面形或菱面形。每个反射单元都能够对光进行很好的反射,从而加强了反射效果。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透光材料为硅胶或有机玻璃或PC材料。这些材料作为新型材料对于光的透射起到了防眩光的作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灯杯设有安装所述连接板及所述防眩光透镜的容纳腔,所述散热灯杯上设有若干散热片,所述散热片沿所述容纳腔外侧依次排列,所述每个散热片之间有间隙,所述散热灯杯上端外径小于下端外径。上端外径小于下端外径节省了散热片的材料,而且整体上减小了安装时的所 需空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面盖包括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分别以紧配合的方式卡于所述支架上。通过两个旋转轴能使旋转面盖在支架上旋转,紧配合的形式使旋转时工作更加可靠。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输入线固定器,所述输入线固定器在所述散热灯杯内通过螺栓与所述连接板连接。输入线固定器把输入线固定住不动,这样可以防止输入线的磨损或断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第一折射槽边缘开了两个以上的开口槽,在第一折射槽内形成LED芯片散热空气流,加快散发LED芯片温度,有利于增加灯具的寿命,并且可旋转的面盖能够调节灯光的方向使用更加方便,瓶颈形的散热灯杯节省了材料也节省了安装时所需要的安装空间,两个折射面可以加强灯光的折射效果,达到更好的防眩光效果。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一种LED灯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LED灯具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LED灯具的防眩光透镜的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LED灯具的防眩光透镜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LED灯具的防眩光透镜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种LED灯具的防眩光透镜的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支架2-旋转面盖3-第一旋转轴4-第二旋转轴5-防眩光透镜6-大功率LED 7-连接板8-散热灯杯9-输入线固定器10-第一折射槽11_多段反射面12-透射部13-出光面14-第二折射槽15-反射单元16-开口槽17-卡耳18-弹簧夹19-连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I和图2所示,支架I上设有卡耳17,卡耳17上设有弹簧夹18,和连接孔19。旋转面盖2设有相互对称的第一旋转轴3和第二旋转轴4,第一旋转轴3和第二旋转轴4以紧配合的方式分别安装在支架I相应的两个连接孔19内,这样旋转面盖2可以在支架I上旋转一定的角度,从而来调节灯的照射方向。散热灯杯8的上端外径小于下端外径,不仅节省了散热片的材料而且在安装时卡耳17卡于散热灯杯8的上端使卡耳17和散热灯杯8下端外径相同,从而减小了灯具的安装空间。防眩光透镜5套在大功率LED上并与连接板7连接用螺钉固定,连接板7与防眩光透镜5的连接体安装在散热灯杯8的容纳腔内,散热灯杯8上端边缘设有外螺纹,旋转面盖2设有与散热灯杯8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旋转面盖2套于防眩光透镜5上并和散热灯杯8相连接。输入线装在输入线固定器9内,输入线固定器9安装在散热灯杯8的容纳腔内,并用螺栓固定在连接板7上,输入线固定器能够使导线固定不动防止了导线的磨损及断裂。如图3至图6所示,防眩光透镜5由第一折射槽10、第二折射槽14、多段反射面11、透射部12、出光面13和开口槽16围合而成,第一折射槽10与第二折射槽14设置于同一中轴线上,第一折射槽10为圆柱状,第二折射槽14为圆台状,第二折射槽14较粗的一面朝向出光面13。第一折射槽10的圆柱底面是第一折射面,第二折射槽14的较细的一端圆台面是第二折射面,第一折射面与第二折射面均是连续的折射单元,折射单元呈弧形或是菱形,灯光照射在第一折射面上进行一次折射,使灯光分散开来,然后又通过第二折射面进一步折射,使灯光扩散的更加均匀,大大提高了灯光的照射效果减弱了眩光。多段反射面11由若干个反射面依次连接围合而成,多排反射面构成多段反射面,每个反射面由若干个反射单元15组成,每个反射单元15呈弧面形或菱面形,有利于光的反射,增强光的利用效率并且进一步减弱了眩光。第一折射槽、第二折射槽和多段反射面之间都有空隙,在中间填充 有机玻璃或硅胶等透光材料形成透射部12能够进一步增大光效。如图3和图5所示,第一折射槽10边缘设有开口槽16,开口槽16为长方形,开口槽16至少有两个,开口槽16使大功率LED安装在里面后产生空隙,使开口槽能够在第一折射槽内产生空气流动,多个开口槽16能够加强空气的流通量,LED芯片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这样就可以通过开口槽的空气流动而对LDE芯片进行有效的降温,延长了 LED灯的使用寿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LED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旋转面盖(2)、散热灯杯(8)、大功率LED(6)、连接板(7)和防眩光透镜(5),所述旋转面盖(2)安装在所述支架(1)上,所述大功率LED(6)安装在所述连接板(7)上,所述防眩光透镜(5)与所述连接板(7)配合连接并安装于所述旋转面盖(2)和所述散热灯杯(8)内部,所述防眩光透镜(5)设有安装所述大功率LED(6)的第一折射槽(10),所述第一折射槽(10)边缘设有能够使所述第一折射槽(10)内形成气流的开口槽(1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民爆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